论语中做人谦虚的格言
《论语十则》一方面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和勤学好问、实事求是的精神;另一方面阐述了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对后世的教育理论影响极大。下面是论语十则原文以及翻译,欢迎阅读。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翻译
论语十则原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一则:学习方法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
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重点字词解释: (1)子:先生,指孔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在山东曲 阜)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按时地去复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4)说:通假字,音yuè,实意“悦”的古体字,愉快的意思。
(5)朋:上古朋和友是有区别的:同门(师)为朋,同志为友。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8)愠:拼音:yùn,生气,发怒。
(9)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补充词解释:
而:连词。(可译为并且)例:学而时习之。
转折。(可译为却) 例:人不知而不愠。
亦(yì):同样、也是。
乎: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可译“吗”。
自:从。
知:了解。
本段理解:
第1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对于知识,“学”只是一个认识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必须“学”与“习”统一起来。
第2句话讲的是学习乐趣。志同道合的人来访可以增进友谊,并且可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第3句话讲的是为人态度。“人不知”,后面省略了宾语“之”,可译为“我”或“自己”
第二则:为人处事
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 (《学而》)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 ?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
重点字词解释:
(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前436年,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现在山东费县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2)三省(xǐng):多次反省。注: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多次检查;二是从多个方面检查。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 三:泛指多次。 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3)忠:旧注曰:尽己之谓忠。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4)信:旧注曰:信者,诚也。以诚实之谓信。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互守信,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意思是:真诚、诚实
(5)传不习:传(动词用做名词),旧注曰:“受之于师谓之传。老师传授给自己的'。习,与“学而时习之”的“习”字一样,指温习、实习、演习等。
补充词解释:
吾:我。
日:每天。
三:多次。
省:检查,反省。
为:替。
谋:谋划。
忠:尽心尽力。
信:诚信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第三则:学习方法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孔子说:“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从中获得新的见解与体会,凭借这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重点字词解释: 注:本章的“温故而知新”有两解。一为“温故才知新”:温习已闻之事,并且由其中获得新的领悟;二为“温故及知新”:一方面要温习典章故事,另一方面又努力撷取新的知识。
我以为合并这两种解法,也许更为完整:在能力范围以内,尽量广泛阅览典籍,反复思考其中的涵义,对已经听闻的知识,也要定期复习,期能有心得、有领悟;并且也要尽力吸收新知;如此则进可以开拓人类知识的领域,退也可以为先贤的智能赋予时代的意义。像这样融会新旧、贯通古今方可称是“温故而知新”。
也有学者以为作“温故及知新”解不太合适,因为按字面上解释,仅做到吸收古今知识而未有领悟心得,只像是知识的买卖者,不足以为师。所以我们就来看看“师”的意义。在论语中师字一共见于14章,其中意义与今日的老师相近者。
故:旧的知识(形容词用作名词)。
而:连词,表顺承,就
知:领悟。
可:可以。
以:凭借。
为:作为。
另外词解释:
温故知新(成语):
请注意不是温故而知新
【解释】:温:温习;故:旧的。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出自】:《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汉·班固《东都赋》:“温故知新已难,而知德者鲜矣。”
【示例】:~是学习上的重要方法。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用于学习、工作或其他
第四则: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重点字词解释:
而:连词,表转折。
则:连词,相当于“就”、“便”。
罔(wǎng):通“惘”,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dài):这里指有害。本意:危险。
本段讲了学习与思考的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
第五则:学习态度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为政》)
孔子说:“仲由啊,让为师教导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1、诲女知之乎!
教给你对待知或不知的正确态度吧!(杨伯峻《论语译注》)
2、诲女知之乎!
我告诉你什么叫求知吧!(李泽厚《论语今读》)
3、诲女知之乎!
我教你怎么算知道吧!(钱穆《论语新解》)
4、诲,女知之乎?
教育(教诲),你知道吗?(南怀谨《论语别裁》)
5、诲女,知之乎?
我教导你的知识,你都知道了吗?(徐志刚《论语通译》)
6、诲女知之乎!
(我)教给你的,(你)懂得了吗!(薛金星《中学生教材全解》)
7、让我来教教你吧,你可懂得这个道理?(杨润根《发现论语》)
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智慧。
重点字词解释:
女:通假字“女”通“汝”,你。
知(zhì):通〝智〞本字指“是知(通“智”zhì)也”:通“智”聪明,智慧。
之:代孔子教的东西
诲:教,传授。
乎:语音助词。
由:仲由字(子路)(前542~前480)春秋时期鲁国卞(今山东泗水县泉林镇卞桥村)人,孔子得意门生,以政事见称。
本段理解:孔子说这段话意思是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要有诚实、谦虚的态度,不要不懂装懂。
第六则:学习态度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
孔子说:“看见有才能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有要改正。”
重点字词解释:
思:希望,想着。
省:指反省有没有相同的毛病。
齐:看齐
贤:德才兼备的人
焉:句末语气词
本段理解:要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虚心学习,以人为鉴,取长补短。
第七则:学习态度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要选择他们的长处 来学习,如果看到他们的缺点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像他们一样的缺点,若有,要一起加以改正。”
重点字词解释:
必有我师焉: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焉,相当于“于之”,即“在其中”的意思。
三:泛指多次;
焉:兼词“于之”,在那里;
之:字指择其善者而从之:代善者;
之:字指其不善者而改之:代不善者。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
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
词语解释:
弘毅:胸怀宽广,意志坚强 :刚强,勇毅
仁:这里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已:结束
第九则:修身做人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
孔子说:"直到每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bǎi)是最后落叶的。" 深刻含义:人们要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也以松柏为喻,谈人应当具备坚毅的品格!
之:这里的之是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变成偏正结构,不译或勉强译作“的”。
岁寒:一年中的寒冷季节,深冬
然后(古今词):然 ,后。意思是分开来解释的。然,这样。后,以后。
士:有抱负的人。
本段理解:本段借松柏之后凋比喻一种坚贞不屈、不随俗流、保持节操、坚韧不拔的社会现象。
第十则:修身做人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子贡问道:"有没有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呢? ”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字吧!自己不喜欢的事物,不要强行加于别人身上。”
重点字词解释:
一言:一个字。
行:奉行。
其恕乎:其:大概,也许。恕:用自己的心来推想别人的心,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欲:喜欢,想。想要(做的事)。
施:施加。
其:大概
评析本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愿意的事情的不要施加给别人。它在今天的社会道德修养方面有积极意义,已成为警世格言。
待人处事的名言警句
1、在大胆方面,要学习鸟雀;在多嘴方面,要学习鱼儿。——雨果《笑面人》
2、人与人之间,只有真诚相待,才是真正的朋友。谁要是算计朋友,等于自己欺骗自己。——哈吉。阿布巴卡。伊芒
3、诚实而无知,是软弱的,无用的;然而有知识而不诚实,却是危险的,可怕的。——约翰逊
4、用温柔的手段来处理人家肉体上的创伤,用温柔的态度来安慰人家精神上的痛苦。——狄更斯《马丁·瞿述伟》
5、利已的人最先灭亡。他自己活着,并且为自己而生活。如果他的这个"我"被损坏了,那他就无法生存了。——《奥斯特洛夫斯基两卷集》
6、在这个世界上,尽如人意的事是并不多的。咱们既活着做人,就只能迁就咱们所处的实际环境,凡事忍耐些。——泰戈尔《沉船》
7、你们不见美貌的青年穿戴地分反而损了他们的美么?你不见山村妇女,穿着朴质无华的衣服反比盛装的妇女美得多么?——达·芬奇
8、真诚是使一个人伟大的最基本的力量,它使一个人的缺点和错失也能变得被原谅。——罗兰
9、选择朋友一定要谨慎!地道的自私自利,会戴上友谊的假面具,却又设好陷阱来坑你。——《克雷洛夫寓言》
10、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陆九渊《与傅全美》
12、一分钟的静默是一场令人晕眩的交响乐!这个乐曲包含的内容比生活的本质更为丰富。——罗曼·罗兰《母与子》
13、思诚为修身之本,而明善又为思诚之本。——宋·朱熹
14、不要过分的醉心于放任自由,一点也不加以限制的自由,它的害处与危险实在不少。——《克雷洛夫寓言》
15、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中国)冯玉祥
16、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
17、固然我有某些优点,而我自己最重视的优点,却是我的谦虚。——孟德斯鸠
18、对友情唯一不变的.考验,还是长久不变的真诚。——(中国)柯蓝
19、每一个人身上都有一个傻子和一个骗子:傻子就是人的情感,骗子就是人的智慧。情感之所以愚蠢是由于它直率、真实、不会装模作样;可是不装模作样又怎能生活下去呢?——高尔基《因为烦闷无聊》
20、人们努力追求的庸俗的目标——-财产、虚荣、奢侈的生活,我总觉得都是可鄙的。——爱因斯坦
21、我爱你就是因为你无所不知,但是却沉默不语。——高尔基《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
23、具有才能的人总是善良的,坦白的,爽直的,决不矜持。——巴尔扎克
24、真诚活跃而富有成果的友谊表现在生活的步调一致。——(德国)歌德
25、千人同心,则得千人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淮南子·兵略训》
2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27、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荀子·荣辱》
28、人事关系在社会上是一种资本,若要它经久,就不得不节用。——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
29、不要对一切人都以不信任的眼光看待,但要谨慎而坚定。——德谟克里特
30、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应当永远记住这个真理。
31、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yì)》
32、玩笑也得看时间和地点;应该严肃的时候,我会严肃得像只驴子。不过人有时候会露马脚,驴子也忍不住喊叫。——罗曼·罗兰《哥拉·布勒尼翁》
33、在顺境中要节制,在逆境中要谨慎。——佩里安德
34、一人有任何正当理由信任自己的人,永远不在别人面前炫耀,以使别人信任他。——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
35、诚挚坦然的态度要比处处防范他人的态度有益得多。——(美国)罗杰斯
36、越是善良的人,越察觉不出别人的居心不良。——米列
37、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得不要着急。不管发生什么事,都要冷静、沉着。——狄更斯《荒凉山庄》
38、过而不能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李觏《易论第九》
40、当一人言行不一致时,这就完全糟了,这会导向伪善。——列宁
41、经常谈论别人的短处只会使一个人心胸狭窄,使一个人变得非常多疑,非常无聊。——泰戈尔《沉船》
42、我只请求你们一件事:假如你们能活过这个时代,那末不要忘记,不要忘记好人也不要忘记坏人。——伏契克:《绞刑架下的报告》
44、朋友看朋友是透明的,他们彼此交换着生命。——罗曼·罗兰
45、一个人总是要把自己的爱寄托在什么人身上,虽然有时他的爱会使人苦恼,会玷污人,也还有人可能会用自己的爱使亲人烦得要命,因为当他爱的时候,没有尊重被爱的人。——高尔基《二十六个和一个》
46、和你一同笑过的人,你可能把他忘掉,但是和你一同哭过的人,你却永远不忘。——纪伯伦
47、善良的行为有一种好处,就是使人的灵魂变得高尚了,并且使它可以做出更美好的行为。——卢梭
48、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梁惠王下》
49、在你有权力有名望的时候,卑鄙的人是不敢抬起嫉妒的眼睛看你一眼的;然而,到你一落千丈的时候,显示最大的毒辣的就是他们。——《克雷洛夫寓言》
50、积土而为山,乘之而后高,积水而为海,积之而后深。故圣者众之所积也。——荀子
51、我愿证明,凡是行为善良与高尚的人,定能因之而担当患难。——贝多芬
52、在世上所有的手法里面,奉承是最巧妙、最狡猾的一种。——巴尔扎克《乡村医生》
53、在一切道德品质之中,善良的本性在世界上是最需要的。——罗素。
54、紧急的时候得到帮助昌宝贵的,然而并不是人人都会给予及时的帮助;但愿老天爷让我们别交上愚蠢的朋友,因为殷勤过分的蠢才比任何敌人还要危险。——《克雷洛夫寓言》
55、同王公于堂皇中显渺小,贤达则在谦虚中见伟大。——雪莱
56、一个人只有物质生活没有精神生活是不行的;而有了充实的革命精神生活,就算物质生活差些,就算困难大些,也能忍受和克服。——陶铸:《理想·情操·精神生活》
57、你不同情跌倒的人的痛苦,在你遇难时也将没有朋友帮忙。——萨迪
58、为人处世,记住一条原则大有好处:能够不落笔据在人家手里,那就千万不要落,因为,谁说得准多早晚会让人家利用呢。——狄更斯《远大前程》
59、从前有一句贺辞,非常美妙,像黄金一般宝贵。“你向富裕的山上攀登的时候,希望你不会遇到一个朋友。”——马克·吐温《赤道环游记》
60、和以处众,宽以接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林逋《省心录》
61、一个人要表现最高的真诚,就必须做到无事不可对人言。——泰戈尔
62、他看到风向对他不利,就知道瞎忙也是白搭,唯一的办法是坐下来等待。——泰戈尔《沉船》
64、说谎话的人所得到的,就只是即使说了真话也没有人相信。——《伊索寓言》
65、我们要想实现自己的人生,应该把我们生命中过去与将来间的关系、时间全用在人生方面的活动,不用在兽方面的冲动。——《李大钊选集》
66、聪明人是不会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塞万提斯
67、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庄子·山木》
虚心学习的
2、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萧绎
3、光景不待人,须叟发成丝。
4、光阴给我们
5、活着就要学习,学习不是为了活着。——弗培根
6、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7、略翻书数则,便不愧三餐。——陈字自
8、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
9、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10、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11、知而好问,然后能才。——《荀子》
12、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
13、人类的希望像是一颗永恒的星,乌云掩不住它的光芒。特别是在今天,和平不是一个理想,一个梦,它是万人的愿望。
15、把语言化为行动,比把行动化为语言困难得多。——高尔基
16、学不可以已。——《荀子》
17、人类发出的最美妙的声音。——莱文
18、圣人无常师。——韩愈
19、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
20、精诚所加,金石为开。
21、多读多抄,这二者是必须保证的。——吴晗
22、恢弘其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诸葛亮
23、学者贵知其当然与所以然,若偶能然,不得谓为学——孙中山
25、志不强者智不达。——墨翟
26、和书籍生活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气。——罗曼罗兰
27、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
28、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2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30、业精于勤,荒于嬉。——韩愈
3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33、光景不待人,须叟发成丝。——李白
3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35、学之广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晋葛洪
36、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37、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38、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39、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
42、所谓天才,只不过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了。
43、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屠格涅夫
44、好奇心造就科学家和诗人。——法朗士
45、重复是学习之母。——狄慈根
4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47、落日无边江不尽,此身此日更须忙。——陈师道
49、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论语》
50、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源泉。
51、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三国志
5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唐代文学家韩愈
53、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
54、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55、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况
56、做人也要像蜡烛一样,在有限的.一生中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给人以光明,给人以温暖。
57、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58、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59、足行万里路,胜读万卷书。——书摘
60、倘能生存,我当然仍要学习。——鲁迅
61、知识就是力量。——培根
62、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6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
65、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66、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鲁迅
67、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68、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爱迪生
69、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7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73、书籍是巨大的力量。——列宁
74、荣誉和财富,若没有聪明才智,是很不牢靠的财产。——德谟克里特
75、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76、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77、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
78、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79、灵感不过是顽强的劳动而获得的奖赏。——列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