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学课程导入经典语录
【摘要】解剖学是医学生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解剖学教学人文关怀应从对尸体标本、学生、教师、教学过程的人文关怀,提高医学生的良好的人文素质,培养医学生将来具有高尚的医德医风,充满人文关怀的医学专业技术人才。
【关键词】解剖学教学;人文关怀;人文素质
【Abstract】Anatomy in medical students an important basis for curriculum, teaching human anatomy specimens care should be right, students, teachers, teaching the process of humanistic care, improve medical students good human qualities and tRain medical students in the future of high The medical ethics, humanistic concern for medical professionals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Key words】Anatomy teaching; Humane care; Humanistic qualities
人文关怀就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怀,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类的解放与自由的追求。一句话,人文关怀就是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就是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人文关怀,简单的理解就是对人的关怀,但“人文”是一个内涵极其丰富而又很难确切陈述的概念。要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效果,除了开设专门的社会人文课程外,必须将人文素质教育和医学实际相结合,人体解剖学就是一门医学基础课,是医学生的一门必不可少的课程。
1.对尸体标本的人文关怀
解剖学教学少不了尸体标本,一个人选择了死亡后继续奉献,他的奉献就应当得到尊重和善待。我们应当更加缅怀、祭奠他们,对于用于医学研究以及解剖学教学的人体标本,也应当保持一份敬重,以体现对捐献者的高尚行为、献身精神的崇高敬意,即尊重死人的权利。即使是无人认领的尸体,也不表示就丧失了所有相关权利,可以先解剖再火化。尸体标本来之不易,让学生知道珍惜和尊重尸体,将来才会尊重和善待病人。在日本的一些医学院校,上解剖课前,师生还要佩戴白花以示对遗体的尊重;在台湾慈济医院,首次解剖前,医学院的.师生和家属都要举行庄重的追思祝福仪式,以后每次解剖课前,学生们都要在遗体旁默祷30秒,他们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然而我们一些学校的学生在上解剖课时用骨骼标本嬉戏打闹,不尊重老师的劳动成果,同样也不尊重死者的权利。在国外有些国家利用中国人的尸体标本做展览来谋取利益,这违背了“死者为大、入土为安”的中国人传统的人伦道德观和人文关怀情节。
2.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当今社会的医务工作是以人为本、尊重生命、提高生命质量是现代医学理念呼唤充满人文关怀的医务社会工作。对教学的主体医学生更应该得到更多的人文关怀。有的教师可能会认为,对学生的宽容是一种无能的表现,会在学生面前丢面子。因此,当学生有某些过失的时候,就缺乏理智地进行惩罚,尤其是对那些平时较调皮的学生,常常采取一些过激的举动。如不合理惩罚、谩骂、不准及格等。这些做法不仅违反了教师的职业道德,而且也违犯了相关教育法律。英国当代著名解剖学家约翰?麦克劳德在读小学时,偷偷地将校长的宠物,一只可爱的小哈巴狗给杀了。而校长惩罚这个学生,出乎人们意料的是,罚他画一幅人体骨骼和人体血液循环图。约翰?麦克劳德被校长的宽容所打动,终于成为举世闻名的医学科学巨匠。
3.对解剖教师的人文关怀
尸体的固定和防腐多数学校是用甲醛,甲醛具有强烈的致癌和促进癌变作用。大量文献记载,甲醛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嗅觉异常、刺激、过敏、肺功能异常、肝功能异常、免疫功能异常等方面长期低浓度接触甲醛气体,可出现头痛、头晕、乏力、两侧不对称感觉障碍和排汗过剩以及视力障碍,且能抑制汗腺分泌,导致皮肤干燥皲裂;浓度较高时,对粘膜、上呼吸道、眼睛和皮肤具有强烈刺激性,对神经系统、免疫系统、肝脏等产生毒害,导致不孕、胎儿畸形、孕妇流产。对解剖教师的人文关怀应表现在大力推行陈列标本普及工作,减少甲醛使用量,减少教师和工作人员与甲醛的接触,采用新的防腐技术,保护广大解剖教师和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人身健康,如避免长期集中上实验课、制作解剖标本。孕期、哺乳期的老师不要上实验课、提高劳保津贴、加强劳动保护、工间休息等。
4.在解剖学教学中体现人文关怀
4.1利用遗体的捐赠事例,培养学生高尚的医学情操。捐献者无私奉献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首次解剖前师生在尸体旁默哀片刻,以表示对死者缅怀和尊敬。树立高尚情操和奉献精神。
4.2利用解剖学艰苦的环境,培养吃苦耐劳精神。将来成为具有人性和责任心的医生,有助于形成优良的医德医风
4.3加强劳动保护,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在解剖学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本。要多与学生交流,随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甲醛对人体有伤害,容许戴手套和口罩上课。学生将来才会保护自己,同样也学会保护别人,学会了解病人的心理变化,关心和同情病人。
参考文献
[1] 杨新臣.医学教育中的人文关怀.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
[2] 祁晓民,马朋丽.浅议人体解剖学教学的人文关怀问题.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6
[3] 李元卿. 宽容是金[N];中国教育报,2005
摘要:临沧卫生学校已经在2015级各专业全面使用人卫第三版新教材和新大纲标准开展教学。面对新教材和新大纲的变化,特别是教学学时进一步压缩与解剖学教学内容繁多的矛盾更加突出。任课教师要做好教学设计,既保证学科完整性和教学质量,又确保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就需要将清晰的教学思路和明确的教学目标贯穿始终。针对中职解剖学课程新教材和新大纲的特点及要求,结合教学实际对教学思路进行初步探讨,并针对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解剖学;新大纲;教学思路
解剖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是中职卫校各专业学生入学后都要学习的医学基础课程,对学生能否产生浓厚的医学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解剖学教学强调系统性和完整性,后续医学课程的学习都将涉及人体的形态结构与功能,因此教学中不应过多删减内容。解剖学是典型的形态学学科,在完成好理论教学的同时还要保证一定的实践教学任务和质量。针对新教材和新大纲的要求,结合我校教学资源和学生实际,本文着重探讨了新形势下解剖学的一些教学思路,并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和建议,旨在提高教学设计的实用性和有效性,现介绍如下。
1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
在新大纲规划的教学计划中,部分章节的规划与我校实际不能有机融合。如运动系统章节理论教学规划为2学时、实践教学规划为8学时,由于我校解剖实验室资源远不能满足众多班级的实践教学需求,加之学生普遍存在基础薄弱、自学能力低下、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等特点,本章节难以采用以实践教学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因此在制订教学计划时通过教研组讨论后决定仍以理论教学为主导。新大纲的绪论只规划了1学时的理论教学,教师在完成好章节教学内容的.同时,想要在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科特色等方面进行延伸,难免过于仓促。再如泌尿系统、生殖系统、感觉器官、内分泌系统等章节,如果分章节独立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由于实践教学资源有限与教学班级众多的矛盾,实验室难以统一有序地安排实践教学活动,因此将部分章节整合后统一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较为合理。在制订教学计划时,既要保证学科的完整性和应有的教学质量,又要充分结合学校资源和学生实际,并确保教学计划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在实践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为了完成学校规定的实验教学任务,将显微镜使用也作为单独的实践学习项目开展,不考虑与其他科目教学的重复性,既造成资源的浪费,又加重了解剖学学时少而教学任务繁重的矛盾和负担。
2新教材特点浅析
目前解剖学所使用的新教材是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任晖、袁耀华主编的第三版中等职业卫生学校全国规划教材[1]。与往年解剖学教材相比,为了缓解教学学时缩减而教学任务繁重的矛盾,许多教学内容已经进行了大幅度精简和压缩,新教材的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删除了胚胎学概要内容。第二,各章节设置了“解剖应用”内容,加强了解剖学与临床的联系,体现了学以致用的理念。第三,删减了繁琐的部分章节内容,体现了从“十二五”到“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立项教材的“基本、必需、够用”的原则。如颅底的内面观和外面观,只要求做到指认部分结构名称,删减了过多的文字叙述;多数骨骼肌只交待了大体位置和功能;脑神经以表格形式概括性质、分布及损伤表现;内脏运动神经仅以表格形式进行比较说明;脑和脊髓的传导通路仅以流程图的形式表示,强调了各级神经元的位置。但笔者认为,部分章节内容仍未能充分坚持“基本、必需、够用”的原则,教材内容仍显繁多,如脉管系统、感觉器、生殖系统、脊神经等,需要任课教师结合教学实际进一步精简和提炼。
3教学思路探讨
3.1进行分层教学,有效降低学习难度
在保证解剖学教学基本框架和教学内容不变的前提下,教与学的任务都十分繁重。针对目前中职学生基础差和自学能力低下的特点,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进行了两个层面的调整:一是需掌握的理论知识,即需要识记的学习内容,如重要的名词、与临床联系紧密的知识点、解剖学常考知识点等;二是实践能力要求,即在课堂学习过程中重在看图,在实训室学习过程中要
3.2将一些解剖学内容放在生理学中进行补充和强化
解剖学与生理学关系密切,解剖学重在形态结构的学习,而生理学重在生理功能的学习,通常中职卫生学校两门课程的教师为同一教研组的任课教师。由于在第一学期开设的解剖学具有教学时间紧而教学任务重的特点,加之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没有适应从中学到中职学习特点的转换,学生往往在第一学期医学课程的学习中表现出接受能力低下的特点。因此,解剖学的一些教学内容应该放在第二学期开设的生理学课程中进行补充、加强和完善。如对肌组织的学习,解剖学和生理学都将讲授骨骼肌的微细结构,若在第一学期开设的解剖学中设置过高的教学要求,将很难实现教学目标。将部分对于学生而言难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放到第二学期开设的生理学中进行讲授是更加科学合理的选择。解剖学和生理学两门课程重复性教学内容较多,虽然在学习要求方面有所侧重,但许多解剖学内容完全可以放在生理学中进行补充和强化。如血细胞、血液循环、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胃液、胸膜腔、肾单位、感觉器官、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生殖等。如何加强两门课程的纵横联系,使其相辅相成,从而形成清晰的教学思路并科学合理地开展教学活动,是教研组及任课教师需要不断总结、提炼和反思的问题。
3.3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联系
目前我校解剖学教学资源仍无法满足以实践教学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因此所开展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应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这样才能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如运动系统骨骼肌的教学内容,理论教学应侧重于重要骨骼肌的功能、形成的特殊结构以及临床联系,而骨骼肌的起止、位置和形态应在实践教学中有所侧重和完善。如体循环的动脉和静脉,由于血管的走行、毗邻、分支分布、临床联系等内容繁多,倘若全部进行理论教学,学生很快就会产生畏难和厌学情绪。该部分内容的理论教学应侧重于实用性和临床联系,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同时需要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对比、编制记忆口诀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再如教学内容繁多的脊神经和脑神经,教学特点也是如此,需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辅相成,从而保障教学质量和实现教学目标。
3.4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提高学生课堂学习质量
教学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如某些前后联系紧密的教学内容,可以采取“先放一放”的原则,在后续相应章节的教学中进行补充和完善。如开学第一周要讲授的四大基本组织、各组织的分布特点及功能会涉及后期要陆续学习的器官和结构,教师可以先采取“勾勾书、放一放”的原则,待后期学习相关内容时再进行补充和强化。再如解剖学涉及许多临床疾病,检查和操作,其他学科知识如酶、动作电位、激素、受体、神经递质等,深入浅出地讲授和解释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质量。针对解剖学教学内容繁多的特点,学生的课堂学习应遵循“多看、多听、少写”的原则,即多看教材图例及教学用图、多听教师讲解,不应设置大量要求学生书写的内容。此外,教师所讲授的教学内容及制作的课件应尽量依据教材,在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学生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从而提高课堂教与学的效率和质量。
4讨论
4.1关于教考分离
我校近年来逐步开始用教考分离制度对教学进行量化测评,各项管理制度和奖惩制度也不断完善。但就目前中职学校而言,想让畏学、厌学和滞学多年的“双差生”在短期的校内学习过程中迅速成长为勤学好问的好学生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特别是第一学期学生正处于学习生活和身心发展的转型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漫长的教育引导过程,学校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4.2关于解剖学与生理学
由于解剖学与生理学两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联系紧密,若由同一名教师承担相同班级的解剖学与生理学教学任务,那么两门课程相辅相成、补充加强的教学工作将会做得更好,学生也能更好更快地适应教师的教学特点和要求。
4.3关于有效开展解剖学实践教学
实践学习的多数内容已经由任课教师在课堂进行了讲授,实践教学应重在指导学生如何学、学什么,通过实践教学来加强和巩固课堂所学。实验课教师及任课教师不应在实践教学中占用学生过多时间再进行重复的理论讲解,应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开展学习活动。同时,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做好解答和指导工作,每次实践课应安排相应时间进行检查提问,以检测学生的实践学习情况。
4.4关于解剖学课件
目前我校解剖学课堂教学已经完全淘汰了以往的挂图讲授形式,多媒体课堂已经全面普及,充分利用课件和教学图片开展教学活动已经成为主要的教学形式。由于解剖学课堂教学涉及大量图片、视频,制作高质量的教学课件将会大幅度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现阶段教学课件已成为解剖学教学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需要收集大量高质量的教学用图,制作精良的教学课件。
参考文献:
[1]任晖,袁耀华.解剖学基础[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当前,中国临床医生岗位胜任力模型正逐步构建和完善,对医学生岗位胜任力、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提出新的要求。为了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国内各医学院校相继对解剖学课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借中国解剖学会与香港大学交流解剖学课程改革经验之际,收集了各大医学院校的解剖学教学情况。通过总结目前的解剖学教学现状,分析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法。
1改革的主要措施
1.1缩减学时,减少操作的局部
随着生命科学的迅速发展,出现了许多新兴学科,这意味着医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要学习更多的课程,使其在学习时间的安排上捉襟见肘。因此,很多医学院校对解剖学教学计划进行调整,缩减了学时,以便空出时间供其他新兴学科使用。此外,由于教学观念的转变,注重对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培养,因而减少了以老师为主体的“灌输式”的课堂讲授,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主学习。在这样的背景下,解剖学的学时被一减再减。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医学院的解剖学总学时不足160,而局部解剖学仅在70学时左右。
1.2PBL教学
目前多数医学基础课程仍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这种“灌输式”教学严重固化了学生的思想,不利于在学习过程中培养批判精神、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其他综合能力。针对传统授课方式的种种弊端,很多高校都尝试了教学方法的改变,如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翻转课堂等。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其他能力的养成。
1.3其他措施
除了上述缩短学时、减少操作局部以及PBL教学等措施以外,还体现在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如多媒体教学、网络课程等。
2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的医学院校就已经对解剖学课程进行了改革,其措施也包括缩短教学时间、减少操作局部、应用PBL以及实施多媒体教学[1]。目前国内进行的改革与美国的做法大同小异,基本上照搬了美国模式。然而,Cahill于2000年发表相关研究
3解决问题的途径
有的医学院已经意识到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来加以解决,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3.1结合解剖学课程的特点,合理安排教学计划
以协和医科大学以及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为代表的高校,秉承“小系解、大局解”的优良传统,从解剖学自身的特点出发,并未对学时进行大量缩减。具体做法是将少量的学时用于讲授系统解剖学,让学生构建完整的人体概念,然后将大量的时间用于局部解剖学的教学,通过实地解剖的方式来学习解剖学,保障教学内容的完整性。这种方式具有学时设置合理、且内容详尽丰富、涵盖范围广的特点,同时也是笔者最推荐的一种方法。
3.2拓展性学习和继续教育为了弥补课时不足
带来的影响,以第四军医大学、福建医科大学以及重庆医科大学为代表的一批高校,将学习由课堂内拓展到课堂外,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入实验室,自我组织,自我管理,在实验室进行教学计划以外的局部解剖学实验。通过拓展性学习,既保障学生能完整学习人体解剖学的基础知识,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我校,课题组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探索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即LCD教学模式[2,3]。其包括三个环节:L指学习(learning),即在大纲的指导下进行系统性学习、课余的拓展性学习以及基于专题的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教师和学生的双重主体作用,提倡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4]。C和D(com-munication&discussion)指在学习的基础上,学生根据不同的专题,阅读临床相关教科书/专著、浏览视频、上网查阅文献,撰写综述,然后进行交流和讨论。数年的教学实践表明[3],这一模式能较好地解决教材内容相对于学科发展严重滞后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长期存在的基础与临床脱节的问题,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学习能力,而且有助于教学相长。LCD教学对于那些招生数量多而师资力量却相对不足的学校,更具可操作性和实践意义,因而具有推广价值。当然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课题组也在其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学生数量众多,学生的交流和讨论受到局限,实验室的管理有待进一步完善以及学生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思维固化,参与拓展性学习的积极性有待提高等。因此,LCD教学在实际运用中,应结合办学规模等自身条件,灵活运用并对其进行不断地完善。如今,生命科学已从分子、基因水平来认识人体,但迄今为止,大体解剖仍不能少。解剖属于大体形态学的范畴,有着自身的特点,虽然新的教学手段不断涌现,但是传统的实地解剖操作仍不可取代。如今由于微创和介入等诊疗技术在临床的广泛运用,对解剖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着力探索,摸索出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的解剖学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CAHILLDR,LEONARDRJ,MARKSJrSC.AcommentonrecentteachingofhumananatomyintheUnitedStates[J].SurgRadiolAnat,2000,22(2):69-71.
[2]邱国平,孙善全,杨美,等.LCD教学模式在局部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体会[J].基础医学教育,2015,17(12):1061-1063.
[3]杨美,孙善全,冉建华,等.LCD教学模式在解剖实验教学中的实践探索[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4,13(10):1009-1011.
[4]孙善全.七年制系统解剖学教学方法初探[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2,4(2):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