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故事 > 文章内容页

万荣名人王通励志故事

来源:励志帝 日期:2023-02-26 13:10:10 分类:励志故事 阅读:

王勃:只影向谁去

  王勃小时候很聪慧,从小就能写诗作赋,世人目为神童。

  一

  这是个喧闹的城市。热闹的鼓点,不知为了庆贺什么,从早晨一直敲到黄昏,不知疲惫,却让我疲惫不堪。喧闹的鼓点中,我在想一个遥远的名字――王勃。

  从我到山西工作的那一天起,我就想去寻访王勃故里,去看一看这位英年早逝的才子故乡,去寻找一份文人的灵感,去寄托一种文人的惋惜。在三晋大地群星璀璨的历代名人中,王勃,一直是我中的一面鼓,时不时会响起来,让我怦然心动。

  由太原到王勃故里并不遥远,由21世纪上溯初唐,却跨越了1300年。史载王勃故里为龙门县通化镇。后来行政区划变更,通化镇划给了万荣县,龙门县也被河津市取代,只剩下一个龙门村的名字仍然存在。龙门村,我以前是去过的,太多的小型企业和农家别墅,已经让村庄太快地现代化了。这一次,我直奔通化。初秋懒懒的斜阳里,通化镇青砖青瓦,干干净净,小街上行人不急不躁,宁静,而且有几份安详,一切都享受着北方略带凉意的秋日阳光。千年前的王勃,是不是也在这懒懒的阳光中长大,也在这宁静的小街闲逛,也在这青砖青瓦下诵经习文?龙起于大泽,英雄出自草莽,文人是不是多出自宁静中?信步闲逛,一处大瓦房的门联,让我心中一动: 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这是王勃的名句;入屋,又是一联: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共长天一色。 又是王勃的名句。小镇的今人,无不以他的前人为荣。王勃,至少在你的故里,你依然活着

  二

  孕育了大唐三百年基业的三晋大地,那时候应该是山清水秀,丰粮足的,不像现在这样烟尘遮日,河山破碎,污染重重。蓝天碧水和衣食无忧,是适合王勃去读书的。不错,少年的王勃是幸福的。他的祖父王通,是隋末名儒。如何有名?唐皇李世民有两位名臣,地球人都知道,一是房玄龄,二是魏征。王通作过这两人的老师,为他们 亲授其业 ,终成大唐三百年基业。有了这层关系这份名望,王父也做了朝廷命官。王勃,既是富家子弟,亦是官宦公子。聪慧,富足,无忧,是他少年的快乐,也潜伏了他青年悲哀

  因为祖父是隋末的达官名儒,田广袤,华屋连绵。所以,王勃的少年,是无忧无虑的。他,就在自家阔大的庭院深处生长、游走。他接触的,要么是书典,要么是家仆。书是他的所,仆是他的依赖。山西人,比任何一个省份的人都喜欢建大院子,筑高围墙,这样下来,子女们可以生活在一个高墙大院的安全环境。安全自然是安全了,却也像小宠物一样,被圈养起来,墙外刮什么风,下什么雨,世态有多险,人心有多奸,大致不知。而一旦将圈养的宠物放进林子,便没有办法适应环境和生存竞争。这样圈养着,长大就成了公子哥儿。这样的公子哥儿,是绝难看别人脸色行事的,也是绝难与共事的朋友相处融洽的。很简单,在自己的环境里,他一直是老大,没有受过气,就不明白怎么可以不受气。于是,一旦出了笼子,小有竞争,必败;小有挫折,必馁;小有风浪,必失。千古以来,圈养的公子哥们,谁不如此!哪怕你是天纵英才的王勃,也无可奈何!太过优越的环境.已经注定他一生多难的命运

  隋末唐初,英豪辈出,那是个令人热血滚涌的时代,是个令多少青年英雄心向往之的时代。仗剑而行,破敌立功,封王封侯,多少年成就了一世英名!王勃也怀着这样的冲天豪情。不幸的是,其生也晚。他生于唐高宗永徽元年,即公元650年。王勃呱呱落地之时,天下方定,战乱方止,铁金戈渐渐远去,贞观之治已经成功,他的冲天豪情没了用武之地,只能去一次次力透纸背,作慷慨之歌,赋豪壮之诗,写宏阔之文,因此也很快地成了名。王勃少年的名望,大抵绝不低于今日的万荣县的名望。本世纪以来,万荣人编出的《万荣笑话集》,流传广泛,几乎是老少皆知。那时候王勃的才名,也该是如此。千余年前大雅的王勃,与千余年后大俗的《万荣笑话》,同样地名满四海。历史和时代,真的厚爱万荣这片土地。

  三

  当王勃走出故里,要找一官半职时,中唐的官员已经极多。隋朝首开科举,唐朝李世民又将科举制发扬光大。作好诗,写好文学,均可入仕为官。中国官僚体系,举世无双。唐也是官多,有才的人就难得一官半职。官多,就会更加重用庸才蠢才。你想想,有几位长官会提升胜过自己的'下级?他们更愿意挑选比自己更笨的人,以张显自己的高明。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好像是庄子的一句话。隽秀的王勃,在庄子的话中,开始命运的轮回,却始终不能凤凰涅�。是命运?还是性格?说不清也道不明。

  十来岁而已名满天下的王勃,对以文成名颇为不屑,屡次希望投身军中,听金戈铁马之声,经朔风狂沙之浴。然而,四方安定,歌舞升平,他,投军无门,立功不能,却得到了沛王李贤的喜爱和赏识。沛王闻其才名,聘请他到府中任修撰,也就是当沛王的文字秘书,相当于沛王府研究室主任。当是时也,民生已经安定,天下正将繁荣,高宗李治,大抵也坐稳了江山。诸王无须兴兵征讨,闲在京城长安也很无聊的。吃饱喝足之后,无网可上,无电子游戏可打,无电影电视可看,无赛车赛球可观,无俗而有趣的 超级女声 ,无俗而无聊的 开心词典 ,闲得无聊,斗斗鸡,成了几乎唯一的乐子。王勃也凑热闹,反正没有什么征伐之事可做,闲着也是闲着,干脆.为斗鸡写一战斗檄文吧。于是,少年王勃一挥而就,发表了《檄英王鸡》。本该写万马军中传檄的文章,却只能于街头巷尾写写斗鸡。这本是一篇戏作,是凑热闹的艺儿。然而,高宗李治看到此文,龙颜大怒。唐朝开国,诸王攻讦,是流了血的。太宗李世民经玄武门之变,杀兄斩弟才夺得皇位。到了高宗李治,也是经历艰险,才坐稳皇位的。小小王勃,竟敢以诸王斗鸡而传檄天下,岂不是又想挑起皇子争斗吗?一篇戏文,偏偏挑动了最敏感的神经,圣谕明示:逐王勃出沛王府。一个触怒了皇帝并受到处分的人,档案资料上肯定留下了污点,以后的路会是怎样,当可想而知。少年的王勃,离开万荣故里,这第一次作官,便遇到了当头一棒,仕途毁于一旦。

  为此,少年的王勃是何等郁闷和不平!要知道,王勃从小学经世之术,不断上书自荐,15岁时,便上书右相刘祥道评论时政。结果,来之不易的一个官位,因一篇戏文而化为乌有!郁闷的王勃著文发牢骚: 天地不仁,造化无力……憔悴于圣明之代! 其实,这只能怪王勃自己。在与群雄周旋时,他不会长袖善舞,又没有纵横捭阖之能,所以,笑到最后的,不可能是他。

  四

  经天纬地的梦想破灭了,只好去游山玩水,好在家里有钱。不做官,便做一个旅行家。17岁的王勃,只有这个选择。王勃宽袍大袖地出了长安,去喝酒,去写诗,去传说中剑仙倍出的蜀山,去作无目的的游玩。山中日月长,整整三年,他的孤寂,有谁知道?

  蜀中玩得虽然痛快,毕竟难遂平生愿望。王勃还是想入仕的。好像在我印象中,北

  方民族,尤其是山西这块土地,入仕为官是十分风行的。回到京城长安后,王勃稍事休息,设法到虢州做参军,相当于现在军分区的参谋干事之类,属于幕僚人员。

  复出的王勃傲然着。恃才傲然,是才子的通病,也是公子哥们的专利。傲然复出的公子哥,遭遇挫折,几乎在意料之中。然而王勃不知。

  首先是虢州衙门里,谋士颇多,各个倚才自负。文人相轻,本就难处。王勃与同事们的关系,实在不怎么样,大伙儿没人说他好话,也没什么人与他合作。他呢,因为出自名门,又颇有才名,又独自游玩了几年,也懒得理别人。于是乎,同僚关系很僵,进出竟无一人相伴。与大伙关系不好也不要紧,只要别出错。然而,差错偏偏发生了。

  当时有官奴曹达犯了死罪,王勃不知为什么却把他藏到自己府内。后来他又害怕此事泄露出去,就私下把曾达杀了。事情很快被发现,王勃被判死刑而入狱。后又巧遇大赦,免除了死刑。但王勃的父亲却因此事而从雍州司户参军的位置上被贬为交趾令。至于王勃擅杀官奴的具体情况,史无详载,是非莫辨。

  史官们提起王勃这件事,总以 是非莫辨 作结。我以为,妙就妙在 是非莫辨 四字,颇似春秋写法。莫说是没有是非,即使有,凭王勃这样的公子加才子,他也很难辩,无力辩,这就是 莫辨 了。记得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坐稳江山之后,联想自己的出身,看看自己的子孙们,担忧这些圈养的子孙们不能担当大任,用整整6年时间,7次删改,写成《皇明祖训》,留给子孙。开篇即说: 你们生长在深宫大院之中,不知世故。而我幼而孤贫……人情世故,人之性伪,我深知之…… 这位皇帝老儿,是深知子孙之短的。他的子孙之短,正如唐时王勃之短。

  不过,王勃没有像第一次废官后那样寄情于山川烟霞,而是更珍惜这劫后余生,扬其所长。 富贵比于浮云,光阴逾于尺璧。著撰之志,自此居多。……在乎辞翰,倍所用心。 第二年朝廷虽恢复王勃原职,但他决计弃官为民而不就任。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王勃完成了祖父王通《续书》所阙16篇的补阙,刊成25卷。撰写了《周易发挥》5卷、《唐家千岁历》、《合论》10篇、《百里昌言》18篇等,同时还创作了大量诗文作品。这是王勃一生中创作最丰富的时期。

  五

  上元二年(675)春天,王勃从老家南下,前往交趾看望父亲。一路经洛阳、扬州、江宁,9月初到了洪州(南昌)。正值重阳佳节,都督阎伯屿新修的滕王阁落成,阎大人便在滕王阁上大宴宾朋。王勃前来拜访,阎知其名.邀之赴宴,说是要请江南才子,为滕王阁作序。

  被请的才子们知阎公之婿前一天晚上就撰好了序文,想在今日众人面前夸耀一番的。阎爱婿,亦如爱子。因此,众才子深会其意,不敢造次,只等酒酣耳热之时,拜读阎公之婿的大作了。酒过数巡,阎公邀众才子作滕王阁序文,众才子知趣,纷纷谦让。然而,年轻的王勃也许并不知情;即使知情,以他的性格,也不会仰奉。于是,他不管这些,放下酒杯,直趋案前,展开纸砚。阎都督大为不悦.退而更衣。王勃好像没有看到阎公不悦,豪饮几杯,执笔作文,一泻千里。小吏跑步向阎公报其所写诗文,开首写道: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 ,都督便说老生常谈,了无新意;片刻,小吏又报写到了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都督沉吟不语;俄顷,小吏再报写出 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都督大喜;再听到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一联,阎公拍案而起, 此才子也,当不朽也!

  客观地说,阎伯屿这位都督大人,是位颇有胸襟的官员。历史不能复原,但历史可以假设。可以推想,阎伯屿既然已命女婿写好滕王阁序文,是早早安了心要让女婿一举成名的。这样的机会,岂能错过?更岂能让一个困潦倒的王勃抢去了风头?这下岂不让自己长久的谋划,一腔的心血,化作了他人嫁衣?如此推想下去,阎大人是可以作一种选择的:毁了王勃的文章,反正那时候又没有摄影机、照相机、录音机留下什么证据,尽管毁之可矣,然后拿出女婿的文章,众人吃了我的,喝了我的,甚至拿了我的红包,还怕他不拍手称好?果若如此,王勃的《滕王阁序》,可能就会如泥牛入长江,永世无消息了。当今之世,这样欺世盗名、甚至拿他人之作著自己之名的所谓学者还少么?然而,阎大人没有,没有这种卑劣的小人之心和小人之为,他选择了对王勃才华的心悦诚服,选择了让王勃的佳作流传万古。王勃一生多遇不顺,却总在关键时遇到真正的大人。正是这些人让王勃名垂千古。相形之下,世风真的日下了。呜呼!

  与王勃的狷狂相比,阎伯屿的表现令人称道。王勃掷笔而去,众人却发现结尾的诗中,空了一字。到底是何字?众人猜测颇多,那一句是 槛外长江□自流 。有人猜 独 字,有人猜 水 字,莫衷一是,均又感到不甚达意。王勃如此而去,自然是狷狂本性。他,就是想留下一个悬念,就像教书先生给他令人不屑一顾的学生出一道考题,然后不管不闻,自顾自地走了,看你到底有何本事?这实在是一种炫耀。对王勃行为心态,阎伯屿岂能不知?以他多年的官场生涯,一看就明白王勃这小子想干什么。但是,阎大人礼贤下士,不与这个轻狂少年计较,很认真、也很谦虚地派人追赶,千金索他一字。历史故事,是这样描述的――

  众人敬羡之际,王勃起身告辞,飘然而去。此时,阎都督发现结尾诗的末句空留一字未写,众才子见是 槛外长江□自流 。于是,有猜 独 的,有猜 船 的,有猜 水 的。阎都督均不满意,吩咐下人快马追赶王勃,以千金而求一字。待下人几经奔波,从王勃那里得字而回时,都督满心喜悦,问道: 究竟何字? 下人答道: 字已写在我手心,大人请看。 谁料想,下人在都督面前伸开手掌,竟空空如也。 千金难买一字啊! 都督正在感叹,猛一想,莫非是一 空 字?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好一个 空 字!万千感慨,尽在一字之上。众才子无不称奇。

  遥想当年,王勃在滕王阁上笔走蛇龙,挥洒自如,出神入化,是何等的风流倜傥,又是何等的洒脱狂放。王勃绝没有像如今的某些 大师 、 泰斗 之流,枉担了 初唐四杰 的虚名。

  我来此地,已是深秋。秋阳高照,滕王阁伫立着,巍峨的影子,是他永远的知音。王勃,阁楼上的酒杯里,是否还有你残留的玉液琼浆?大江下的扁舟中,是否还有你远去的孤帆只影?王勃的生命似乎不是用来长寿的,也不是用来享受的。他因使命而来,他的使命就在滕王阁,就在《滕王阁序》;他因无奈而去,宏文已成,夫复何求? 苟全性命于乱世 ,只是前人说说而已的。

  六

  离开南昌,王勃继续南行,于11月到达岭南都督府的所在地南海。第二年秋,由广州上船,渡海赴交趾。

  至此,王勃的命运,可想而知。他不断地南行,实在是完全地放逐自己。一个背负了

  俗世雄心的英俊才子,在一次次失意后,又能做什么呢?也许有达官贵人因他的才名而邀他出任秘书,他耻为之;也许有王公贵族因他的文名而邀他出任编撰,他不屑为之。他想要做的是房玄龄、是魏征那样的大臣大将,而初唐四方平定,鸟尽弓藏,时不予兮,你又奈何?此情此景,王勃的理想,颇像唐吉柯德的幻想。

  文人,很少能够去选择自己的命运,他们总是被命运选择着,捉弄着。性格也罢,才能也罢,在命运的选择面前,又有多少作用?!你能说千年来那些身居高位的大奸大恶,就有什么仁侠之心么?你能说千年来身居了高位的那些大庸大俗就有什么才能么?是命运选择了他们,就像命运的鲜花偏偏选择一堆牛粪!而王勃,虽然是块沃土,选择他的却是杂草丛生!

  不能或者能够被命运选择,文人就成了幸运儿或者落魄者。我以为,文人的命运和才智,是在被命运选择之后,才会作出不同的进发的。柳永如果入相,也许不会有那么多烟花柳巷的浅吟低唱,也许就再没有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 的凄惋哀恸;诸葛亮如果沦落江湖,也许就只有 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 的自怜自顾。正因为命运选择他的出将入相,他的狂傲与放荡才收拾起来,藏进了宽袍大袖,他的中正与干练才如旭日喷涌而出,一个文人在自己的屁股指挥下成了干材。反过来,正因为命运选择了他的江湖飘零,他的中正与干练才隐藏起来,埋在了胸中腹里,他的文思与才气才如狂风怒号,一个文人在自己的身世指挥下成了奇才。人多说性格决定了命运,为何不说命运也改变了性格?!王勃,这个在圈养中长大的贵族文人,就是在飘零的命运中成就了更加的狂傲与孤寂,在一个个傲而寂的日子里,积淀了冲天的文采。他的前人有魏晋的竹林七贤,他的同时代人有初唐的另外三大才子,他的后人有宋时的柳永。多乎哉,多矣!

  出将入相的文人,一旦成功立业,他们的功业快慰了那个年代的帝王民众;失意落魄的文人,一旦冷清孤寂,他的华章传颂了以后时代的千秋万代。后者,是用一生的悲歌,一次又一次抚慰着我们的先人,抚慰着我们以及我们的后代的心灵,而堆积成璀璨的中华大文化。为此,与其感谢他们,不如感谢他们的命运!

  当所有的欲望都完全满足时,一个民族的文明就开始沉睡了;当所有的命运都完全顺风时,一个民族的心灵就开始迟钝了。无论何时,一个民族最优美的歌谣,都是那些最难的心灵之弦的颤音,是那些最颠簸的命运之神的呼号。也许,没有诗人的民族是幸运的,因为这民族没有苦难,没有风雨,只有云淡风清。但是,经历了风雨而诗人辈出的民族,则是伟岸的,他会令所有的云淡风清者永远仰视,膜拜!

  七

  那年夏天,我从广西的平祥出发,入越南,到那蓝得让人眩晕的海域。这就是传说中王勃遭遇风浪的海域。公元675年,失意至极的王勃,在远比今日的中国版图更为辽阔的大唐土地上,几乎了无立足之地。于是,他,八尺之躯的男儿,只好千里迢迢去投靠自己的父亲。毕竟,当一个男人落魄的时候,最不弃的也只有你的至亲之人了。那时候,王勃的老父,正在越南。当然,王老先生不是出使越南,而是出任越南――交趾县,大唐下属的一个县。王老先生时任交趾县的县令,就是如今的县委书记。无奈的王勃,只剩下这一条路――到父亲的羽翼之下,也许能有一份可以打发时光的差事,也许可以供养自己年老的父亲,也许可以修复自己受伤的心灵,也许,也许……于是,王勃从南海――今日的广州,登上了木质的龙舟,经沧海,踏碧波,向往着遥远的交趾。大唐,越南是极远极荒之地,远离都城,远离帝王,远离了那个时代的文明,是许多人不愿去也不敢想的地方呵!然而,王勃已无选择。就是这样一个荒凉的偏远之地,也让他心向往之。只有到了那儿,他,也许才有一片栖息之地。鸟儿已经倦了,心儿已经伤了,神儿已经没了,只有一千个一万个念头――去休息,去得片刻的安宁!

  然而,命运却不能给他一个安宁的所在。也许没有那场风暴,也许没有那次沉船,王勃一定会活着,也一定会有命运的转折。然而,那场风暴,却偏偏让他的命运戛然而止!他,死于风暴的海上,死于投父的途中。王勃,成了一个永远的化石,定格了!天不假年,天妒英才!

  我来到这片海域,阳光灿烂,风和气清。租一叶扁舟,任其游荡,没有目标。我用木浆翻开海浪的皱褶,像翻开千年的书卷,想在幽暗的海底寻找王勃的影子,他无影;我用心灵聆听海潮的叹息,像聆听远古的钟声,想在宁静的海底搜寻他的声音,他无声。

  王勃,尽管层层海浪覆盖了你,可是,你的影子你的声音却穿越了1300年的时空,在每一个你以后的年轮里一次次复制,一遍遍让后人解读。因为你是王勃,因为中国,因为世界,也只有一个王勃。历史不会淹没你的文才命运,只会如浪涛击石,一次次将你打磨得更加晶亮,更加完美,更加诱人心魂。

  秋水长天,万载浑然一色;孤鹜落霞,千年形影相吊。凄美的故事,总是生命泣血的歌谣,总是文人命运的悲叹。

  只影向谁去?几番寒暑,几度春秋!

千山暮,只影向谁去散文

  1.

  记忆尚未褪色,远处的芬芳正点点传来。恍然回想起那夜月光如水,而今你是否就如我梦中千万次的臆想般,河水清浅,彼岸白衣素颜。情如皓月,心若清风,咫尺而伴的天涯,朝露昙花,悠扬的箫声婉转一曲东风破,纷扰的往事里,年华沉沦且忧伤。来来往往,故人已经远去,走过的路,布满绝望的忧伤。转身的梦里,蝴蝶翩翩起舞,年少的心情却已是万水千山。不经意间想起那个远走的她,只是纤影仍在,而我却再也无力触及那抹月光。

  原来世间依旧是这样寒冷,满城风雨,当神已无能为力,我们还能希冀些什么?

  悲哀吗?爱如春风拂面,却不为我短暂停留。风霜逆转的时刻,残破的流年里,是谁还在望眼欲穿?轮回褶皱的须臾,蓝染的天涯间,是谁还在承诺一世一生?

  陌路颓靡,我在风中起舞,隐藏了所有的悲伤。那时的花瓣纷纷而落,落在我的罗裙上,落在我的秀发间。我微微侧身,拾起肩畔的一片,花浓如血,心惊。宿命讳莫如深,刹那的芳华,却满是绝望的气息。终于,苍老了容颜,黯淡了心思。

  你用最后擦肩而过的离别,演绎了一阕跋涉千里的离歌,而我无缘听你说声再见

  漠漠红尘,当时错,我守着万千繁华,聆听花开花落,心中那一场眷恋,却早已被尘埃湮灭,情如缟素,你是我的劫难。

  2.

  如果当时没有遇见你,那么我还会不会悲伤。暗夜凄凉颓靡,苦苦挣扎,苍白的容颜上盛放出冰冷的寒花,而指尖,却再也舞不出曾经美好韶华。

  心冷,苍山永寂,当我选择尘封所有的喧嚣浮华时,我以为我终于可以牵你的手,乍然,却蓦地遇着了一生的别离。我后悔么?许久以后我曾这样问我自己。我问我后不后悔与你短暂的相遇和永久的长离,我问我后不后悔认识有关你瞬间的温暖和余生的悲戚。疼痛而无望的思绪里,不眠不休,不悲不喜,佛祖拈花一笑,淡渺而望众生。那些断裂的原点,两两相忘的背驰,恍然间尘埃落定。远古的歌谣渐行渐远,依稀之中,我听到一声温婉柔淡的言语:妹妹,做明媚女子呵。

  更深夜长,那声声刻骨的誓言婉婉吟传。庭院深深,我静守着一方花开花落,却已没有了执着勇气。掌心有些微的刺痛,摊开手掌,细密的纹理交错缠绕,常听人说,这些手心里的纹理便是我们所有的命运。或悲哀,或美好,你我前世今生郁结,每每的疼痛,遗留下我们的刻骨铭心。心有千千结,都被你锁起。

  无语的沉默,相对着一望天涯的新晴,我想这世间最大的残忍莫过于人事皆非。依旧是古老苍翠的小城,依旧是温婉如月的女子,时光悲逝,蓝田沧海,那些用心用力用情的爱恋,终于还是输给了时间。

  我们都在允诺永远,却忘记了永远其实就在眼前。而你若无悔,我定当无怨。

  3.

  亘古的相思,在千万年时光的辗转后晦涩沥白,宛如颓败的荒颜。我知道,我已然失去,那些静好安生的岁月,早已随着你的万千繁华落尽,成就我的一世悲清。仰望漫漫苍穹,月华幽冷,清秋梦凉,年少时多么决意的追随,如今都已是天上人间。我不肯转身,也不敢再回首往昔,爱恨岁月过早的被你抛弃,风雨薄凉,我是如何的努力也无法再靠近你的心上。

  蝶影曼妙,旧时的胭脂一梦三千年,唱不尽红尘辗转画中飞。

  蝶影怀殇,今时的你我隔江两相忘,流不尽人生长恨水长东。

  清泪尽,纸灰起,我以为我已经不会再悲伤。在经历了那些长久永恒的磨难后,生与死的迷惘,爱与恨的绵长,一切的得失深重而浓厚,为什么我却依然还是勘不破这皑皑红尘。一花一叶一世界,一梦一醒一千年。时光的罅隙里,我与你相遇,又与你相离,罹难的洪荒里,我们伴着星沉月落上下古今。

  是不是只有经得一番寒凉彻骨,才有梅花的盈盈暗香?黯然心字成缺,衰老的笔墨再也挽不出华美的锦绣,尘封的心事被你演绎到了哪一幕悲伤地章节?何处寻,绿水青山。

  阡陌纵横的岁月,时光水样漫长,我们拼尽了一生渴望,亦只是彼此匆忙旅程的过客。你路过我的天空,却没有留下任何痕迹。途留追忆,只剩惘然。

  琵琶一曲东风破,半阙心事为你轻吟,苍白的夜色静默流转,无痕的青春似水如烟。你是我不能言说翻来覆去的刻骨伤,我是被你遗忘角落折翼的枯叶蝶。

  4.

  恍然如梦成追忆,一世深情,要用怎样垂老的方式来祭奠?

  繁华沧海,我在风里流浪,肆意弥漫的鲜血染红了我纯白的羽衣。直到我遇见你,那时我卑微的如同低落在尘埃里,而你在天际里朝我暖眸微笑,我以为,你是我温柔的救赎,我以为,终于可以摆脱这宿命的桎梏。

  二十四桥明月夜,梦里的箫声无一时不奏响,而我断裂的琴弦却再不能与你笑傲红尘。懵懂的幻觉,沦陷在你春天般的慈悲里,或许是因了天际那青碧色的大石,缘定三生,缘聚三生。我们的情缘是宿命注定,却被你轻渺地忽视,而我依然沉迷在这样的幻想里,长眠不醒。

  酒不醉,人自醉;情不伤,人自伤。若能相忘于世间,又何苦轮回重重缠绵。无奈!无奈!那忘川水太汹太长,那孟婆汤太苦太凉。我站在风里,零落了一树的桃夭,浅浅的哀伤雾色迷蒙,月光倾城,照我孑然一身。曲风清幽里,心情的抑郁无处躲藏,天空中沉默的飞鸟,湖水畔无语的芦蒿,指尖的.冰凉传递到全身,恍然时已是泪流满面。

  岁月漫过尘世的喧嚣,漂泊的四季开始已崭新的姿态默默然。轻捻一段往事,斜倚小窗,看窗外叶子的旋落,心情上莫名的触动,一些以为遗忘许久的往事逐渐浅浅深深,年少时以为得长久就这样被我们缓缓地忽视,而那些转瞬消逝的情愫却越来越清晰,我却不知道为什么。于是凋残了红妆,于是衰老了玉颜。

  行色匆匆的街头,路人们都在向家里赶着,而在归途的尽头,又会有谁为我执一盏明灯,莫名的失落,这红尘缱绻的繁琐,如风过。

  千山暮雪,而这孤影又该向哪里去?

  [挽情丝,千帆过尽总别离]

  我们无法逆转时光流走的悲伤,青烟四起的旷野,漫天荒芜。你看,谁的舞蹈,谁的微笑,这一场跋涉而来的疲惫你不明了。

  依稀梦外,少女无限美好,少年意气飞扬,我们却固执地都不去知晓。你说,若有天花开彼岸,定是漫天思念为你而起,而那时的我,要如何相守,没有你的孤岛。

  烟雨凄迷江南,离歌款款如梦。岁月苍老人心,淡墨湮逝红颜。临素笺,染古韵,我用青涩的笔调,终是画不出你绝世容颜。只一卷宣纸,流连,流连。谁懂这缱绻?

  心苍茫,而落日正凄惶。划梦里的小船,却依旧无缘抵达有你的彼岸。琴音绿绮浅醉,芳菲正好,寻不见故人,她在丛中笑。

  劫灰,缘起,零落一树的桃夭。

  冥冥之中所有的思念都遗留下了一丝浅浅惆怅。若人生只如初见,定不会再有人轻萝画扇掩伤悲。泗水之湄,巧笑嫣然独立,柔风舞步,曼妙徐吟,千丝万缕总是一抹令人流连忘返的风华绝代。

  当日抚琴一曲两相望,如今,琴鸣犹在,却只剩遗世的悲伤。

  恍若梦境后的多年。杨柳岸,寒风晓夜,摇一弯小船,横笛于潇潇暮雨之中。浮生多幻,苍山深处你曾说,莫失莫忘,不离不弃。吟唱你清冷的词赋,失落的心为你上穷碧落下黄泉。

  红尘是水,而你是对岸清浅如依的女子。你素手轻扬,张弦代语,却引我流连反顾,繁花似锦的心事在你琴音脉脉里无处吟唱。春容秋华,暮雨朝阳,若你是流云漫舞,我定做那彩蝶与你共舞花间。不追前尘,不悔旧事,无悔的岁月,方能在光阴的长河越酿越醇。

  风来了,雨来了,凭栏望不尽这一世的悲伤;你笑了,我哭了,空庭寂寞谁许你一身薄凉?

  惜回首,月光倾城,夜无眠,照一曲离人泪。这世间的人无不万水千山寻找,这世间的人无不海角天涯执念,芳草如碧,而你静立其中。我循你的足迹,与你携手相依,看天外云卷云舒,赏庭院花开花落。

  听一曲笙歌,舞一段流年,远古的传说是无人能懂的寂寞。若是所有的星辰都陨落,若是所有的劫难依然无法摆脱,我依旧愿意陪你,去另一个世界流浪。

  夜思如潮,心乱,想念的人不在,相爱的人要离开。空茫天地,遗世哀伤。

  拈花一笑,弱水三千,生命是过客,跋涉虚无,而你终是我今生执迷的禅机。绾青丝,挽情丝,若千帆过尽总是别离,我依旧记你,天上人间。

王勃名言

  王勃是唐代著名诗人,现存的诗80多首,而赋和序、表、碑、颂等文,今存90多篇。下面是小编分享的王勃名言,欢迎大家阅读

  王勃名言

  ·江南弄,巫山连楚梦,行雨行云几相送。瑶轩金谷上春时,玉童仙女无见期。紫雾香烟渺难托,清风明月遥相思。遥相思,草徒绿,为听双飞凤凰曲

  ·八仙径寺南又有昌利观,去寺可数里,岩径窈窕,杖而后进。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东园垂柳径,西堰落花津。物色连三月,风光绝四邻。鸟飞村觉曙,戏水知青。初晴山院里,何处染嚣尘。 王勃名句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唐·王勃·滕王阁序) 王勃名言

  ·披襟乘石蹬,列籍俯春泉。

  ·影飘垂叶外,香度落花前。

  ·兴洽林塘晚,重岩起夕烟。

  ·芝应光分野,蓬阙盛规模。

  ·共问寒江千里外,征客关山路几重。 王勃名言

  ·苍虬不可得,空望白云衢。

  ·关山凌旦开,石路无尘埃。

  ·香阁披青磴,雕台控紫岑。

  ·萝幌栖禅影,松门听梵音。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律。 王勃名言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明月沉珠浦,凤飘濯锦川。

  ·楼台临绝岸,洲渚亘长天。 王勃名言

  ·飘泊成千里,栖遑共百年。

  ·穷途唯有泪,远望独潸然。

  ·涧叶才分色,山花不辨名。

  ·城阙居年满,琴尊俗事稀。

  ·开襟方未已,分袂忽多违。 王勃名句

  ·东岩富松竹,岁暮幸同归。

  ·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句以外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飞阁流丹,下临无地。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渔舟唱晚,响穷澎澧之滨。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王勃名言

  ·披襟乘石蹬,列籍俯春泉。兰气熏山酌,松声韵野弦。影飘垂叶外,香度落花前。兴洽林塘晚,重岩起夕烟。寻道观其观即昌利观,张天师居也。芝应光分野,蓬阙盛规模。碧坛清桂阈,丹洞肃松枢。玉芨三山记,金箱五岳图。苍虬不可得,空望白云衢。

  ·关山凌旦开,石路无尘埃。白马高谭去,青牛真气来。重门临巨壑,连栋想崇隈。即今扬策度,非是弃繻回。

  ·香阁披青磴,雕台控紫岑。叶齐山径密,花积野坛深。萝幌栖禅影,松门听梵音。遽忻陪妙躅,延赏涤烦襟。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律。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明月沉珠浦,凤飘濯锦川。楼台临绝岸,洲渚亘长天。飘泊成千里,栖遑共百年。穷途唯有泪,远望独潸然。 王勃名句

  ·百年怀土望,千里倦游情。高低寻戌道,远近听泉声。涧叶才分色,山花不辨名。羁心何处尽,风急暮猿清。

  ·穷途非所恨,虚室自相依。城阙居年满,琴尊俗事稀。开襟方未已,分袂忽多违。东岩富松竹,岁暮幸同归。

  ·征骖临野次,别袂惨江垂。川霁浮烟敛,山明落照移。鹰风凋晚叶,蝉露泣秋枝。亭皋分远望,延想间云涯。

  ·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

  ·空园歌独酌,春日赋闲居。泽兰侵小径,河柳覆长渠。雨去花光湿,风归叶影疏。山人不惜醉,唯畏绿尊虚。 王勃名句

  ·烟霞春旦赏,松竹故年心。断山疑画障,县溜泻鸣琴。草遍南亭合,花开北院深。闲居饶酒赋,随兴欲抽簪

  ·莲座神容严,松崖圣趾馀。年长金迹浅,地久石文疏。颓华临曲磴。倾影覆前除。共嗟陵谷远,俄视化城虚。

  ·金坛疏俗宇,玉洞侣仙群。花枝栖晚露,峰叶度晴云。斜照移山影,回沙拥籀文。琴尊方待兴,竹树已迎曛。

  ·奈园欣八正,松岩访九仙。援萝窥雾术,攀林俯云烟。岱北鸾骖至,辽西鹤骑旋。终希脱尘网,连翼下芝田。

  ·闲情兼嘿语,携杖赴岩泉。草绿萦新带,榆青缀古钱。鱼床侵岸水,鸟路入山烟。还题平子赋,花树满春田。 王勃名句

  ·投簪下山阁,携酒对河梁。狭水牵长镜,高花送断香。繁莺歌似曲,疏蝶舞成行。自然催一醉,非但阅年光。玉架残书隐,金坛旧迹迷。牵花寻紫涧,步叶下清溪。琼浆犹类乳,石髓尚如泥。自能成羽冀,何必仰云梯。

  ·别路馀千里,深恩重百年。正悲西候日,更动北梁篇。野色笼寒雾,山光敛暮烟。终知难再奉,怀德自潸然。

  ·上已年光促,中川兴绪遥。绿齐山叶满,红泄片花销。泉声喧后涧。虹影照前桥。遽悲春望远,江路积波潮。

  ·晨征犯烟磴,夕憩在云关。晚风清近壑,新月照澄湾。郊童樵唱返,津叟钓歌还。客行无与晤,赖此释愁颜。

  ·客心悬陇路,游子倦江干。槿丰朝砌静,条密夜窗寒。琴声销别恨,风景驻离欢。宁觉山川远,悠悠旅思难。 王勃名言

  ·金凤邻铜雀,漳河望邺城。君王无处所,台榭若平生。舞席纷何就,歌梁俨未倾。西陵松檟冷,谁见绮罗情。

  ·妾本深宫妓,层城闭九重。君王欢爱尽。歌舞为谁容。锦衾不复襞,罗衣谁再缝。高台西北望,流涕向青松。

  ·饬装侵晓月,奔策候残星。危阁寻丹障,回梁属翠屏。云间迷树影,雾里失蜂形。复此惊飙至,空山飞夜萤。

  ·侵星违旅馆,乘月戒征俦。复嶂迷晴色,虚岩辨暗流。猿吟山漏晓,萤散野风秋。故人渺何际,乡关云雾浮。

  ·泛泛东流水,飞飞北上尘。归骖将别棹,俱是倦游人。去骖嘶别路,归棹隐寒洲。江皋木叶下,应想故城秋。 王勃名言

  ·彭泽官初去,河阳赋始传。田园归旧国,诗酒间长筵。列室窥丹洞,分楼瞰紫烟。索回亘津渡,出没控郊邵。风琴调上客,龙辔俨群仙。松石偏宜古。藤萝不记年。重檐交密树,复磴拥危泉。抗石晞南岭,乘沙眇北川。傅岩来筑处,蹊溪人钧前。日斜真趣远,幽思梦凉蝉。

  ·仆本江上客,牵迹在方内。寤寐霄汉间,居然有灵对。翕尔登霞首,依然蹑云背。电策驱龙光,烟途俨鸾态。乘月披金帔,连星解琼珮。浮识俄易归,真游邈难再。寥廓沉遐想,周遑奉遗海。流俗非我乡,何当释尘昧。

  ·鹤岑有奇径,麟洲富仙家。紫泉漱珠液,玄岩列丹葩。常希披尘网,眇然登云车。鸾情极霄汉。凤想疲烟霞。道存蓬瀛近,意惬朝市赊。无为坐惆怅,虚此江上华。

  ·野客思茅字,山人爱竹林。琴尊唯待处,风月自相寻。小径偏宜草,空庭不厌花。平生诗与酒,自得会仙家。乱竹开三径,飞花满四邻。从来扬子宅,别有尚玄人。风筵调桂轸,月径引藤杯。直当花院里,书斋望晓开。

  ·久客逢馀闰,他乡别故人。自然堪下泪,谁忍望征尘。江上风烟积,山幽云雾多。送君南浦外,还望将如何。桂轺虽不驻,兰筵幸未开。林塘风月赏,还待敌人来。霸华净天未,雾色笼江际。客子常畏人,何为久留滞 王勃名句

  ·振翮棱霜吹,正月仁天浔。回镰凌翠壑,飞轸控青岑。岩深灵灶没,涧毁石渠沉。宫阙云间近,江山物外临。玉坛栖暮夜,珠洞结秋阴。萧萧寓俗影,扰扰望乡心。谁意山游好,屡伤人事侵

  ·源水终无路,山阿若有人。驱羊先动石,走兔欲投巾。洞晚秋泉冷,岩朝古树新。峰斜连鸟翅,磴叠上鱼鳞。化鹤千龄早,元龟六代春。石图分帝宇,银牒洞灵宫。回丹萦岫室,复翠上岩栊。雾浓金灶静,云暗玉坛空。野花常捧露,山叶自吟风。林泉朋月在,诗酒故人同。余逢石髓。从尔命飞鸿。俘云今可驾,沧海自成尘。

山中王勃

  诗人王勃通过短短的二十个字《山中》表达了旅愁乡思的情感

  山中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译文】

  长江向东滚滚而去,我也在外只留太久。故乡远隔万里,令我时时思念。

  何况秋风已经劲吹,山山飘零枯黄秋叶。

  【注释】

  ⑴滞(zhì):淹留。一说停滞,不流通。

  ⑵万里:形容归程之长。念将归:有归乡之愿,但不能成行。

  ⑶况属:何况是。属:恰逢,正当。高风:山中吹来的风。一说即秋风,指高风送秋的季节

  【赏析】

  首句 长江悲已滞 ,是即景起兴。在字面上也许应解释为因长期滞留在长江边而悲叹,诗人在蜀中山上望见长江逶迤东去,触动了长期滞留异乡的悲思。可以参证的有作者的《羁游饯别》诗中的 游子倦江干 及《别人四首》之四中的 雾色笼江际 、 何为久留滞 诸句。但如果与下面 万里 句合看,可能诗人还想到长江万里、路途遥远而引起羁旅之悲。这首诗的题目是 山中 ,也可能是诗人在山上望到长江而起兴,是以日夜滚滚东流的江水来对照自己长期滞留的旅况而产生悲思。与这句诗相似的有杜甫《成都府》诗中的名句 大江东流去,游子日月长 ,以及谢脁的名句 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 。这里, 长江 与 已滞 以及 大江 与 游子 、 客心 的关系,诗人自己可以有各种联想,也任读者作各种联想。在一定范围内,理解可以因人而异,即所谓 诗无达诂 。古代诗人往往借江水来抒发羁旅愁情,而王勃此句的艺术独创性在于,他不仅借大江起兴,而且把自己的悲愁之情注入大江,使长江感情化、人格化。诗人客居巴蜀,一颗心为归思缠绕而无法排解,因此,当他在山上俯瞰长江时,竟感到这条浩浩奔流的大江,也为自己的长期淹留而伤心悲痛,以至它的水流也迟滞不畅了。这新奇的想象,既缘于诗人的 移情 作用,又符合生活的实感。人在山上望长江,由于距离远,看不清它的滚滚奔腾的波涛,往往会感到江水是凝滞不动的。所以,这句诗中长江悲伤滞留的形象,也真切地表达了诗人的直觉感受。悲愁的长江与悲愁的诗人相互感发、契合、共鸣,强烈地感染了读者的情绪。诗一开篇,境界便很悲凉浑壮。

  诗人在创造了长江悲滞的新奇意象之后,才在第二句 万里念将归 中直接抒情,点明自己身在他乡,想到盼望已久的万里归程而深深感叹。 万里念将归 ,似出自宋玉《九辩》 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句。而《九辩》的 送将归 ,至少有两种不同的解释:一为送别将归之人;一为送别将尽之岁。至于这句诗里的 将归 ,如果从前面提到的《羁游饯别》、《别人四首》以及《王子安集》中另外一些客中送别的诗看,可以采前一解释;如果从此诗后半首的内容看,也可以取后一解释。但联系此句中的 念 字,则以解释为思归之念较好,也就是说,这句的 将归 和上句的 已滞 一样,都指望远怀乡之人,即诗人自己。但另有一说,把上句的. 已滞 看作在异乡的客子之 悲 ,把这句的 将归 看作万里外的家人之 念 ,似也可通。这又是一个 诗无达诂 的例子。 悲 、 念 二字,是全篇之 眼 ,直接抒发怀念故乡而不得归的悲愁情绪。诗的前两句中 长江 和 万里 是从空间上表述自己远在外地他乡,归家的路途遥远。 已滞 和 将归 是从时间上表明诗人长期滞留他乡,还没有归去。

  【扩展:练习以及答案

  (1)明代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 作诗本乎情、景。……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 请简要分析该诗中的情景关系。(4分)

  (2)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情景交融,(1分)第二句直抒胸臆,一、三、四句融情入景,第一句用拟人手法,表达悲伤之情,三、四句用深秋景色,(具体分析2分)进一步烘托 悲 和 念 的心情。(1分)(4分)

  (2)本诗抒发的是诗人的旅愁归思。(1分)诗的前半部分,写自己远在异乡、归路迢迢的处境;(1分)诗的后半部分,用眼前 高风晚 黄叶飞 的深秋景色,进一步烘托出 悲 和 念 的心情。(2分)(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