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礼仪有关的故事和格言
礼者,人道之极也。荀况,战国末期思想家 荀子
礼之大本,以防乱也。唐朝文学家 柳宗元
礼仪周全能息事宁人。法国诗人 儒贝尔
安上治民,莫善于礼。西汉学者 戴圣 《礼记》
礼,天之经也,民之行也。春秋时期史学家,盲人 左丘明 《左传》
贵族重权利,百姓重礼仪。 阿奥斯汀
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春秋时期史学家,盲人 左丘明 《左传》
无论如何,一个人应永远保持有礼和穿着整齐。瑞典诗人、小说家 海登斯坦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荀况,战国末期思想家 荀子
礼之于人,犹酒之有蘖也:君子以厚,小人以薄。
西汉戴圣《礼记曲礼》礼仪对于人来说,就象酿酒用的酒曲,君子看重礼仪,小人轻视礼仪。蘖:酒曲,类似酿酒用的米。
西汉学者 戴圣 《礼记曲礼》
礼致敬,不见好,迹不招尤,所谓淡而可久是也。清代文学家 陈道
生命是短促的,然而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有时间讲究礼仪。美国作家 爱默生
如果把礼仪看得比月亮还高,结果就会失去人与人真诚的信任。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作家,哲学家 培根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春秋孔子《论语》不懂得客观自然规律,就不可以成为君子;不懂的礼义礼节,就不能立足于社会;不懂得分辩言语明辨是非,不能了解别人。
待富贵人,不难有礼,而难有体;待贫,不难有恩,而难有礼。清代医家 史典
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春秋孔子《论语颜渊》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实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克己,克制自己。复礼,使自己的言行符合于礼的要求。归仁:归,归顺。仁,即仁道。
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论语颜渊》
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也。 荀况,战国末期思想家 荀子
礼仪的目的与作用本在使得本来的顽梗变柔顺,使人们的气质变温和,使他尊重别人,和别人合得来。英国哲学家 约翰洛克
礼仪是在他的一切别种美德之上加上一层藻饰,使它们对他具有效用,去为他获得一切和他接近的人的尊重与好感。英国哲学家 洛克
如果儿童任意地让自己不论去做什么而不去劳动,他们就既学不会文学,也学不会音乐,也学不会体育,也学不会那保证道德达到最高峰的'礼仪。古希腊哲学家 德谟克利特
一切礼仪,都是为了文饰那些虚应故事的行为,言不由衷的欢迎,出尔反尔的殷勤而设立的;如果有真实的友谊,这些虚伪的形式就该一律摈弃。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剧作家,诗人 莎士比亚
旧籍于礼仪特重,记述甚繁,由今日观之,其制度大抵仅为纸上之空文,或其影响所届,止限于少数特殊阶级,似可不必讨论,此意昔贤亦有论及者矣。国学大师,历史学家 陈寅恪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礼仪不良有两种:第一种是忸怩羞怯;第二种是行为不检点和轻慢;要避免这两种情形,就只有好好地遵守下面这条规则,就是,不要看不起自己,也不要看不起别人。英国哲学家 约翰洛克
很多人会说很得体的话,却不会说有真情实感的话。这就像是很多女人握手的时候,只把几个冰冷的手指伸过去,表面上完成了一个礼仪,但是实际上却没有传达出热情。中国当代女作家 毕淑敏
礼仪又称教养,其本质不过是在交往中对于任何人不表示任何轻视或侮蔑而已,谁能理解并接受了这点,又能同意以上所谈的规则和准则并努力去实行它们,他一定会成为一个有教养的绅士。 英国哲学家 洛克
与礼貌有关的名言1礼貌是一种语言。它的规则与实行,主要要从观察,从那些有教养的人们举止上去学习。 ——洛克
有文化教养的人能在美好的事物中发现美好的含义。这是因为这些美好的事物里蕴藏着希望。 ——王尔德
性情的修养,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自己增强生活能力。 ——池田大作
礼貌出自内心,其根源是内在的,然而,如果礼貌的形式被取消,它的精神与实质亦随之消失。 ——约翰·霍尔
仁义礼善之于人也,辟之若货财粟米之于家也。 ——荀子
满招损,谦受益,莫伸手,终日乾乾,自强不息。 ——陈毅
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罗曼·罗兰
与礼貌有关的名言21、真诚信用中国编辑与朴实是天才的宝贵品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2、真诚是一种心灵的开放。——拉罗什富科
3、真诚才是人生最高的美德信用中国编辑。——乔叟
5、我要求别人诚实,我自己就得诚实。
6、言必信,行必果。——出自《论语·子路》。
7、要留心,即使当你独自一人时,也不要说坏话或做坏事,而要学得在你自己面前比在别人面前更知耻。——德谟克利
9、一言而适,可能却敌,一言而得,可以保国。——刘向
10、我要求别人诚实,我自己就得诚实。——陀思妥耶夫斯基
1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刘备
12、修辞立其诚。——出自《周易·乾·文言》。
14、虚伪的真诚,比魔鬼更可怕。——泰戈尔
15、我们应该注意自己不用言语去伤害别的同志,但是,当别人用语言来伤害自己的时候,也应该受得起。
16、我们应该老老实实地办事。
18、土扶可城墙,积德为厚地。——李白
19、坦诚是最明智的策略。——富兰克林
20、闪光的东西不一定都是金子。——列宁
21、身不正,不足以服;言不诚,不足以动。——出自(明)徐被稷《耻言》。
22、失去了真,同时也失去了美。——别林斯基
24、实言实行实心,无不导人之理。——出自(明)吕坤《呻吟语·诚实》。
25、事实求是。——出自《汉书·河间献王传》。
与礼貌有关的名言31、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以礼貌相待的人们喜悦。——孟德斯
2、礼貌是人类共处的金钥匙。——松苏内吉
3、总会发生些情愿与不情愿、知道与不知道、清醒与迷误的那种痛苦与幸福的事儿。但如果心里存在虔诚情感,那么在痛苦中也会得到安宁。否则,便只能在愤怒争吵、妒嫉仇恨、唠唠叨叨中讨活了。——泰戈尔
4、善待那些具有爱心的人。——梅特灵克
5、乐以移风易俗,礼以安上化人。——唐·吴兢
6、当一个人是一个真正的人的'时候,他就应当与大言不惭和矫揉造作之间保持等距离,既不夸夸其谈,也不扭捏取宠。——雨果
7、蜜蜂从花中啜蜜,离开时营营的道谢。浮夸的蝴蝶却相信花是应该向他道谢的。——泰戈尔
8、礼貌对于人性,犹如热力之对于蜡。
9、他的谈吐总是平易近人的,这种单纯既掩饰了他对某些事物的无知,也表现了他的良好的风度和宽容。——托尔斯泰
10、所谓从礼待人,即用你喜欢别人对待你的方式对待遇别人。——查理德菲尔
11、不论你是一个男子还是一个女人,待人温和宽大才配得上人的名称。一个人的真正的英勇果断,决不等于用拳头制止别人发言。——萨迪
12、有文化教养的人能在美好的事物中发现美好的含义。这是因为这些美好的事物里蕴藏着希望。——王尔德
13、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荀子
15、事业常成于坚忍,毁于急躁。我在沙漠中曾亲眼看见,匆忙的旅人落在从容者的后边;疾驰的骏马落后,缓步的骆驼却不断前进。——萨迪
16、慷慨,尤其是还有谦虚,就会使人赢得好感。——歌德
17、一个人的礼貌是一面照出它的肖像的镜子。——歌德
18、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有礼则身修,心有礼则心泰。——颜元
19、修养的本质如同人的性格,最终还是归结到道德情操这个问题上。——爱默生
20、自尊心是进步之母,自贱心是堕落之源,故自尊心不可无,自贱心不可有。——邹韬奋
21、礼节要举动自然才显得高贵。假如表面上过于做作,那就丢失了应有的价值。——培根
22、彬彬有礼的风度,主要是自我克制的表现。——爱迪生
23、青年人应当不伤人,应当把个人所得的给予各人,应当避免虚伪与欺骗,应当显得恳挚悦人,这样学着去行正直。——夸美纽斯
24、家庭教育的另一个内容是培养子女的服从性,服从性的培养可以使子女产生长大成人的渴望。反之,如果不注意子女服从性的培养,他会变得唐突孟浪,傲慢无礼。——黑格尔
25、年轻人不可中途插嘴,说的时候要用请教的态度,不能像教训别人似的。应该避免固执的态度和傲慢的神情,要谦逊地提出问题。谦逊不会遮住他们的才能,也不会减弱他们的理由的力量。它反而可以使他们得到更好的注意,使他们所说的话宜于让人接受。——洛克
26、礼貌比法律更强有力。——卡莱尔
27、对我们的习惯不加节制,在我们年轻精力旺盛的时候,不会立即显出它的影响。但是它逐渐消耗这种精力,到衰老时期我们不得不结算帐目,并且偿还导致我们破产的债务。——泰戈尔
28、细腻与风雅原是朴实的人必然具备的长处,在他身上使他的谈吐更耐人寻味,不亚于主教的辞令。——巴尔扎克
29、要做一个襟怀坦白,光明磊落的人,不管是在深藏内心的思想活动中,还是在表露于外的行为举止上都是这样。——温塞特
30、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札记》
31、要想有教养,“就要去了解全世界在谈论和思索的最美好的东西”。——阿诺德
32、没有礼貌的人,就像没有窗户的房屋。
33、礼仪又称教养,其本质不过是在交往中对于任何人不表示任何轻视或侮蔑而已,谁能理解并接受了这点,又能同意以上所谈的规则和准则并努力去实行它们,他一定会成为一个有教养的绅士。——洛克
34、怀着善意的人,是不难于表达他对人的礼貌的。——卢梭
1、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2、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3、子曰:“不迁怒,不二过。”
4、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5、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6、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7、子曰:“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8、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9、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10、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11、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12、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13、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4、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5、子曰:“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16、子曰:“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17、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于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18、子曰:“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19、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20、子曰:“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21、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22、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23、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24、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25、子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26、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27、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