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语录 > 文章内容页

咏雪三联经典语录

来源:励志帝 日期:2023-03-15 15:00:06 分类:励志语录 阅读:

《咏

(南朝·梁)吴均

微风摇庭树,细雪下帘隙。萦空如雾转,凝阶似花积。

不见杨柳春,徒见桂枝白。零泪无人道,相思空何益。

《咏雪》

(元)吴澄

腊转鸿钧岁已残,东风剪下天坛。

剩添关楚千江水,压倒秦淮万里山。

风竹婆娑银凤舞,云松偃蹇玉龙寒。

不知天上谁横笛,吹落琼花满世间

吴均摹写细雪纷纷、天地皆白的迷人景致,笔触细腻,似十八少女手持银针绣出一幅“庭院观雪思人图”;吴澄描绘大雪飞扬、江山莽莽的开阔意境,气魄雄奇,如三十大汉手执横笛吹出一支“江山赏雪遐想曲”。仔细品读,前首诗如香茗一般耐人涵咏,后首诗则如醇酒一样令人激奋。两首诗作笔法不同,情调各异,境界有别,但同样令人激赏,同样给人新奇别致的美感享受

吴均的《咏雪》笔触细腻,主要体现在情与景的自然结合上。

前两联着重绘景。微风起,庭树摇,细雪纷纷,飘下帘隙;“微”、“细”抓住景物特征,“庭”、“帘”点明观雪处所。起笔开门见山,直写雪景又带出观雪之情事,笔墨简洁

三、四两句通过比喻写景,“萦空”写雪花凌空盘旋之姿,“如雾转”突出其飘飘洒洒的动态美,这是仰视之景;“凝阶”绘雪花凝聚台阶之状,“似花积”展现出雪花的静态美,这是俯视之景;连用两个贴切比喻,使艺术形象更加鲜明突出。后两联转入抒情。

五、六句用反衬法过渡,“杨柳春”是联想之景,是虚写,“桂枝白”是眼前之景,是实写,“白”字从色彩上暗合“雪”。“不见”、“徒见”对比鲜明,突出了雪后玉树琼枝的美丽景象。其实,这两句的作用又不止于此,在“不见”、“徒见”的顿挫间还透露出诗人盼春、思春的情感信息。这一联是由写景转入抒情的关键

那么,诗人为何见雪而思春呢?尾联直陈诗迹。原来他正在思念着一个人!或许此人曾与诗人相聚,但不久又分别,他们约于来年杨柳吐翠的春日再见,互诉万千心曲、别绪离情。可眼下时值隆冬,距离相见之期犹有数月。他孤处庭院帘幕之中,目睹雾转花积的雪景,千言万语无人诉说,相思之情油然而生,禁不住泪水涟涟,空自叹息。可他转而又想,相思何益?还是不想的好吧,但内心那萦回荡漾的感情波澜又如何平静得了啊!

诗人睹雪而思春,思春而念人,思而不得,愁肠百折,不禁泪水零落,喟然生慨,感情起伏变化,笔触细腻婉曲。这样,全诗始于咏物,止于明志,情、景巧妙自然地融为一体。诗人先写雪景,一方面扣住了“咏雪”的题旨,另方面提供了抒发相思之情的媒介,同时又能构成一幅优美的雪景图,创设特定的抒情氛围。第三联由景入情,榫接丝连,尾联直抒胸臆,醒明主旨,又能进一步强化景物清凄迷蒙的气氛。这幅庭院观雪思人图,景真情挚,情景贯通,意境细腻幽微,形象鲜明生动,值得读者仔细揣摩和品赏。

吴澄的《咏雪》气魄雄奇,主要体现在真与幻的巧妙组接上。“真”指诗人用形象的语言描写现实之景,“幻”指诗人用奇特的想象勾画飘渺之境,两者自然契合,便构成了本诗雄奇壮阔的艺术意境。

开篇交代下雪之时,“鸿钧”指自然界的时序更迭。时光流转到腊月岁末,天空飘下纷纷扬扬的大雪。“东风剪水”形象说明雪的成因。“剪”字不仅含有“二月春风似剪刀”的比喻义,而且把春风人格化,仿佛这漫天雪花都由心灵手巧的春风姑娘剪水而成,这是多么富于奇想的语言!

三、四句运用艺术夸张写出大雪的雄伟气势,仿佛它能陡然增添吴楚一带的千江水量,压倒秦淮流域的万里山脉,这气魄多么宏大,意境多么壮阔!其实,“吴楚千江水”、“秦淮万里山”都并非诗人目力所能及,事实上也还未曾“剩添”和“压倒”,但诗人从漫天纷飞的大雪的形象却分明感到它有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从而产生了如此奇特的想象、大胆的夸张,独得雪的神韵,具有鲜明的艺术效果

五、六句连用两个比喻描绘了雪后景致。“银凤舞”从视觉角度写出竹枝婆娑起舞的.动态美,“玉龙寒”从触觉角度写出松树巍然挺立的静态美。通过雪后松竹两个典型形象进一步突出了白雪皑皑、银妆素裹的壮美景象。“风竹婆娑”、“云松偃蹇”是现实之景,但在诗人的感觉世界里,它们却幻化成翩翩起舞的银凤和清寒彻骨的玉龙,实是将现实之景托之于想象的绝妙比喻。

至此,诗人用大半篇幅描写雪景,但不拘泥于写实,而是将真实的景物与丰富的想象巧妙组接起来,写得非常新奇别致。但是,这三联的想象还是依赖于现实之景而存在,还是在现实景象的基础上展开的联想、夸张和比喻。

到诗的尾联,诗人神思飘举,妙笔生花,想象更加瑰丽多姿。他幻想天上有仙人吹笛,笛声激越,震落琼花,撒满人间。这想象如同一个奇丽的神话,在壮美之外另增一种空灵奇异之美,富有浪漫情调,饱含飘逸意趣,灵光反照,使全篇更为雄奇。至此,诗人完成了他的艺术创造,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既有泼墨淋漓的雪景,又有空灵绝俗的仙境,天上人间,亦真亦幻,相映生辉,你能不为之击节称叹、拍案叫绝吗?由此可见,想象是诗歌艺术的生命,想象是诗人进入诗歌王国的翅膀,没有想象就没有诗歌艺术,没有想象就不能造就伟大的诗人!

品读至此,我们不能不叹服两位诗人高超的艺术表现力。他们同咏雪景,共抒心曲。但吴均注重客观景物的描摹和内心情感的抒发,笔触细腻,情致委婉;吴澄则着意气质神韵的揭示和丰富奇特的想象,气魄雄奇,思绪飘举。两首诗作风格各异,情味俱佳,都无愧为咏雪诗中的上乘之作。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 李白《行路难·其一》

简介:

《行路难三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这三首诗抒写了诗人在政治路上遭遇艰难后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在思想上既不愿同流合污又不愿独善一身的矛盾。正是这种无法解决的矛盾所激起的感情波涛使组诗气象非凡。诗中跌宕起伏的感情,跳跃式的思维,以及高昂的气势,又使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而成为后人广为传诵的千古名篇。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 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简介:

《塞下曲六首·其一》是唐代李白创作的诗词。借用唐代流行的乐府题目而写时事与心声,主要叙述了汉武帝平定匈奴侵扰的史实,以乐观高亢的基调和雄浑壮美的意境反映了盛唐的精神风貌。内容极为丰富,风格疏宕放逸,豪气充溢,表达了诗人高尚情操

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 —— 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简介:

《嘲王历阳不肯饮酒》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诗。全诗八句四十字,以嘲笑之语劝酒,充分显示了李白的`豪迈之气。

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 —— 李白《冬日归旧山》

简介:

《冬日归旧山》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在出游成、渝等地,返回匡山时所作的一首五言排律古诗。采用移步换形之法,铺陈描写旧山景象和旧居的荒败,实际上表达了一种即将告别隐居读书生活的留恋之情。

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 —— 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其二》

赏析

李白《宫中行乐词》,今存八首,据孟棨记载,是李白奉召为唐玄宗所作的遵命文字之一。这是第二首。这是一首奉诏而作的表现宫中生活的诗。李白于公元742年(天宝元年)秋奉诏入京,此诗当作于次年早春。

首联写春景,为全篇作环境渲染。柳色如金,梨花似雪,为寻常比喻。但以“嫩”和“香”点染,则柔枝轻摇,如睹其形;雪氤氲,如嗅其馨。虽着意点染,但仍极自然,不露雕琢痕迹。

后面四句描写皇帝的宫廷生活。玉楼、珠殿、雕辇(装饰华美的人挽车)、洞房(神仙洞府般的房屋),铺陈皇家富贵,旖旎风光。“翡翠”、“鸳鸯”均水鸟,后者雌雄双栖,常以喻情人或夫妇。玉楼、珠殿,均非水鸟栖息之所。这里是语意双关。既谓宫廷楼殿装饰着各种禽类雕塑,以表现其富丽堂皇。诗词中多称香炉为“金兽”,称被盖为“鸳衾”,也就是这个意思。也以喻人。“巢”亦作“关”。玉楼、珠殿关锁着众多的宫女。她们都是被剥夺了人身自由的笼中之鸟。诗人对那些不幸的宫女寄予了深切的同情。翡翠,似指一般宫女。鸳鸯,其中之一当指李隆基,而另一位,当然就是指“三千宠爱在一身”的杨玉环。这也给尾联以赵飞燕比喻杨玉环作了伏笔。“妓”指女乐,“歌”指歌女,通指能歌善舞的宫女。妓需要花中选花,歌需要百里挑一,足见歌舞妓队伍之庞大。“随雕辇”,“出洞房”,乃是互文。这两句是说,后宫四万,佳丽三千,都是为皇帝一个人的享乐而存在的。从技巧上讲,这两句将宫廷深似海、宫女多如云的皇家气派渲染得酣畅淋漓。古人评诗之善言富贵者,倒不在乎多用金呀、玉呀这类字眼,如“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此善言富贵者也。”(《漫叟诗话》)李白这两句,可谓乃善言皇家富贵者也。

据《后汉书》,赵飞燕及其妹均有宠于汉成帝,其妹居“昭阳舍”。但《三辅黄图》称赵飞燕居之,此即李诗所本。“昭阳”与“珠殿”相照应,因汉代昭阳殿就是多以“明珠翠羽饰之”。尾联指杨玉环也与赵飞燕一样,在宫中美貌第一,得宠亦第一。这里表面上似乎是一片赞美之词,实际上暗含讽刺。《诗经》中《君子偕老》一诗,是齐国人讽刺齐宣公夫人宣姜的。宣姜在宣公死后,与其庶子姘居生子。诗中盛赞她头饰、衣衫和容貌之美,惟独不赞扬她的品德。言外之意是讽刺宣姜缺德。李白以杨玉环比汉之赵飞燕,其言外之意自然将唐玄宗比汉成帝了。

唐玄宗即位之初,励精图治,导致了“开元之治”。但到了后期,沉迷声色,任用奸佞。诗人是抱着“愿为辅弼”,“大济苍生”的愿望应诏入京的。而玄宗却只让他侍酒陪宴,“俳优蓄之”。诗人于失望之余,一再在应制诗中婉言讽谏,希冀沉醉于“温柔乡”中的皇帝能记取前朝荒淫祸国的教训,改弦更张,重振朝纲。这,就是此诗的微言大义吧。

此诗前三联对仗工整,全诗词藻华赡,音韵和谐,极富建筑美和音乐美,确实“律度对属,无不精绝”(《本事诗》)。且承转自然,一气呵成,诚如清人翁方纲所说:“太白五律之妙,总是一气不断,自然入化,所以为难能。”(《石洲诗话》)

肇自齐梁的宫体诗多描写宫廷享乐生活,情感缠绵悱恻,语言纤巧农丽,风格绮靡浮艳。但李白的《宫中行乐词》却华丽而不失清新,铺张而不忘讽兴,如仙韶妙音,不同凡响。虽是奉命而作,却能自留地步。所以沈德潜说这组诗“于缘情绮靡中,不忘讽意,寄兴独远”(《唐诗别裁》)

花雪毛,金鞍五陵豪。 —— 李白《白马篇》

《白马篇》是中国三国时期曹魏文学家曹植前期的代表作品。此诗以曲折动人的情节描写边塞游侠儿捐躯赴难、奋不顾身的英勇行为塑造了边疆地区一位武艺高超、渴望卫国立功甚至不惜牺牲生命的游侠少年形象,表达了诗人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开头两句以奇警飞动之笔,描绘出驰马奔赴西北战场的英雄身影,显示出军情紧急,扣动读者心弦;接着以“借问”领起,以铺陈的笔墨补叙英雄的来历,说明他是一个什么样的英雄形象;“边城”六句,遥接篇首,具体说明“西北驰”的原因和英勇赴敌的气概。末八句展示英雄捐躯为国、视死如归的崇高精神境界。全诗风格雄放,气氛热烈,语言精美,称得上是情调兼胜,诗中的英雄形象,既是诗人的自我写照,又凝聚和闪耀时代光辉

洗兵条支海上波, 放马天山雪中草。 —— 李白《战城南》

《战城南》是唐代诗人李白借乐府古题创作的旨在抨击封建统治者兵黩武的一首古体诗。全诗分三段:开头八句为第一段,先从征伐的频繁和广远方面落笔;中间六句是第二段,进一步从历史方面着墨;最后六句为第三段,集中从战争残酷性上揭露不义战争的罪恶。此诗不拘泥于古辞,从思想内容到艺术形式都表现出很大的创造性:内容上更丰富,使战争性质一目了然;艺术上则由质朴无华变为逸宕流美,更加凝炼精工,更富有歌行奔放的气势,显示出李白诗歌的独特风格。

其他李白咏雪的诗句

燕支长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 —— 李白《王昭君二首》

秀眉霜雪颜桃花,骨青髓绿长美好。 —— 李白《山人劝酒》

画堂晨起,来报雪花坠。 —— 李白《清平乐·画堂晨起》

天山三丈雪,岂是远行时。 —— 李白《独不见》

花明玉关雪,叶暖金窗烟。 —— 李白《折杨柳》

有长鲸白齿若雪山,公乎公乎挂罥于其间。 —— 李白《公无渡河》

云鬟绿鬓罢梳结,愁如回飙乱白雪。 —— 李白《久别离

吴兵照海雪,西讨何时还。 —— 李白《豫章行》

溪深古雪在,石断寒泉流。 —— 李白《寻高凤石门山中元丹丘》

迢迢五原关,朔雪乱边花。 —— 李白《千里思》

(一)常见借代词语

1、桑梓:家乡

2、桃李:学生

3、社稷、轩辕:国家

4、南冠:囚犯

5、同窗:同学

6、烽烟:战争

7、巾帼:妇女

8、丝竹:音乐

9、须眉:男子

10、婵娟、嫦娥:月亮

11、手足:兄弟

12、汗青:史册

13、伉俪:夫妻

14、白丁、布衣:百姓

15、伛偻,黄发:老人

16、桑麻:农事

17、提携,垂髫:小孩

18、三尺:法律

19、膝下:父母

20、华盖:运气

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

22、庙堂:朝廷

(二)作者作品

1、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 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14、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fǔ)

15、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

儒家:孔子、孟子

法家:韩非子

道家:庄子、列子

墨家:墨子

16、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17、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

18、唐宗:唐太宗李世民 宋祖:宋太祖赵匡胤 秦皇:秦始皇嬴政 汉武:汉武帝刘彻

19、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20、世界文学作品中四大吝啬鬼:葛朗台、夏洛克、泼溜希金、阿巴贡。

21、中国吝啬鬼的典型:严监生。

(三)中国文学之最

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

最早的爱国诗人是屈原;

最早的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

最早的也是最杰出的边塞诗人是盛唐的高适和岑参;

古代最杰出的豪放派词人是北宋的苏轼;

古代最杰出的女词人是南宋的李清照;

古代最著名的爱国词人是南宋的辛弃疾;

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李白;

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杜甫;

古代写诗最多的爱国诗人是南宋的陆游;

古代最著名的长篇神话小说是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

古代最著名的长篇历史小说是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古代最早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浒传》;

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是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

古代最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是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古代最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是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古代最早的语录体散文是《论语》;

古代最早的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

古代最早的纪传体通史是《史记》;

古代最杰出的铭文是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

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是鲁迅;

现代最杰出的长篇小说是茅盾的《子夜》;

现代最有影响的短篇小说集是鲁迅的《呐喊》。

(四)古诗词常识

1、《诗经》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首,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多用“赋”“比”“兴”的手法。

2、《关雎》(关关雎鸠)

是《诗经》首篇,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首优美动人、影响深远情歌,古代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选自《诗经·周南》。

3、《蒹葭》(蒹葭苍苍)

爱情诗,对意中人的倾慕之恋,欲见而不得的惆怅,选自《诗经·秦风》。

4、《观沧海》(东临碣石)

曹操,字孟德,三国时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大海宏伟壮丽的景象、诗人广阔的胸襟、豪迈的气概,选自《乐府诗集》,是《步出夏门行》中的一章。

5、《龟虽寿》(神龟虽寿)

曹操,达观积极人生态度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6、《饮酒》(结庐在人境)

陶渊明,东晋诗人,此诗是田园诗的上品,通过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道理,表达作者追求平静,自由生活的志趣,选自《陶渊明集》。

7、《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

陶渊明,写作者隐居归田后的劳动生活。

8、《木兰诗》(唧唧复唧唧)

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南北朝时北方民歌,木兰纯朴、勇敢坚强品质和爱国精神。

9、《杜少府之任蜀川》(城阙辅三秦)

王勃,字子安,唐朝初年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 旷达爽朗、共勉互励的惜别情怀,积极乐观的态度、宽阔的襟怀和奋发进取的精神,选自《王子安集》。

10、《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

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颈联写塞外景象,开阔鲜明、气势雄浑。

11、《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

孟浩然,唐代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与王维并称王、孟,选自《孟襄阳集》。山村田园风光和农家生活情趣,老友间朴素深厚的情谊。

12、《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

孟浩然,前四句描绘洞庭景色,气势磅礴;后四句表明心迹,含蓄得体,第二联可与杜甫《登岳阳楼》中“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相媲美。

1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

岑参,唐代边塞派代表诗人,奇异的塞外雪景,诗人将送别与咏雪巧妙结合,通过特殊环境的描写,衬托依依惜别之情。

14、《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

崔颢,唐代诗人,从神话传说写到现实感受,语言流丽自然。

15、《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封朝奏九重天)

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忠而获罪的愤慨,颈联既念家人,又伤怀国事,联想到前路艰危,因而徘徊不前,表露出英雄失落之悲。

16、《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

李贺,唐代诗人,以乐府旧题写当代战事。

17、《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

李白,描绘荆门山外的壮丽景象,抒发对故乡的依恋、惜别之情。

18、《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大诗人,诗人将月亮拟人化,以寄托自己的感情,想象奇特,令人回味无穷。

19、《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弃我去者)

李白,诗人复杂的内心活动,选自《李太白全集》。

20、《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

李白,诗的最后两句充满对未来的憧憬,是鼓舞人心的名句。

21、《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

王湾,唐代诗人,颈联将景物拟人化而充满新意。

22、《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

常建,唐代诗人,此诗以善写静景为人称道,尤其中间四句。

23、《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

刘禹锡,唐代诗人,一反前人悲秋俗套,赞美秋天特有的景致。

2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

刘禹锡,诗中抒写生活的艰辛和对世事沧桑、亲朋凋零的伤感,含蓄地表达内心的不平,但诗人并未因此消沉下去,而是振作精神面向未来,第三联以生动的艺术形象,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

25、《春望》(国破山河在)

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其诗显示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后世尊其为“诗圣”,感时忧国、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选自《杜工部集》。

26、《望岳》(岱宗夫如何)

杜甫,青年时代,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象,诗人热情赞美泰山高大神秀的气象,表现出他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绝顶、俯视万物的雄心壮志。

27、《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

杜甫,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28、《石壕吏》(暮投石壕村)

杜甫,揭露官吏的横暴,同情人民的难,选自《杜工部集》。

29、《观刈麦》(田家少闲月)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诗人,叙事诗,描写了农民在夏日割麦的辛苦和贫妇在田中拾穗的辛酸,表达诗人对农民的深切同情 选自《白氏长庆集》。

30、《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白居易,揭露统治者残酷剥削人民的罪恶。

31、《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

白居易,写早春游西湖风景,紧扣环境和季节的特征。

32、《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

杜牧,唐代著名文学家,此诗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真可谓以小见大,别出心裁。

33、《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

杜牧,怀古伤时,借古讽今,满怀忧国忧民之情,选自《樊川文集》,杜牧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

34、《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

李商隐,唐代诗人,思念远方的亲友。

35、《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李商隐,一般认为是伤感离别的爱情诗,第二联以象征手法描写至死不渝的爱情,现在多引用来赞颂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36、《忆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温庭筠,唐代诗人,描写少妇盼望丈夫归来时的心态

37、《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李煜,五代十国时期南唐最后一个皇帝,世称李后主,上阕以凄清的环境烘托寂寞的心情,下阕以形象的比喻反映心头无可解脱的离愁。

38、《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晏殊,北宋初期词人,伤春怀旧的思想感情,选自《珠玉词》。

39、《登飞来峰》(飞来峰上千寻塔)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诗的最后两句反映出诗人高瞻远瞩的气魄,道出“身在最高层”的独特感受。

40、《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静无苔)

王安石,后两句用拟人手法写江南田园风光,为名句。

41、《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范仲淹,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反映北宋西北边境军旅生活,上阕描绘荒凉的秋景,以显示边地生活的艰苦和军事态势严重;下阕是作者自抒怀抱,慨叹功业未立和思念家乡的复杂心情,开豪放派词之先声。

42、《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

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热爱生活、旷达乐观,上阕写景,下阕抒情。

43、《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选自《东坡乐府》,古代出猎的壮观场景,立志报国的英雄气概。

4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咏月怀人,全词的基调是表达作者旷达、乐观的情怀,但也反映了作者现实与理想的矛盾心理

45、《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著名女词人,佳节怀人。

46、《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李清照,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怀,选自《漱玉词》。

47、《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爱国诗人,现实与梦境的巧妙结合,渴望收复失地、看到祖国统一、渴望为国战斗,选自《陆游集》。

48、《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

陆游,此诗是一首山村记游诗,颔联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又现的境界,意新语工,最富理趣,给人启迪,是传诵千古的警句

49、《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爱国词人,以农村为题材的佳作,夏夜独行乡间的真切感受。

50、《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这是一首抒写雄心壮志的词,前九句表达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宏大抱负,结句以沉痛的慨叹,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

51、《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

文天祥,南宋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光耀史册的生死观,末两句为千古传诵的名言,选自《文山先生全集》。

52、《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号东篱,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游子漂泊,深切思念故乡的情怀,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一幅秋郊夕照图,令人哀愁的情调。

53、《山坡羊 潼关怀古》

张养浩,元代散曲家。山坡羊,曲牌名。此曲描写潼关险要地势,感慨历代王朝兴亡,对人民在动乱中遭受的苦难深表同情。“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两句议论,揭示了封建统治阶级与人民的对立。

54、《别云间》(三年羁旅客)

夏完淳,明末抗清英雄,永别故乡的悲苦之情,视死如归的爱国精神。

55、《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

龚自珍,清朝著名思想家、文学家,诗中作者以落花自喻,表达自己辞官后志在培育一代新人的愿望。

56、《论诗》(李杜诗篇万口传)

赵翼,清代学者,惟有创新才能领时代之风骚。

【检测题】

1.下列

(1)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笫一家。

(2)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3)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4)踏《莽原》,刈《野草》,《热风》《奔流》,一生《呐喊》;痛《毁灭》,叹《而已》,《十月》《噩耗》,万众《彷徨》。

A.(1)杜甫    (2)《岳阳楼记》   (3)《西游记》     (4)鲁迅

B.(1)李白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聊斋志异》    (4)老舍

C.(1)李白    (2)《岳阳楼记》   (3)《聊斋志异》   (4)鲁迅

D.(1)杜甫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西游记》      (4)老舍

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垂髫”指小孩,“古稀”指七十岁;“婵娟”指月亮,“芙蕖”指荷花。

B.《左传》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根据鲁史写的编年体史书。

C.都德是法国著名的现实主义小说家,代表作有《柏林之围》《最后一课》。

D.冰心笔下的《纸船》和《十年》,都抒发了作者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科举

B.“崔九堂前几度闻”中的“堂”是居所名称,古代居所前为“堂”,后为“室”。成语“登堂入室”出自《论语》,意即登上厅堂进入内室,指学问、技艺由浅入深,达到一定的造诣。

C.古代制竹简以火烤竹去湿,刮去竹青部分便于书写和防蛀,称为“汗青”或“杀青”。后来“汗青”指“史册”,例如“留取丹心照汗青”;“杀青”现多指影视作品前期拍摄完成。

D.古人将一夜从19点开始分为五更,每更一个时辰,《湖心亭看雪》中的“更定”指一更,即零点前后。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诗歌偏重于抒情言志,诗歌的情感往往寄托在鲜明独特的意象上,通过意象营造出生动感人的意境。

B.杨绛先生于今年5月25日辞世。她在叙事散文《老王》中记叙了与老王的交往经历,表达了她对老王深切的愧怍之情,也表现了一个知识分子可贵的自省精神。

C.古代跟年龄相关的称谓很多。如“垂髫”,指小孩;“花甲”,指六十岁的老人;“加冠”,指年已二十的成年男子。

D.法国博物学家布封的《昆虫记》,既是优秀的科普著作,也是公认的文学经典。课文《马》即选自其中。

5.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B.《诗经》也称“诗三百”,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赋”“比”“兴”三个部分。

C.《丑小鸭》和《皇帝的新装》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童话作品,《列夫·托尔斯泰》《伟大的悲剧》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传记作品。

D.周敦颐的《爱莲说》赞美了莲“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品格,苏轼则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里表达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的美好愿望。

6下列各项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罗曼·罗兰是20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他认为当时的欧洲是一个需要伟人的社会,为此他写作了《名人传》。我们在初中阶段还学过其他法国作家的作品,如都德的《最后一课》、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茨威格的《列夫·托尔斯泰》等。

B.《水浒》作为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生动地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课文《智取生辰纲》就选自《水浒》。

C.《荷叶 母亲》的作者冰心,是我国现代散文家、小说家。《金色花》的作者泰戈尔,是印度文学家,1913年获诺贝尔奖。这两首散文诗都借助具体的形象歌颂了母爱。冰心的《繁星》《春水》是受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而写成的。

D.“说”是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篇幅一般不长。如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的《马说》、北宋哲学家周敦颐的《爱莲说》。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哈姆雷特》《吉檀迦利》《繁星》《诗经》都是诗歌作品。

B.《论语》《大学》《孟子》《左传》都是儒家经典,并称“四书”。

C.《马说》《伤仲永》《记承天寺夜游》《醉翁亭记》都是“唐宋八大家”的作品。

D.《名人传》《格列佛游记》《简·爱》《培根随笔》都是英国作家的作品。

8.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标书,正确的一项是(    )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史学家司马光。

B.俄国作家契诃夫的小说《套中人》刻画了别里科夫这一沙皇专制制度的忠实卫道士的典型形象。

C.英国作家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包括《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列夫·托尔斯泰传》。

D.“唐宋八大家”的作品至今为人称颂,如柳宗元的《醉翁亭记》、欧阳修的《小石潭记》、王安石的《伤仲永》等。

9.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岳阳楼记》《醉翁亭记》这两篇名文的作者分别是范仲淹、欧阳修,他们都是宋代的文学家。

B.《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故乡》分别出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和小说集《呐喊》。

C.朱自清的《春》是一篇精美的散文,所描写的景物充盈着生命的灵气。

D.法国作家莫泊桑被称为短篇小说巨匠,我们学过他的小说《最后一课》和《我的叔叔于勒》。

10.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及其弟子编写,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B.傅雷、傅聪父子,不但是生活中的朋友,而且是艺术研究上的知音。《傅雷家书》凝聚着父亲对儿子浓厚的爱。

C.莎士比亚早期的作品《威尼斯商人》是一部具有极大社会讽刺性的喜剧。课文节选的是法庭审判这一高潮部分。

D.诗歌偏重于抒情言志,即使是叙事诗或意在说明科学现象和阐明哲理的诗,也常须饱含感情,才能生动感人。

11.下列对《童年》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童年》是苏联作家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作品从“我”随母亲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

B.阿廖沙的外祖父是开染坊的,但随着家业的衰败,外祖父变得吝啬、贪婪、专横、残暴,两个舅舅也是粗野、自私的市侩。

C.在弥漫着残暴和仇恨的家庭里,幼小的阿廖沙过早地

D.小说的基调整体上显得严肃、低沉,在这悲剧氛围中让人们无法看到战胜悲剧命运的曙光

12.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范进中举》选自我国清代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作者是小说家吴敬梓。

B.《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的作者是法国作家雨果,他的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主要写诸侯之事,其中也包 括对诸如长勺之战等著名战例的精彩描述。

D. 凡尔纳被公认为是“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他的《海底两万里》主要讲述诺第留斯号潜艇的故事,描绘了人们在大海里的种种惊险奇遇。

13.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孟子》为孟子及门人所作,儒家经典著作,记录了孟子的仁政、民本等政治主张。

B.《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的长篇讽刺小说,范进、贾雨村、严监生等都是其中的艺术典型。

C.老舍,原名舒庆春,杰出的语言大师。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馆》等。

D.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九三年》《悲惨世界》等。

X

打赏支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