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是预防问题的格言
宪法,就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下面就是有关花边的法制安全手抄报资料,欢迎大家阅读!
法制知识试题【单选题】1、毛毛(14岁)常模仿爸爸吸几口烟,爸爸也没有制止。毛毛的爸爸这种行为( )。
A.属于违法行为 B.不违 C.属于家庭内部问题,法律不予过问
2、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将( )等列为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加以禁止。①、旷课、夜不归宿 ②、上课迟到早退③、考试作弊④、进入营业性歌舞厅
A.①③④ B.③④ C.①④
3、小军(15岁)因抢劫被抓了起来,学校随后将他除名。因为小军年龄尚小、又是协从,法院依法对他免于刑事处罚。小军要求回校读书,学校加以拒绝。学校做法( ) 。
A.合法 B.与法律无关 C.不合法。
4、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如果父母经常虐待未成年子女,没有尽到监护人的责任,父母的监护权能不能被剥夺?( )
A.不能 B.只能被剥夺 一部分 C.能
5、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这是( )规定的。“义务教育”带有强制性,它要求适龄的未成年人。
A.教育法,尽可能入学 B.义务教育法,必须入学 C.未成年人保护法,必须入学
6、小牛父母离了婚,15岁的他判归妈妈抚养,爸爸每月给他500元生活费。有一次,小牛骑车把一位老大爷撞伤了,老大爷花了住院费、医药费等共6000多块钱。小牛妈妈凑不出这笔钱,就让小牛去找爸爸再要2000元。可他爸爸说,你已归***妈抚养,她是你的监护人,出了事她应该负责,与我无关。请问,小牛爸爸说法对吗? ( )
A.有道理,这笔钱他可以出也可以不出 B.不对,违反了法律的规定
C.对,因为他已不是小牛的监护人了
7、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校应当尊重学生的( ),不得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
8、根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营业性歌舞厅以及其他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场所,应当设置明显的( )标志。
A.未成年人禁止进入 B.小学生禁止进入 C.衣冠不整者禁止进入
9、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有关主管部门和经营者应当采取措施,对进入营业性( )的中小学生优惠开放。
A.舞厅 B.影剧院 C.网吧
10、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离婚双方因抚养未成年子女发生争执,不能达成协议时,应当根据( )的原则和双方具体情况判决。
A.保障子女权益 B.有利于女方 C.尊重未成年子女的意愿
11、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收留夜不归宿的未成年人的,应当征得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同意,或者在( )小时内及时通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
A.8 B.12 C.24
12、道路交通法规定,不满( )周岁的儿童不准在道路上骑自行车。
A.8周岁 B.10周岁 C.12周岁
13、《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以下情节要依法从重处罚的是( ) ① 租书店店主李某向某初中生出租淫秽图书 ② 无业人员张某教唆16岁的王某实施抢劫 ③ 某校教师陈某对初一学生小刚实施体罚 ④ 吸毒人员方某引诱初三学生杨某吸食毒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14、适龄儿童、少年不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由( )对他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批评教育,并采取有效措施责令其送子女或者被监护人入学。
A.所在学校 B.所在县市教育行政部门 C.当地政府
15、中学生丁丁违反了课堂纪律,老师停了他一堂课,并罚他跑了5000米。老师的做法( )。
A.违法 B.属于正常的教育方法 C.属于教育方法不当,但不违法
16、某中学组织学生大扫除,初一(2)班班主任老师简单交待了几句话便外出办事去了,结果,学生小刘(13岁)在擦屋顶日光灯时不小心摔伤了。请问,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有关规定,这起事故责任应由( )。
A.学校来承担 B.小刘自己承担 C.学校和小刘各承担一半责任
17、在我国,凡是年满( ) 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都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A.6周岁 B.7周岁 C.8周岁
18、根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不得让未满( )周岁的未成年人脱离监护单独
A.12 B.16 C.18
19、任何经营场所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香烟,这是我国( )规定的'。
A.未成年人保护法 B.义务教育法 C.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20、1999年6月28日,我国颁布了一部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有重大意义的法律,这部法律是()
A.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B.未成年人保护法 C.义务教育法
法制名言警句2、自由是一种必须有其自己的权威、纪律以及制约性的生活方式。——李普曼
3、自由就是做法律许可范围内的事情的权利。——西塞罗
4、正义可以提升一个民族。
5、真想解除一国的内忧应该依靠良好的立法,不能依靠偶然的机会。——亚里士多德
6、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的状态中,哪里没有法律,那里就没有自由。――洛克(英)《政府论》
7、在一个秩序良好的国家中,司法部门应得到人们的信任和支持。从这个意义出发,公信力的丧失就意味着司法权的丧失。
8、在一个法治的政府之下,善良公民的座右铭是什么?那就是“严格地服从,自由地批判”。——边沁
9、在世界各主要文明中,中国是距离法治最为遥远的一种,甚至与欧洲形成了两极相对的反差。——滋贺秀兰
10、在民主的国家里,法律就是国王;在专制的国家里,国王就是法律。——马克思
11、在民法慈母般的眼神中,每个人就是整个国家。——孟德斯鸠
12、在忽视正义的地方,在作为正义核心的平等在成文法条款中不断遭否定的地方,那里的法律就不仅仅是“不公正的法律”,而是完全失去了法律的本性。
13、有理智的人在一般法律体系中生活比在无拘无束的孤独中更为自由。——斯宾诺莎
14、由于有法律才能保障良好的举止,所以也要有良好的举止才能维护法律。——马基雅弗利
16、一项法律越是在它的接受者那里以恶行为前提,那么它本身就越好。——拉德布鲁赫
17、一份不公平的合同也好过一场冗长的官司。
18、一次不公的裁判比多次不平的的举动为祸尤烈。因为这些不平的举动不过弄脏了水流,而不公的裁判则把水源败坏。
19、要使事物合乎正义(公平),须有毫无偏私的权衡;法律恰恰正是这样一个中道的权衡。――亚里士多德(古希腊)《政治学》
20、刑为盛世所不能废,而亦盛世所不尚。
21、刑罚的严厉程度应该只为实现其目标而绝对必需。所有超过于此的刑罚不仅是过分的恶,而且会制造大量的阻碍公正目标实现的坎坷。
22、宪法是一个无穷尽的、一个国家的世代人都参与对话的流动的话语。——劳伦·却伯
23、宪法创制者给我们的是一个罗盘,而不是一张蓝图。——波斯纳
24、宪法,就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列宁
1、 法治意味着,政府除非实施众所周知的规则,否则不得对个人实施强制。 ——哈耶克
2、 法治概念的最高层次是一种信念,相信一切法律的基础,应该是对于人的价值的尊重。——陈弘毅
3、 法者,天下之仪也。所以决疑而明是非也,百姓所县命也。――管子(战国)《管子•禁藏》
4、 法者,所以禁民为非而使其迁善远罪也。――欧阳修(宋)《剑州司理参军董寿可大理寺丞制》
5、 法无授权不得为,法无禁止不得罚。
6、 法是一套权威性的审判指南或者基础。――庞德(美)《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法律的任务》
7、 法律总是要遇到立法者的感情和成见的。――孟德斯鸠(法)《论法的精神》
8、 法律职业的社会地位是一个民族文明的标志。——费尔德
9、 法律职业的社会地位是一个民族文明的标志。
10、 法律只不过是我们意志的记录。――卢梭(法)《社会契约论》
11、 法律之内,应有天理人情在。——安提戈捏
12、 法律源于人的自卫本能。
13、 法律又是什么?法律就是取得胜利、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的意志的表现。――列宁(苏)《社会民主党在1905~1907年俄国第一次革命中的土地纲领》
14、 法律用惩罚、预防、特定救济和代替救济来保障各种利益,除此之外,人类的智慧还没有在司法行动上发现其他更多的可能性。
15、 法律应该是稳定的,但不能停止不前。
16、 法律研究的目的'是一种预测,即对公共权力通过法院的工具性的活动产生影响的预测。——【美】霍姆斯《普通法》
17、 法律显示了国家几个世纪以来发展的故事,它不能被视为仅仅是数学课本中的定律及推算方式。——霍姆斯
18、 法律提供保护以对抗专断,它给人们以一种安全感和可靠感,并使人们不致在未来处于不祥的黑暗之中。 ——布鲁纳
19、 法律所传达的是一种超越暴力,超越权利的声音,它所划定的权利边界虽然无形,却深深地刻画在人们的心灵之中。——著名的法律学者
20、 法律是正义与善良之术。
21、 法律是一种强制性秩序。――凯尔森(美)《法律和国家概论》
22、 法律是一种不断完善的实践,虽然可能因其缺陷而失效,甚至根本失效,但它绝不是一种荒唐的玩笑。——德沃金
23、 法律是人民意志的自由而庄严的表现。――罗伯斯庇尔(法)《革命法制和审判》
24、 法律是人类为了共同利益,由人类智慧遵循人类
25、 法律如果没有法院来阐说和界定其真正含义和实际操作就是一纸空文。
27、 法律没有禁止的,都是公民的权利。
28、 法律就像旅行一样,必须为明天做准备。它必须具备成长的原则。——著名大法官卡多左
29、 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
30、 法律解释者都希望在法律中寻获其时代问题的答案。 ——拉伦茨
31、 法律规定得愈明确,其条文就愈容易切实地施行。――黑格尔(德)《法哲学原理》
33、 法律的真理知识,来自于立法者的教养。
34、 法律的真谛,就是没有绝对的自由,更没有绝对的平等。——我国著名法学家郭道晖
35、 法律的效力是以它所引起的爱戴和尊重为转移的,而这种爱戴和尊重是以内心感到法律公正和合理为转移的。――罗伯斯庇尔(法)《革命法制和审判》
36、 法律的调整对象是行为,而所谓社会关系不过是人与人之间的行为互动或交互行为,没有人们之间的交互行为,就没有社会关系。法律是通过影响人们的行为而实现对社会关系的调整。
37、 法律的生命在于其实施。因而迫切需要对这样使大量立法和司法解释有效而进行认真的科学研究。
38、 法律的生命在于经验,而不在于逻辑。
39、 法律的目的是创造一个稳定的、可以理解的行动结构,在这个结构中个人能够执行其计划并多少意识到可能产生的结果。
40、 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象影子跟随着身体一样。
41、 法律的力量仅限于禁止每一个人损害别人的权利,而不禁止他行使自己的权利。
42、 法律的基本原则是:为人诚实,不损害他人,给予每个人他应得的部分。——查士丁尼
43、 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面前人人是平等的。
44、 法律,在它支配着地球上所有人民的场合,就是人类的理性。――孟德斯鸠(法)《论法的精神》
45、 法令者,所以抑暴扶弱,欲其难犯而易避也。――班固(汉)《汉书•刑法志》
46、 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司马迁(汉)《史记•循吏列传》
47、 法官是法律世界的国王,除了法律就没有别的上司。
48、 法发展的重心不在立法、不在法学,也不在司法判决,而在社会本身。——埃利希
49、 法不禁止即自由。——法谚
50、 法包含着一个民族经历多少世纪发展的故事,因而不能将它仅仅当作好像一本数学教科书里的定理、公式来研究。为了知道法是什么,我们必须了解它的过去以及未来趋势。
51、 法,国之权衡也,时之准绳也。――吴兢(唐)《贞观政要•公平》
52、 对于犯罪最强有力的约束力量不是刑罚的严酷性,而是刑罚的必定性,因为,即便是最小的罪恶,一旦成了确定的,就总令人心悸。
53、 当秩序成了混乱的时候,就不得不用混乱来维持秩序,拯救法律了。――罗曼•罗兰(法)《哥拉•布勒尼翁》
54、 大海和陆地服从宇宙,而人类生活是受最高法律的命令的管辖。――西塞罗(古希腊)《法律篇》
55、 程序是法治和恣意而治的分水岭。
1、防震减灾人人抓,幸福社会千万家。
2、防灾求得平安在,减灾换得幸福来。
3、少一分天灾人祸,多万家平安幸福。
4、未雨绸缪防灾减灾,全民参与共筑平安。
7、提高防震意识,落实减灾措施。
9、地球是我们的家,防灾减灾靠大家。
10、动用各种渠道,保证物质供应,确保社会秩序稳定。
11、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
12、人人提高防震意识,处处化解震害危机。
13、普及防震知识,提高减灾意识。
15、群策群力防灾减灾,同心同德共建和谐。
16、团结一致,百折不挠,奋力拼搏,抗震救灾。
18、心连心,手牵手,共同渡过难关。
20、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全力夺取抗震救灾的胜利。
21、迎难而上,百折不挠,共同夺取抗震救灾斗争的胜利。
22、天灾无情人有情,防震减灾要先行。
23、大力普及防震减灾知识,提高社会抵御灾害能力。
25、加强防震减灾,关注生命安全。
26、开展防灾减灾活动,增强防灾减灾意识。
27、灾难可以预防,生命不可逆转。
28、参与抗震救灾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30、让我们用实际行动告诉灾区人民:我们的心和你们紧紧相连。
31、增强防震减灾意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32、科学防震减少损失,轻视防震罪责难逃。
34、普及防灾知识,弘扬减灾文化。
36、灾难需要永记,防患始于未燃。
37、积极行动起来踊跃为地震灾区人民捐款。
38、防灾减灾系万家,关爱生命靠大家。
39、灾难面前人人平等,注重预防人人有责。
41、防灾减灾人人参与,和谐社会家家受益。
42、防森林火灾,保绿色家园,筑生态屏障。
43、防震减灾须抓好,社会安定最重要。
44、献出我们真情爱心,全力支援灾区人民。
45、防灾减灾,守卫我们的生命与家园。
46、防灾连接你我他,安全和谐靠大家。
47、加强防灾减灾,共建平安山西。
48、莫道防灾要花钱,减少损失加倍还。
49、持续发展须防震,以人为本要减灾。
50、群策群力防震减灾,同心同德利国惠民。
51、全面加强防灾减灾工作,提高公众安全防范意识。
52、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奉献爱心、情系灾区。
53、时时处处防灾患,世世代代保平安。
54、树立防震意识,增强防震技能。
55、加强防灾减灾,共建和谐山西。
56、汲取教训,依靠法治,积极防御,共促和谐。
57、用法律落实防震措施,强责任提升减震效能。
58、无论春夏与秋冬,积极防灾不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