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理感悟 > 文章内容页

散文人生哲理格言

来源:励志帝 日期:2023-02-26 15:53:49 分类:哲理感悟 阅读:

人生哲理散文:凡事适可而止,量度而行

好比喝一样,茶放多了会,茶放少了无味,适量最好。饮茶要适量,喝酒要适量,运动要适量,吃饭要适量,午睡要适量,吃多伤胃,久坐伤腰,知足而乐,处处适量就好。理想目标要适度,标准低了,变成短期目标,高了,成了空想期望值要适度。太高了,会因无法实现而丧失。太低了,没有任何实际意义批评表扬要适度。过高或过低都起不到预期的效果

有个地主去拜访一位部落首领。首领说,你从这儿向西走,做一个标记,只要你能在太阳落山之前回来,从这儿到那个标记之间的地都是你的了。太阳落山了,地主没有走回来,因为走得太远,他死在路上

工作生活中有好多种不走回来的人。他们认为要做好这一件事,必须得去做前一件事,要做好前一件事,必须得去做更前面的事。他们逆流而上,寻根探底,直至把原始的目的淡忘得一干二净。这种人看似忙忙碌碌,一副辛苦样子,其实,他们不知道自己在忙什么。起初,个别人也许知道,然而一旦忙开了,还真的不知道忙什么了。

欲望的永不满足不停地诱惑着人们追求物欲的最高享受,然而过度地追逐利益往往会使人迷失生活的方向,因此,凡事适可而止,才能把握好自己的人生方向。适度是依靠实践中来,需要自己去实践体会揣摩总结不断调整适度标准才行。因为,人与人不一样,每个人的适度标准几乎都不相同,适度是因人因事因时因场合而异的。

只要我们做一个有心人,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冷静对待。不断游刃有余地把握适度的份量。就会成功!适可,恰好可以,到适当的程度就停下来,不要过头。人生亦是如此,适可而行方始步,量力而行却止履。适度、适量最好。

人生哲理散文:有所畏,有所不畏

孔子说:“勇者不惧。”不惧的,是跌跌撞撞后的遍体鳞伤。孔子说:“君子有畏。”畏惧的,是发人深省的圣人之言。由此观之,真正的勇士,并不是只知横冲直撞的莽夫,而是怀有一颗敬畏之心却不畏惧披荆折棘的拓荒者。

勇者有所不畏,不畏迷蒙未来的不可预见性。第一只下树的猿猴是勇敢的,因为它克服了对地面未知的恐惧;第一只飞翔的始祖鸟是勇敢的,因为它消除了对蓝天遥远的恐惧。生物学意义上的进化,实则是一部书写勇敢者不惧的精神史书。人类社会的产生延续,也应以勇敢不惧的精神为先决条件

但勇敢并不意味着对一切无所畏惧。勇敢者更应拥有对正义的坚守,对至善的执念,对人类根本信仰的畏惧。历史上暴君亡国的例子数不胜数。他们自持君主专制的封建传统,目空一切,兴土木,厚赋敛,但却忘记了“君舟民”的金玉言,一朝荣华在,转眼亡国君。西方伟大的哲人尼采也曾说出“我是太阳”的豪言壮语,然而,这太阳却太过耀眼,以至于刺瞎了他的双眼。尼采的无所畏惧亦是造成个人悲剧重要原因,可见,无畏主义终将使人走上自戕之路。真正的勇士,绝不是永没有畏惧的时刻,他们始终怀着对人间真善美的敬畏之心。

正如鲁迅所言:“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鲁迅之所以将真正的勇士如此定义,是因为勇敢不仅意味着对死亡黑暗的无所畏惧,更意味着对个人价值艰难创造和对理想社会的不懈追求,这基于对天下苍生,对人间正义的畏惧。

神农氏就是这样一位真正的勇士。为了探寻医药的奥秘,他走过大江南北,尝遍百草,无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但他心系万千黎民百姓的福祉,不畏行走的劳顿和死亡的恐惧,最终在我国医学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曼德拉,这座屹立于彩虹之上的不朽丰碑,一生坚持反对种族隔离制度,早年被南非逮捕入狱,身陷囹圄27载。但他没有畏惧牢房的.阴冷黑暗,心中始终怀着对自由光明的敬畏,最终终结了南非种族隔离制度。正如香港音乐人在写给他的歌曲中唱道:“黑色皮肤给他的意义,是一生奉献。”

君子有所畏,所畏真谛也;君子有所不畏,不畏惊险也。当今社会,有关中学生的负面报道不时见诸报端——打架斗殴、顶撞老师、违法犯罪……更有甚者,因不堪沉重的学习压力选择自杀。中学时代正值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更应该始终将敬畏生命、敬畏自然、敬畏法律的人生法则牢记于心,同时也要有勇气面对生活中的各种艰难困苦,不轻言放弃

圣人孔子的良训犹在耳边回响,光阴不过百代之过客,人生在世,要做就应当做真正的勇者,怀着一颗敬畏之心,毫不畏惧地踏上未知的荆棘路。

人生哲理散文:少说是一种智慧

朱自清在《沉默》一文中说:“你的话应该像黑夜的星星,不应该像除夕的爆竹——谁稀罕那彻宵的爆竹呢?”大师对话语的精辟见解让人颇受启示

语言是人类思想交流的工具。生活和工作之中,人与人之间运用适当的语言,可以联络感情、增进友谊、增添乐趣、促进工作。然而,话语过多、夸夸其谈,便会让人生烦起厌。

“善言不必多,言多必有失。”历史上的文臣武将,都明白“多言必败”“多事多患”的道理,都知道管好口舌的重要性。东汉名将援,很讨厌议论别人长短的人,他说:“儿孙中有人有这种行为,让我难受,我宁愿***。”清代名臣曾国藩也认为“多言失德”,他说招致品德败坏的是“长傲”与“多言”。

话语过多,往往显示出自己的虚伪浅薄。俗语“一壶水不响,半壶水叮当”讲的就是这个道理。看一个人,评价一个人,智者不会光听这个人是怎样说的,而是要揣摸这个人是怎么想的,更要看这个人是怎样做的。少说话,不是不说话,是要抓住合适时机说合适的话。说话之前,注重观察、审视、酝酿和蓄力,如同拉弓射箭一样,拉弓蓄力,射出去的箭才铮铮有声。麻雀每天从早到晚,啾啾叫个不停,却不引起人们注意;楚南有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一飞冲天,一鸣惊人”。

少说话,多倾听。清代文学家张潮说:“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声。白昼听棋声,月下听箫声,山中听松声,水际听欸乃声,方不虚生此耳。”倾听自然,回归自然,净化心灵,找回真实的自己。你也可以倾听自己,与自己对话,真正读懂自己,了解自己,为自己的理想信念加热升温,摈弃虚华与浮躁,驱逐烦恼和郁闷,创造最适合自己的生活节奏和旋律。

少说话,多微笑。对同志、朋友家人,多一些微笑,保持平易近人、和蔼可亲。面对无奈事情淡然处之,微微一笑,若无其事,乃是最好的应对办法。面对天灾人祸,多一些微笑,保持豁达的心境乐观态度

少说话,多思考。多思考,就不会片面看问题;多思考,话语和行为就会少出错或不出错;多思考,提出的意见建议容易被人接受

少说话,多干事。生活和工作中难免陷入困境,不将“难”字挂在嘴上,养成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克服困难能力。做出成绩后不表功、不炫耀、不居功自傲,要学会守拙,善于推功揽过。被人误解、受到委屈时,也要少说话,忍辱负重,顾全大局,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

少说是一种处世哲学,是一种生活艺术,还是一种美丽、一种智慧。记住大师的告诫,话语像黑夜的星星。黑夜的星星虽然少,但给人光亮,照人前进,被人欣赏,受人点赞。

对真正的成功者来说,不论他的生存条件如何,都不会自我磨灭自身潜藏的智能,不会自贬可能达到的人生高度。他会锲而不舍地去克服一切困难,发掘自身才能的最佳生长点,扬长避短地、踏踏实实地朝着人生的最高目标坚定地前进!

人们常用“心有余而力不足”来为自己不愿努力而开脱,其实,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积极的思想几乎能够战胜世间的一切障碍。

许多人感到身体支持不住,往往症结在于心理上。保持愉快情绪对身体的健康是非常有帮助的。“不怕才有希望”,对付困难是这样,对付疾病也是这样。塞蒙顿医生说:“你对自己的生命拥有比你想像的更多的主宰权,即使是像癌症这么难缠的恶疾,也能在你的掌握中。”他还说:“事实上,你可以运用这种心灵的力量,来决定要什么样的生命品质。”

纵然存在一些缺点,仍有成功的机会。只要你肯于承认自己的缺点,积极努力超越缺点,甚至可以把它转化为发展自己的机会。

既然签订了合同,就要严格遵守,这样既显得诚信,又能避免遭受意外损失。仅仅看见了眼前利益就不严格履行合同的做法是要不得的。

许多时候,我们不是跌倒在自己的缺陷上,而是跌倒在自己的优势上,因为缺陷常常给我们以提醒,而优势却常常使我们忘乎所以。

自信是所有成功人士必备的素质之一,要想成功,首先必须建立起自信心,而你若想在自己内心建立信心,即应像洒扫街道一般,首先将相当

于街道上最阴湿黑暗之角落自卑感清除干净,然后再种植信心,并加以巩固。信心建立之后,新的机会才会随之而来。

凡是伟大的人物从来不承认生活是不可改造的,他也许会对他当时所处的环境满意,不过他的不满意不但不会使他抱怨和不快乐,反而使他充满一股热忱想闯出一番事业来。一个人如果下决心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或者下决心要做成什么样的事,那么,意志或者说动机的驱动力会使他心想事成,如愿以偿。

一定要做最适合自己的事情,不要迎合别人的口味而去做一件不属于自我的“难事”。一旦 “发现自我”,就要尽力而为,但要全面了解自己和周围的环境,知道适可而止。

许多人之所以在生活中一事无成,最根本原因在于他们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做什么。在生活和工作中,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方向是非常必要的。只有在知道你的`目标是什么、你到底想做什么之后,你才能够达到自己的目的,你的梦想才会变成现实

有用处的东西才有市场。立足生活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与其追求华而不实的东西,不如脚踏实地地干些实事。在工作中,首先要把本职工作干好。很多人不敢去追求成功,不是追求不到成功,而是因为他们的心里面也默认了一个“高度”,这个高度常常暗示自己的潜意识:成功是不可能的,这是没有办法做到的。“心理高度”是人无法取得成就的根本原因之一。

挑水如同武术,武术如同做人。循序渐进,逐步实现目标,才能避免许多无谓的挫折

在人生的竞赛场上,没有确立明确目标的人,是不容易得到成功的。许多人并不乏信心、能力、智力,只是没有确立目标或没有选准目标,所以没有走上成功的途径。这道理很简单,正如一位百发百中的神射击手,如果他漫无目标地乱射,也不能在比赛中获胜。几乎每个人都知道,人总不能无所事事,人生必须有目标,必须采取行动!但是,聪明人的人知道,目标必须切合实际,行动也必须积极有效。不能为了出风头或一时痛快而不顾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

人生哲理优美散文(一)

告别了蒙蒙阴雨天,天气渐暖,春花开放,阳光总是伴在身边,世界一片欢愉,但我心中的失落仍挥之不去。

伫立江畔,碧水粼粼,虽已是初春,杨柳仍黯然无泽,又不禁想起我自己,月考出师不捷,各科平平,担心着成绩如这杨柳,该鲜艳时仍然沉寂,便从此一蹶不振。

我寻根望去,企图发现一丝新绿,好让心中有些安慰,可望到的只是蓝天白云下残端枯槁的杨柳,唯一一丝希望也破碎了。在要离开的瞬间,猛然抬头,看见一只燕子,不,是一只风筝从对岸升起,彩色的翅膀在耀眼光下熠熠生辉。

风有些大,“燕子”在空中努力寻求着平衡,冲破风的阻力,摇摇晃晃地飞向更高更蓝的天空。它勇敢着,努力着,奋斗着,但他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可他不放弃。突然,一个踉跄,它要掉下来了,任风吹着,东摇西晃,但它无畏,它努力寻求重心,挥动翅膀,终于在即将失败的那一刹那又飞了起来,我不禁为它松了一口气。我暗自佩服这个放风筝的人,他一定经常放吧,思衬着,却发现,主人竟是一位残疾人,他有亲人陪着坐在轮椅上……线渐渐放完了,突然,这位残疾人做了一个惊人的举动,他拿来一把剪刀,“咔”,剪断了风筝线,声音清脆而响亮,他望着风筝,目光里满含期待与憧憬。

我恍然大悟,脱离了线,风筝不就能飞的更高更远吗?它之前那么努力不就是为了这一刻吗?即使它最后会掉下来,即使它最后的结局并不美好,但他曾经高飞过,自由过,幸福过,它不会留下任何遗憾。再看看这位残疾人,他的身体虽然残缺了,但他的心灵比任何一个人都要完整,他的心灵还是自由的。他和风筝都那么执着的面对苦难,我又有什么理由消极,我不是应该更努力,不管结局如何吗?

的确,人生就像一次旅行,重要的不是目的地,而是旅途中的风景和看风景的心情,是放飞心灵,让心灵去旅行,让心灵获得自由。即使在我们最无助、最困顿的时候,只要心灵是自由的,我们就能不惊不惧、乐观向上;我们就能拨开生活的迷雾,放下身边的琐碎,把尘封的心胸敞开。所以,只要我努力了,问心无愧了,我不就成功了吗?

放飞烦恼,放飞无奈,放飞心灵,放飞希望,放飞幸福,无论何时,都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

人生哲理优美散文(二)

天气越来越凉了。我打开窗户,一片黄叶在秋风里悠悠扬扬,从窗口飘进来,落在了我的肩上。我拾起叶片仔细地端祥,正如我仔细地端祥我生活的这片黄色的土地,叶片清晰的脉络如大地上纵横交错的河流,其间是山地、丘陵和田畴,叶子正散发着昨天阳光的味道,隐藏着一个夏天的梦想。现在,经过了繁华与热烈,一切归于了安祥。

穿城而过的平溪河已经很消瘦了。水落石出,昨日丰满的河床突然空旷了起来。其实不仅河流在消瘦,其实一切洗尽铅华,都在消瘦。山坡上葳蕤灌木丛在秋风的沐浴下早已面黄肌瘦,零乱如一蓬乱哄哄的头发,横七竖八,就那样随意地倒伏,任秋风秋雨一日日地摧败。

这是一幅零乱的秋意图,象某一位抽象派大师随意泼洒的作品,看不到条理,看不到思路,找不到出口,只在我的脑中留下一堆乱麻。然而,正是这堆乱麻让我看到了自然之美。庄子说,道化自然。我想,这团秋的乱麻真正阐释了生命的哲理。有了这种哲理,我想我在今后的生活中不会再刻意地去追求什么,生活的态度会更多一些随意和自然,吃得饱、穿得暖就足亦,何必再为一些事情去计较,去钻营,处心积虑,夜不能寐?何必再感慨生老病死,人生苦短?何必再去追名逐利,你争我夺?头发乱了就乱了,何必要天天去照镜子,刻意地去制造一个发型?只要自已感着舒服,就那样随意地搭着;衣服破旧就破旧,何必要到豪华的商场里去买名牌追赶时尚?只要身体感到自在,衣服就那样绉绉巴巴;腰身粗了就粗了,何必要苦恼,想尽办法去减肥?

天高云淡,北雁南飞。望着深秋高远的天空,我思考着生命的意义。秋是淡泊的,安祥的.,真实的,自然的,沉重的,沧桑的,温馨的,无私的,奉献的……这是秋的品质,是秋对生命意义的呈现和启示,是对大地母亲深刻表达。欧阳修作《秋声赋》,感叹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我站在窗前,重新拾起那片飘落在窗台上的秋叶,仔细地端祥,正如端祥我生活的这片黄土地,双眼噙满了泪水,一种温暖象潮水一样涌遍了我的全身。

人生哲理优美散文(三)

闲暇时总是喜欢坐在书桌前翻看书架最高一层的书,那里装满了我对童年回忆。里面有儿歌书,漫画书,还有练习描红的小册子,自己画画用的小本子。看到了它们,我就可以想起那一件件发生在童年的事。又一次捧起了厚厚的书,读得津津有味时,不经意的一回头,我看到了静静地挂在墙上的那副画。墨绿色的树林诉说着这幅画的寂静,中间那条笔直的小路遥遥地伸向了远处,不经意地看,你会觉得这条小路的终点就在不远处,而仔细看时,你就会发现,这条小路是没有终点的。看着这幅画,让我的思绪又飘回了八年前的那个冬天……

那时我才六岁多,常常陪爷爷奶奶住在乡下老家。那里有山有水,有树有花,风景可比这城市好多了。爷爷家就在山脚下,当时年幼的我总觉得那座山好神秘,好多次都想翻过那座山去看个究竟,上的那边是什么?

山上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直通向山顶。那里应该就是小路的尽头了吧!我经常这样想。

终于在一个寒冷的冬天,我有了一次爬山的机会。那天,爷爷奶奶都去学校开会了,我便鼓起勇气走上了上山的小路。

我也不知道我走了多长时间,只记得走了好长时间。

一路上难免有些磕磕绊绊的,但是好奇心给予我一种强大的力量,让一个小女孩竟有如此大的勇气。路好滑,我费尽了全身的力气到达了山顶我所谓的那个“终点”,心想一睹山下的风光。可是竟没想到我所谓的那个“终点”连“中点”都还没到。等到好不容易爬到山上时,发现山的那边还有路,还有山……那到底走到什么时候才是头呢?我哭了,而且哭得好伤心

这时候我发现,这条我走过的小路岔出一个路来,于是,我又踏上了“漫长的旅程”。

但没想到的是,沿着这条小路我居然下了山,走回了家。我非常疑惑:明明走的不是一条路,为什么又回到了起点呢?

或许,这就是人生的旅程吧。自己在很多时候认为已经走到了终点,而那只不过是一个落脚点。不同的是,有的人会歇息歇息继续走,而有的人就在落脚点上结束了自己的旅程。至于我回家时走的那条路,大概就是要告诉我,人生的路有无数条,或许其中好几条不相同的路却可以走出相同的结果。或许,这就是人生的旅程吧,永无终点地旅程。

等我回过神来,我又将静静地挂在墙上的这幅寂静的画收进了“回忆的书架”上。而这幅画,不仅仅是童年的回忆,更多的是生活的印记。

X

打赏支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