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语录 > 文章内容页

林觉民与妻书经典语录

来源:励志帝 日期:2023-03-13 10:06:36 分类:励志语录 阅读:

林觉民与妻书

经济学名家郎咸平在杨澜访谈节目中,谈到对自己影响最大的历史人物,不是经济学家,而是林觉民和他的《与妻诀别书》,我一直认为郎教授是个有责任、有的经济学家,原来根源在此。

再读一遍《与妻诀别书》,不能读完已经不能自已,泪如雨下,林觉民写此文时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书竟,而欲搁笔。林觉民真伟丈夫也,侠骨柔肠担道义,忧国忧民勇赴死。

读此书时,我第一次产生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我为中国人有林觉民这样的大丈夫而自豪。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悲惨史、屈辱史,国家不幸、民族不幸、个人不幸,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幸有林觉民们,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的林觉民们,慨当以慷,何以解国难,唯有勇于就死,率性就死,百死而不辞,林觉民们的前仆后继谱就了另一部中国近代史,那是一部觉醒史、抗争史、不屈史、充满荣耀的民族证明史。

行文至此回到现在,如今的中国已然毅力于东方,谁也不能否认中国已成为一个世界强国,各个领域的话语权在与日俱增,中国社会到处充满了欣欣向荣的景象,不再会有林觉民与其妻诀别的遗憾,有情者可以终成眷属,在此我衷心的谢谢林觉民和他的妻子,您的奋争和您妻子的奉献,换回了中华民族的生存空间,换回了中华民族的独立自强尊严。但我也要如实的告诉你,作为宏观的中国在一步步前进,微观的中国还像一团乱麻。

虽然现在不是遍地腥云,满街犬,但不良政客、不法商人,弄权于朝,横行于市,逐权逐利,枉顾人民的利益,侵吞人民的血汗,换着变了色的顶戴,攒取着发了臭的资本。呜呼哀哉,多么希望有一种方法能把您的精神留住,这是宝贵的民族财富。您说过希望您的儿子能以父志为志,您很放心的说,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我多么得希望我们的国人都是能传承您精神的同志啊。我们的官员、我们的商人、我们的科学家、我们的知识分子、我们的文艺工作者,我们的工人、我们的农民、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后代,一起读《与妻诀别书》,一起感悟一个有良心有责任有道义的中国人为了他的国家为了他的民族为了他的同胞所牺牲的精神吧。也许这样,在我们的工作学习才能少一份浮躁,多一份责任;少一分利,多一份义。

林觉民与妻书读后感(二)

有人说:不读《出师表》不知忠,不读《陈情表》不知孝。我说不读《与妻书》不懂

《与妻书》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写给爱妻的绝笔信。我具体不记得第一次看到这篇文章是什么时候了,隐约好像是在初三的自读课本中,不过那时间由于阅历和情感的积淀肤浅,似乎也读不出什么味道以后复读过好几次,直到大学的某一天,我将其列入自己最爱的十篇文章之中,今天再读时,忽然意识到该写点什么了。

回想80多年前的那份真爱,我想只要是一个人,一个有血肉有情义的人,无不为这篇文章的真挚而动容,为这种至诚的大义之爱而感喟。

《与妻书》起笔非凡,书信的开头就表现出了作者高超的驾驭语言的能力。意映卿卿如晤,是这份绝笔信的开头。意映是作者爱妻的名字,即陈意映,而卿卿是作者对爱妻的尊称。卿卿二字一般是用于妻子对丈夫的尊称,作者用在此,可见对妻子的敬佩尊重。林觉民是知识分子,曾东渡日本留学,归国后,在家人的介绍下,他和陈意映结为连理,二人恩爱情长,后因林觉民加入爱国同盟组织,常年奔波在外,不曾照料妻子,因而心中一直存在着内疚亏欠。在今壮志未酬事业未竟之际,他不能忘怀的还是自己的爱妻,而爱妻的形象已超过了单纯夫妻之爱,为了称呼他,他用了卿卿二字。此二字比亲爱的多了敬重,比尊敬的多了亲切。如晤即好像会面的意思。由于革命的原因,作者与妻子聚少离多,有时候好几个月不曾见面,今天在狱中恍若梦中一般,想起了爱妻的音容笑貌,好像看到了她的倩影,仿佛回到了爱妻的面前。当然这一见面就有好多话要说,要对自己挚爱的妻子说,而这些话是拖欠爱妻的,是以前从未说过的,在以前也是不可能说出口的,因为爱的表露永远都是在生离死别时。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这一段文字情真意切,读后情入肺腑,让人潸然泪下。我想我在这儿肢解这段文字是对作者真情的亵渎吧!因为这份绝笔书一千三百余字是一气呵成的,是作者咬破手指头后将血与墨融合,用娟秀的小楷写在手帕上的。但是我希望作者会原谅我的不恭,惟愿以真挚的感动回报此段文字给我的净化。我想要写这段文字,文学素养与真爱是缺一不可的。一个怀着极度悲伤的挚情,能在爱的驱使下理性隐忍着流露,压抑着释放,泪珠和笔墨齐下,非常人能够做到。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出来呢?因为,这是最后的心上话,不说给爱妻听以后就永远没有机会了。作者未负天下人,未负泱泱中华之亿万民众,而偏偏负了爱妻一个人。眼见妻子以个人要承担起整个家庭重担,要抓养孩子成人,这一切的一切,作者唯求得到爱妻的理解与原谅。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

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七尺男儿并非无情之人,并非是为了逃避责任而***。而是爱她太深,也正因为爱她太深,作者才能勇敢面对死亡。这是真爱中无上的责任。突然记起《泰坦尼克号》中男主人为了心爱的女人担负起替她死的场景。不过那种爱是小爱,作者不仅爱妻子,更爱天下无数鸳鸯,在自己比翼齐飞的时候,他明白必须以天下为己任,成全他人的挚爱,而这种最高境界的爱是源于对爱的无比忠贞的。作者记起了初婚时二人花前月下的幸福,想到和爱妻同生共死,永结百年。但是他们的真爱在满街狼犬之下不容于世,他们的愿望生不逢时,因而想到用死来扞卫。但是想到爱妻已有身孕,恐怕这种做法对她的打击太大,是爱妻所不能承受的。但是在矛盾的驱使下,作者说了。这一说使他真正明白了爱的真谛。所有伟大的爱都必须用责任来维护,用死来扞卫。

作者明白了用死来扞卫爱情,但是他还是放不下妻子,放不下妻子从此后忍受孤独,不过这一切已经没有办法了,唯一的办法就是有来世。来世一定选择陪伴在爱妻身边,实现结婚时共同许下的诺和,陪爱妻指花誓月,和爱妻白头偕老。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作者死而无憾,但是还有妻子儿女,只希望妻子将孩子抓养成人,继父不屈与多情,延续和继承他未竟的革命事业。不过贫困带来的艰辛,使得这一切做起来又非轻而易举。想到这里,作者突然没有话了,只听到妻子的哭声,本想为她擦干眼泪,但是天涯角,不能实现,因而就陪爱妻一起哭泣。这哭声惊天地泣鬼神。种爱一方手帕怎能承载,我想作者的眼泪一定流到生命的尽头了吧。

陈意映读书不多,但把手帕承载的情却读得淋漓尽致。如果我们能够体悟明白,人生有一段这种哭不出来的情,掩饰在作者生前死后已经交割清楚的前提下,我想二十四岁的生命一夜会成熟,在刑场上的林觉民内心肯定出奇的平静人格也无比伟岸。

林觉民与妻书读后感(三)

时隔几年,再次一览《与妻书》,突然生出了一丝惆怅和悲伤。犹记得几年前,第一次看到此文时,只觉林觉民的伟岸、高大,觉其愿为天下人之幸福而舍己之幸福乃是大义也,心中崇敬之情顿生。读此文是,胸中热血沸腾、澎湃激荡。为其大义自傲,为与之同为中国人而自豪。如今在读是,却顿生出些许悲伤,如同当年老师所诉当你们时隔几年再观之,体会、心得将大相径庭。初闻,不以为意,只觉林觉民乃国之英雄,人之标榜。然,随着年龄增长,开始接触爱情,体会爱情,才终于明了,当年心中忽略掉的那时我们所无法感同身受的难以承受的失夫之痛。

读此文,闻的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心中悲情忽起。如此相爱着的人儿,要用怎样的心情写下一封绝笔信?要抱着怎样的心才不会让爱着的人受伤?要怎样才能让她明白吾不想吾先汝而走是真心的?然第以今日时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无时无地不可以死又何以眼睁睁看着对方死,虽不想吾想汝而死,但天下之人不当离而离者,不当死而死者,不可计数又怎可为自己之幸福而断送他人之幸福。初读是,觉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此乃当世之豪杰英雄也。然,现在观之,却多了许多的无奈,为自己不得不与妻子分离而无奈,为国家之现状二奶,为天下人之不幸无奈。

从前,只是不停的讴歌林觉民的深明大义,却忘记了在背后默默承受失去丈夫女子。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的明白了家庭的责任,知道了女子的不易,丈夫先自己而去,留下一双儿女和年迈的双老,独得自己一人承担,故以此文了表敬意。

《百年情书》整体结构严整、统一却并不单调,爱情与革命相互缠绕,一半是写情为主的年代戏,一半是纪事为主的战争戏,两个角度、两个视角,两种风格,使影片区别于单一传记题材影片,人物塑造格外立体。

林觉民给妻子的《百年情书》

带着《九降风》和《新红楼梦》的渊源

两位演员恰巧都是我热爱

预告片里的情节也是喜欢

5月13日沈阳部分影院上映这部电影

但是仅仅都只有一场或者两场

早上我还打电话咨询过

貌似只有今天能看 明天按制片方的要求下线

结果真按着影城人员说的 到现在还没有哪个影院再上映过

于是我衡量了一下时间选择了下午1点半的场

进去后才发现

到电影结束 只有我一个人

我该庆幸还是惋惜

我只是一个热爱电影的人

太多专业的术语说不了多少

但电影的好坏能分得清

演员的感情戏确实如新闻里写的那样

很动人 《百年情书》这个名字一听也该觉得是感情戏占得大一些

可我的感觉是感情固然重要 但导演一直想明确一个概念

就是事业还是主旋律 感情作为辅助 不敢太过涿墨

可我看的一直是感情戏 看得要哭

其实从后来的字幕里也能看出来 拍这个片子的目的是什么

能有这么几段感情戏也算不错了

王柏杰从《九降风》里走出的少年

其实中国很多年没有出现过一个这么正派阳光的少年了

很多男生 很帅 于是 不够沉稳 不够内裣 不够阳刚

一直以来国外对于中国男人的形象一直没有具体的标志性符号

你说姜文他只能是男人的梦想 或者也只能是部分的

其实我想说 王柏杰是一个所有少年应努力方向

一个男生他该有坚定的眼神和结实的身躯

他的膝盖下有黄金 他的承诺重于泰山

突然觉得林觉民跟他真的很像

也会发现 其实男人对于孩子关注的还真是少

其实男人只有在孩子快大的时候才会介入他的成长

这让我更加期待即将到来的《生命之树》

散场后 我久久的在回忆刚才的剧情

发现能回忆起来的还是那些感情戏

为什么其他的没记住

剧情太散了 如果我不认识林觉民

他怎么就那么容易的成为了核心人物

突然就站出来说了一句鼓舞大家的话

这出来太突兀了 剧情的不够饱满

感觉出是为了对比 但对比的不够对比

不过我来看的也就是他俩 很喜欢这个对手

很喜欢这部电影

在来之前 时光网上只有100多人的关注

在沈阳 5月13日这天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看过这部昙花一现的.电影

电影结束 我在电影院里迟迟不肯走

是像我这样的文艺青年太少 还是支持这样电影的人太少

还是同类 太少

继续努力吧 趁活着~

林觉民给妻子的《百年情书》观后感二:

纪念辛亥革命百年的影片《百年情书》,又在证明那是一个最好时代:危难时刻,一大批青年才俊挺身锐出,爱国不必忠君,为国家争国格、为同胞争人格,从三纲五常的古代奋起直追民主共和的现代文明,实乃开天辟地空前之壮举。后人很难想象,那些受过良好教育或生于富豪之家的华夏精英,放弃远大前程,为了一个渺茫或即便实现也无法消受的梦想,不停地以卵击石,抛洒热血“灌溉于无”,唤醒国人,推翻了在中国施行了2000多年的帝制。

1911年4月8日,革命党人温生才突然刺杀广州将军孚琦,当局加强了戒备,预备响应广州起义的新军的枪机亦被收缴。黑云压城,鹰犬密布,大有天罗地网之势。为准备这次起义,同盟会精英尽出,下了最大的决心,筹巨款八方奔走,运弹药殚精竭虑,国内同志和支持革命的海外侨胞莫不张目以待。广州起义指挥总部剩余的100多名选锋(敢死队)为同盟会骨干力量,明知不可而为之,皆愿死战。林文表示:“余辈求杀敌耳,革命党之血,可以灌溉于无穷,事之成败无足深计。”专程从日本回国赴汤蹈火的林觉民坦言:“此举若败,死者必多,定能感动同胞。”有“炸弹大王”美誉的喻培伦更是毛发贲张:“非干不可,我一人也干!”

黄兴遂按原计划,于4月27日(农历三月廿九日)发难:当天下午5时30分,120余名锋由越华路小东营5号出发,直扑两广总督署,与十倍之敌激战至夜。可怜寡不敌众,孤军无援,55 位战死,31 位被捕就义,共86人遇难。“未死的同志,多已间道潜逃,四方亡命”。

报人潘达微收得七十二具烈士遗骸,合葬于广州城南沙河路旁的红花岗,后改名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毫无胜算、偏向虎山行、再向虎山行的黄花岗起义影响巨大,“一时风声所播,全国震动”。孙中山沉痛地说:“吾党菁华,付之一炬。”岂止是吾党菁华,全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儿女,精英中的精英啊!

余东雄,生于南洋巨富之家,15 岁加入同盟会,是役拼杀在前,阵亡时年仅 17 岁,为最年轻的一位黄花岗烈士。林修明亦生于南洋锡矿富商之家,1907年任教于三堡学堂,叶剑英为其弟子。“剑英有云,修明实影响其人生之第一人也。”广州之役,林修明力战而死,年仅25岁。若林觉民、喻培伦、林文、方声洞等皆为独当一面之将才,竟冲锋陷阵,玉石俱焚,令人痛惜。

“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心,乃大兴奋,怒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林觉民“定能感动同胞”的希望没有落空:听闻噩耗,湖北的革命党人“愤求速进”,当即着手准备再次发难。1911年10月10日,黄花岗起义过了不到半年,便爆发埋葬清王朝的武昌起义。国人的自由之路,每一小步都洒满了殉道者的鲜血。

大陆、台湾、香港的语文课本不约而同地选用了林觉民感人至深的《与妻书》:“意映卿卿如晤----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

“意映卿卿如晤”,林觉民这封给妻子及其所深爱的华夏民族的情书,开篇即令人不忍卒读。一位怀必死之心的志士哪来的这般柔情蜜意?“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真的爱你,真的不想让你和儿女以及同胞们在黑暗恐惧中生存、长大;“勇于就死”者,“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辛亥革命不同于历史上的诸多农民起义,那是一场真正的革命,为了民主共和、为了陌生人的幸福而浴血奋战,英雄辈出、势不可挡,是最值得华夏民族纪念和骄傲的年代:碧血黄花荐轩辕,天若有情天亦老。

林觉民给妻子的《百年情书》观后感三:

什么能比情书更缠绵、更甜蜜?又有什么能比烈士的血更悲怆?当《百年情书》把一百年前的革命往事和一封饱含柔情与热血的“情书”搬上大银幕,碰撞出了震撼人心的火花。辛亥革命百年之际,表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林觉民的成长、爱情、革命历程的《百年情书》上映,就如主演之一李健老师所说,这是一部纪念所有革命者的第一枪。这一枪放得响亮且深情,新锐影人金舸执导的《百年情书》没有千军万马的大场面,也没有光彩夺目的大明星,只是凭着一腔赤诚对一百年前的革命者致以最纯粹的敬意和怀念,这份真情实感,在时下娱乐至上的创作环境中,已弥足珍贵

影片故事分为两条主线交错进行,第一条惊心动魄,悲壮无比。广州起义前夜,林觉民、林尹民、林文、冯超骧、方声洞、刘元栋等热血青年彻夜未眠,写下诀别书,林觉书更是写下字字泣血飘泪的《与妻书》,然后在黄兴的带领下攻入总督衙门,纵火焚烧督署,在随后的激烈巷战中纷纷为革命事业捐躯,林觉民在被捕后英勇不屈,慷慨就义。另一条线索则细腻感人,暗流涌动,描绘了林觉民在新婚后与妻子陈意映的爱情故事,以及从一介白面书生到革命骨干的成长历程,父子情、爱情、友情和革命意志不断交织并最终合为一体,与枪林弹雨、血溅总督府的悲壮场面两相映照,更加显现出林觉民的人性光辉

因为是双线叙事,所以《百年情书》整体结构严整、统一却并不单调,爱情与革命相互缠绕,一半是写情为主的年代戏,一半是纪事为主的战争戏,两个角度、两个视角,两种风格,使影片区别于单一传记题材影片,人物塑造格外立体。

年代戏部分是从林觉民与陈意映结婚开始,王柏杰出演的进步学子林觉民风光正茂,对新生活和革命事业满怀热忱,蒋梦婕出演的陈意映贤淑、善良,外表是家风保守的富家女,却具有新女性人生观和对爱情的理解,默默支持和“纵容”丈夫,李雪健饰演的林父精通国学,对儿子的严厉管制近乎不可理喻,实则内心慈爱。一家三口,传统与现代的冲突和矛盾即便今天看来也很有代表性,有一场戏,林觉民路上遇到老同学,扔下妻子去开革命会议,回家后发现妻子在家门口等着自己,进门后林父罚其长跪于先人牌位下,从喜悦到黯淡,从革命到礼教管制,气氛急转直下,展现出一百年前革命者所要面对的压力

影片最精彩的一场戏当属林父预感到儿子可能会为国捐躯后,父子饮酒作别,彼此心照不宣却已真情流露。李雪健演出了一位父亲伤心中有自豪,心痛中有欣慰的复杂心情,教科书般的表演入木三分,深入骨髓。

至于影片的战争戏部分,虽然场面不大,导演发挥调度能力,亦是拍到有声有色。有些革命口号在今天的年轻观众听来,难免有些陌生或是难以理解,但是置于辛亥革命一百年后的今天,重温这些激昂澎湃的文字,意义必然非凡。

与妻书

作者:林觉民

原文: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为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书竟,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够?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悲啼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

汝忆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尝语曰:“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汝初闻言而怒,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辞相答。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嗟夫,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

翻译

意映爱妻如见:我现在用这封信跟你永别了!我写这封信的时候,还是世上的一个人,你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我已经成为阴间的一个鬼。我写这封信时,泪珠和笔墨一起洒落下来,不忍写完而想搁笔,又担心你不能体察我的衷情,以为我忍心抛弃你而***,以为我不了解你是多么希望我活下去,所以就强忍着悲痛给你写下去。

我极其爱你,就是这爱你的念头,使我勇敢地走向死亡啊。我自从遇到你以来,常常希望普天下的“有情人”都能够结成恩爱夫妻;然而遍地是腥血、满街是狼犬,有几家能够称心快意地过日子呢?人民的灾难使我和白居易那样泪湿青衫,我不能学古代圣人那样忘情。古语说:有仁爱心肠的人“尊敬我家里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里的长辈;爱护我家里的儿女,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里的儿女”。我扩充一片爱你的心,去帮助天下人也能爱自己所爱的人,所以我果敢决定在你死以前先死,只好忍心丢下你而不顾了。你要体谅我的一片苦心,在哭泣之余,也从全国人民的幸福着想,一定会乐于牺牲我和你个人的幸福,去为全国同胞谋求永久的幸福。你不要悲伤啊!

你记得吗?四五年前某个晚上,我曾经告诉你说:“与其使我先死,不如你比我先死。”你开始听了发怒,后来经过我委婉的`解释,你虽然不认为我的话是对的,但也无言回答我。我的意思原是说凭你的纤弱,一定经受不住失掉我的悲痛,我先死把痛苦留给你,我是不忍心的,所以宁愿让你先死,我来担当一切苦难与悲痛。唉!哪里料到我终于死在你之前呢?

X

打赏支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