岚道居士经典语录
纪晓岚
纪昀,字晓岚。虽是清代文坛泰斗,但一生诙谐、滑稽,机敏多变,素有“风流才子”和“幽默大师”之称。
经典事迹:
有一天,纪晓岚等大臣在朝房等候乾隆帝来议事,久等不来,他就对同僚说:“老头子怎么迟迟不到?”这话正好被走来的乾隆帝听到,便厉声问什么是“老头子”。在众人吓得战栗之际,纪晓岚却从容不迫地回答:“万寿无疆之谓老,顶天立地之谓头,父天母地之谓子。”乾隆帝听后转怒为喜。
评点:
纪晓岚少时便有“神童”之誉,虽调皮捣蛋却也金榜题名。让人不得不服的是,纪晓岚写诗写传奇,还主持编纂过超大型的《四库全书》。若问古今笑星差在哪里?也就两字:“文化”。
金圣叹
金圣叹能文善诗,为人狂放不羁,因岁试作文怪诞而被黜革,后应科试,以读书著述为乐。评注不少古典,奇才也。
经典事迹:
金圣叹蒙冤被囚,被判处斩刑。在刑场上,他嘱咐前来诀别的儿子:“儿呀!有件事我得告诉你们,吃五香豆腐干的时候要同时嚼点花生,那味道如同火腿一般鲜美,这是个秘密,千万不要传出去。”面对屠刀狂笑道:“杀头,至痛也;籍没,至惨也;圣叹乃于无意中得之,不亦异乎?”
评点:
金圣叹一个狂放不羁的旷世奇才,其命运却如此悲凉。古代搞笑的人,为皇帝寻开心的近臣也时有危险,更不用说“冷眼观世”、口无遮拦的知识分子了。
东方朔
东方朔,西汉文学家,汉武帝时做过太中大夫,性格诙谐滑稽,爱好喝酒,自称是避世于朝廷的隐士。
经典事迹:
有一次,东方朔跟随汉武帝到上林苑游玩,见到一棵枝叶繁茂的大树。汉武帝问他是什么树,东方朔顺口说是“善哉”。汉武帝暗中派人削掉树的枝干,并在树身上做了记号。两年后君臣又路过此树,汉武帝故意问东方朔:“这棵树叫什么名字?”东方朔又顺口说是“瞿所”。汉武帝沉下脸说:“同一棵树过了两年,怎么名儿就不一样了?你竟敢欺骗我!”东方朔沉着回答:“小马叫‘驹’,大了才叫‘马’;小鸡叫‘雏’,大了才是‘鸡’;小牛叫‘犊’,大了才叫‘牛’;人生下来叫‘儿’,老了才叫‘老头’;这棵树也是一样啊!世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汉武帝听罢呵呵乐了。
评点:
东方朔学识渊博,谈吐幽默,算得上是相声一行的祖师爷。因他号“曼倩”,过去有人称相声是“曼倩艺术”。
庄子,名周,字子休(亦说子沐),春秋时宋国的自由职业者(曾做过小官吏)。为人洒脱不羁,思想前卫,文笔绝佳,极富想象力。善于写寓言故事,爱好游历、辩论。
经典事迹:
庄子快死的时候,他的弟子准备厚葬他。庄子说:“天地就是我的棺材,日月星辰就是为我陪葬的玉石珠宝,世上万物都是上天送给我的东西,难道陪我安葬的东西还不齐备吗?”弟子担心地说:“可我怕老鹰、乌鸦吃了你呀!”庄子却说:“露天会让乌鸦吃掉,埋在土里也会被蚂蚁吃掉,从乌鸦嘴里抢来给蚂蚁吃,为什么这么偏心呢?”在庄子看来,死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更是自由和解脱,所以他在死神面前能够如此洒脱,如此风趣。
评点:
庄子的一生逍遥自在,把一切都看的透彻而淡然。有人说庄子是个老派“无厘头”,那是没有读懂这位先哲。
阮籍
阮籍,魏晋时竹林七贤之一。性格孤僻,放荡不羁的行为下有一颗无处安放的孤苦灵魂。特长是写讥刺文字、谈玄、长啸、翻白眼。
经典事迹:
一次遇到司法官员报案,说有人杀死了母亲。阮籍在一旁插话:“嘻!杀死老子还可以,怎么可以杀亲娘呢!”听了这话,大家都惊呆了。司马昭马上指责他说:“杀父也是不赦之罪,怎么能说可以呢!”阮籍很从容地辩解道:“禽兽知道母亲不知道父亲,杀死父亲的人如同禽兽,而杀死母亲的人,连禽兽也不如。”在场的人听了,一时无语。
评点:
藐视礼教的阮籍算得上是他那个时代的“愤青”,每以“白眼”看待“礼俗之士”。他玩的是“冷幽默”,不大说话,一开口便语含讥刺。他见邻家当垆卖酒的少妇长得漂亮,就天天去套瓷,喝醉了就在酒垆边躺下,像一堆烂泥。从他表示悲情和爱情的方式来看,他够得上是荒诞行为艺术的鼻祖。
苏轼
苏轼,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职业:北宋官员。生性乐观豁达,宠辱不惊,爱美食生活。
经典事迹:
因“乌台诗案”,苏东坡在湖州被捕,亲友们哭泣送别。他却讲了一个可笑的故事:宋真宗时,到处寻访天下的隐士。有一个叫杨朴的,颇有诗名,可召见之后,他却说自己不会作诗。于是宋真宗问他:“临行的.时候,可有人作诗送你?”杨朴回答:“只有我的小妾送了一首‘更休落魄耽杯酒,且莫猖狂爱吟诗。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真宗听了大笑,放他归隐山林。苏东坡讲的故事把送行的人都逗笑了,众亲友目送着他从容上道。苏东坡一生几度被贬,还到海南岛做过流放犯,可他苦中生乐,总是活得飘逸潇洒。
评点:
苏东坡是一个真正的乐天派,他的豪放真如“大江东去”一般,气势不凡。苏式幽默表现了文人的情趣和才识,属于高雅艺术。可惜在中国的历史上,像苏东坡这样有个性有才情对老百姓也不错的官员太少了。
唐寅
唐寅,字伯虎,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以卖画为生。也是响誉民间的“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玩世不恭而又才华横溢,诗文、书画均是一绝。
经典事迹:
唐伯虎和好友祝允明四处浪游,装扮成募缘的道士去御史台讨钱。当监使者驱逐他们时,唐伯虎神气地说唐伯虎、祝允明都是自己的好朋友。”御史顺手一指路边的牛眠石,让他们赋诗一首。当下得一首七律:“嵯峨怪石伏云间,抛掷于今定几年。苔藓作毛因雨长,藤萝穿鼻任风牵。出来不食溪边草,自古难耕垅上田。怪杀牧童鞭不起,笛声斜挂夕阳烟。”御史听了十分高兴,愿出资五百金修观。可唐伯虎他们原本就是骗钱,拿到银两就去潇洒寻乐,哪管这些子午须乌有的事。
评点:
号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的唐伯虎本是奇才,乡试时获应天府第一名,因科场案株连而被捕入狱。他出狱后不肯做小吏,一直卖画为生。与那些御用笑星不同,唐伯虎在民间很有影响,“三笑姻缘”的传奇故事几乎家喻户晓。他是那个时代的社会叛逆者,绝对属于另类才子。
《涅盘经》,是一本深奥的佛教经典,又称《大本涅盘经》、《大涅盘经》。
中国北凉昙无谶译。40卷,13品。经中说佛身常住不灭,涅盘常乐我净;宣称“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一阐提和声闻、辟支佛均得成佛等大乘思想。为大乘佛教前期作品,约于2~3世纪时成书。晋宋时对中国佛学界影响很大,为涅盘学派的本据经典。
《涅盘经》-作品版容
此经多次汉译,已佚之本子为支娄迦谶译《梵般泥洹经》2卷,三国魏安法贤译《大般涅盘经》2卷及吴支谦译《大般泥洹经》2卷。现存异译本有东晋法显和佛陀跋陀罗译《大般泥洹经》6卷,约当昙无谶译本之前10卷;另有南朝宋慧严、慧观与谢灵运依昙无谶本,对照法显译本,润文改卷的南本涅盘。注疏本颇多,重要者有世亲著《涅盘论》1卷;真谛译《涅盘经本有今无偈论》1卷;梁宝亮撰《大般涅盘经集解》71卷;慧远撰《涅盘经义记》10卷;吉藏撰《涅盘经游意》1卷;灌顶撰《涅盘经疏》33卷等。
《涅盘经》-木刻《涅盘经》稀有文物
化城寺的木刻《涅盘经》为什么是稀有文物?
九华山化城寺是唐至德二年 (757年),青阳人诸葛节为金地藏而建。前后四进,最后一进为藏经楼,内藏万历皇帝敕赐的木刻《涅盘经》,共6777卷。据说此经古本目前国内仅存两部,确属稀有文物。
《涅盘经》是《大涅盘经》的简称,东晋僧人南北朝昙无谶译。中心内容讲佛身常在,涅桀常乐,一切众生悉有佛性等大乘思想。译本传人中国后,有的将其视作佛说的最高阶段。佛经记载,释迦牟尼佛至兜率天亲为其母摩耶夫人讲解此经。由于《涅盘经》的崇高地位,讲习此经之风盛极一时。梁武帝萧衍亲讲此经,著《涅盘讲疏》、《涅椠丈疏》等:并撰《断酒肉文》,为汉地僧尼素食著述之始。
《涅盘经》-《涅槃经》与禅宗思想
中国禅宗思想的两大重要源头是般若思想和涅槃思想。般若之学自东汉传入东土以来,译经事业蓬勃发展,随着般若类经典的旧译臻于完善,经义研究的热潮也随之掀起,晋宋之际讲解般若蔚然成风。最能体现般若特色的佛经是《心经》、《金刚经》,它破除外相、破除非相,乃至于破除“佛法”,以臻于无住生心的境界。禅门在传灯接棒之时,以之作为无上法宝。慧能因听诵《金刚经》而出家求法,后来得五祖亲授《金刚经》要旨而豁然见性,成为禅宗六祖,可见般若思想对禅宗影响之巨。但是,般若类经典讲空固然能使人生起对俗界的厌弃,却难免使人生的追求与期望无所栖泊,而生起茫然失落之感。因此在“色即是空”的后面,还必须下一转语,这就是“空即是色”。
涅槃之学正是侧重于妙有的理论。从大乘思想的发展看,《涅槃经》出现在般若、法华、华严等大品类经之后,也就是说,大乘“空”的思想出现在前,大乘“有”的思想出现在后,从真空到妙有是大乘佛教发展的两个阶段。《涅槃经》是阐释妙有思想最具代表性的一部经典,由于此“有”不是对立的现象之有,故称“妙有”。虽然般若明无我,涅槃示真我,般若述凡夫四大假和合,涅槃说一切众生有佛性,二说似多相矛盾,然诚如汤用彤先生所言:“《般若》、《涅槃》,经虽非一,理无二致。《般若》破斥执相,《涅槃》扫除八倒。《般若》之遮诠,即以表《涅槃》之真际。明乎《般若》实相义者,始可与言《涅槃》佛性义。” 正是般若“真空”与涅槃“妙有”的完美融合,才使佛法成为圆满的体系。
《涅槃经》全称《大般涅槃经》,是大乘佛法的根本经典之一。《大般涅槃经》,40卷,北凉昙无谶译,大正藏第12册。本书所论即主要依据此本。 “大般涅槃”是本经特别彰显的名相,它含具法身、般若、解脱的佛之三德,代表着大乘佛教的真实理想。从经文中看,大般涅槃是渊深如海的大寂禅定,如同夏日般光明璀璨,绝对永恒无有变易,怜爱众生犹如父母,济度痴迷出离生死,不生不灭无穷无尽,是超出世俗的宁静、光明、永恒、慈慧、超越的解脱的境界。《涅槃经》经于北凉玄始十年421由昙无谶译出,现编为40卷。由于它的》
53、渐渐风吹面,纷纷雪积身。—— 选自 寒山《杳杳寒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