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言型材料作文步骤
1)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关汉卿
4) 你热爱生活吗?那么别浪费时间,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富兰克林
5)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荀子
6) 水激石则鸣,人激志则宏。——朱熹
7) 人贵有志,学贵有恒。
8) 最贫的是无才,最贱的是无志。——约翰生
9)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王守仁
11)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12) 男儿不展风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冯梦龙
13)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曹植
14) 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李白
16) 人老心莫老,家穷志不穷。——谚语
17)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高明
18)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蒲松龄
19) 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石玉昆
高考作文万能名言运用【2】1)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
2)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管子
4) 无论什么事,如果不断收集材料,积之十年,总可成一学者。——鲁迅
5)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荀子
6)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7)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8) 涓滴之水终可磨损大石,不是由于它的力量强大,而是由于昼夜不舍的滴坠。——贝多芬
9) 三更灯火五更明,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0)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12) 只要坚持不懈地刻苦自学,是不必担心不成才的。——华罗庚
13) 鸟美在羽毛,人美在勤劳。——(谚语)
14)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高明
高考作文万能名言运用【3】1) 人生贵相知,何必金与钱。——李白
2) 友谊在我过去的生活里像一盏明灯,照彻了我的灵魂。——巴金
3)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玄
4) 朋友必须是患难相济,那才能说得上是真正的友谊。——莎士比亚
5) 真实的十分理智的友谊是人生最美好的无价之宝。——高尔基
6) 如果你把快乐告诉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如果你把忧愁向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校园诗歌
7) 黄金万两易得,知心朋友难求。——俗语
8) 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班固
10) 成大事不在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少。——塞约翰生
导读:在历年的
材料作文的写作一般要有这样六个步骤:
一、引述材料
引述材料即用简洁、概括性强的语言总述所给的材料。引材料,要抓取材料中为文所用、凸现主旨的关键词句,开篇入题,而不是照抄照搬原材料,或滥引瞎引。正确的做法是为文而引,并且要引得自然,要恰到好处。下面是一道材料作文题目:
一位同学读书时偶然发现了前人这样一句
请你针对以上两个人的争论,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的议论文,谈谈你的看法。
下面以我所教班级学生的作文为例,谈谈看法。这位同学的作文题目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开头是这样写的:
材料中前一位同学所欣赏的涉深水者得蛟龙,涉浅水者得鱼虾这句名言,似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同宗同义。对此,我也深表同感。凡是畏首畏尾、畏惧不前,不敢越雷池半步,怎么能够成功?凡是没有涉深水的勇气、入虎穴的`精神,怎么会有得蛟龙、得虎子的喜悦呢?
这里开篇引入的文字,简洁明了,直截了当,开宗明义。这是为文而引,引得恰到好处,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二、评议材料
评议材料就是紧扣所引的材料进行分析评价,推敲材料的深层含义,挖掘材料的底蕴,为观点的提出作准备。上面同学的作文开头,从对此到怎么会有得蛟龙、得虎子的喜悦呢?都是议的文字,评的范例。击中肯綮,入木三分。
三、亮出观点
亮出观点就是在对材料引述、议论、评析的基础上亮出自己的观点。这个观点,是作者对材料中揭示出的事理或哲理总的看法。作者或赞成,或反对;或肯定,或否定;或褒或贬;或抑或扬,必须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毫不含糊。下面再看一看这位同学是如何亮出观点的:
由此看来,要想成就一番大事业的人,非得具备涉深水和入虎穴的素质不可。
这位同学的观点是在开篇三言两语地对材料进行分析评价之后得出的,既紧扣了材料,又点了题目,亮出了观点,更为全文张了本,起到了一石三鸟的功效。
联系现实就是让作者的思维插上联想和想象的翅膀,跳出材料的框框,飞进现实,飞向生活,联系身边的典型人和事,联系时代主题,揭示社会意义。这位同学的作文是这样联系现实的:
邻居胡某开了一家缝纫店,开了一年有余,觉得不错,想把缝纫店扩成服装厂,以高档新潮的时装打入市场,从而扩大规模,扩大再生产。老婆不同意:这样小打小闹的一年还能挣个万儿八千的,扩成服装厂,服装档次又高,没人光顾,一旦滞销,不是亏了吗?可是胡老板明白着呢!没有“涉深水”的胆识,何以缚蛟龙?没有冒风险的精神,怎能赚大钱?他既有一定的资金作后盾,又有一身裁剪的好手艺,加上善管理、会理财、谙营销。自信有办服装厂的本领。服装厂开张后生意红火,名声大振。大量批发,供不应求。服装远销省内外各大城市,最近又与外商签订了供货合同,准备漂洋过海打入国际市场呢。老板娘更是乐不可支:“要是没有老公当初冒险精神,哪会有今天?”……
这位同学以邻家办厂例子现身说法,这样的论据典型贴切,有雄辩的说服力。
五、分析拓展
分析就是结合材料围绕论点进行透彻地分析,拓展就是在此基础上辐射拓展,使文章的中心得以深化。这样,论证说理的深度、广度、厚度达到最大值、最佳处。这位同学的作文是这样分析拓展的:
一个家是如此,一个国家也如此。我们的国家实行改革开放,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是不是我们可以就此裹足不前,满足于已有的成绩了呢?否!英明的国家领导人高瞻远瞩,提出了坚持科学发展观、继续深化改革开放的口号,领导全国人民奔小康。难道我们不应为这敢于“涉深水”的精神而叫好吗?不应为这一大胆而英明的决策而喝彩吗?试问,如果没有“敢为天下先”而“涉深水”的冒险精神,世上又有谁吃过“虎肉”、披过“龙皮”呢?如果没有这种“涉深水”的精神,胡记服装厂又何能生意红火、发展壮大、名声大振呢?如果没有这种“涉深水”的精神,我们国家又何以能如此兴旺发达、繁荣富强呢?
不过话还得说回来,我在这里提倡的仅仅是一种“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而不是叫你在死胡同里一个心眼走到底。我认为,有能力“涉深水”“得蛟龙”者应该“涉深水”;而确无能力为此者,就只好“涉浅水”去“捞鱼虾”,否则“鱼虾”捞不到,自己倒成了“蛟龙”嘴里的“鱼虾”,岂不冤哉!一言以蔽之,“没有金刚钻,甭揽瓷器活”,这也不失为明智之举。
这位同学作文的分析拓展部分,达到了一定的深度、广度,既成功地拓展,又辩证地分析,一举两得,难能可贵。
六、总结深化
总结深化就是文章在充分得到分析论证的基础上对全文作出总结,深化中心论点。这是文章的结尾,俗话说得好:“编筐编篓,全仗收口。”结尾可以发出号召,可以警策来者,可以勉励大家,可以启迪后人。既要呼应开头,又要画龙点睛以深化主题,同时仍要扣紧材料。好的文章更应有一个好的结尾,完美的结尾。再看一看这位同学是如何结尾的:
青年朋友们,“小鱼小虾”终会让你厌倦,唯有“涉深水”者,方可得“蛟龙”;唯有“涉深水”者,方显英雄本色;唯有“涉深水”的冒险精神,方可让你享受到人生的真正乐趣。让我们真正具备“涉深水”者的胆识,带着我们年轻人“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带着“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去闯世界吧!去叩开成功的大门吧!
上述写作思路和技法,如果同学们熟练了,可以在此基础上调整写作思路,也可以跳出这种写作思路的框架,自由发挥,从而写出见解更深刻、个性更鲜明的好文章。
巧妙地引用
(1)那夜,华子失眠了,他又一次把教师这两个字放在心的天平上,苦苦衡量。李国强的话又响在他的耳边,“像您一样”,他的脸不由地发起烧来。华子翻身下炕,打开灯,在
这是一段记叙性文字,句式长短结合,徐疾交替,在最关键的地方引用了一个警句:青春是追逐太阳的壮丽,绝不是守候月亮的无聊。既含蓄又深刻地表达了华子的心声,凝练,厚重。又如:
(2)认识自己是每个人的必修课,否则我们就会像乌云下生长的花儿,失去了充满阳光的世界。请牢记:是鱼儿,就不要向往天空,是鸟儿,就不要留恋海洋。(《认识自己》)
其中的“是鱼儿,就不要向往天空,是鸟儿,就不要留恋海洋”引自汪国真的一首诗,放在这里警策、含蓄,又有力量,增强了语言的文采。
联想和想象是写作的最基本能力,也是高考
(1)雪夜,该有多少点燃的蜡烛,在倾听着天空飘洒的言语;该有多少诗人升腾着灵感的火焰,澎湃着艺术的激情,吟唱着“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该有多少涌动的.琴声用音符描绘着春的到来,再巧的手指怎能弹出落雪美妙的音韵。该有多少美妙的迎春花藤伸出梦境之外,每一处结开的苞蕾都酝酿着春的经历;该有多少爱雪的人想象落雪的情景,喜悦如雨,潮湿的心灵长出新绿的叶片;该有多少情人,借每一片雪花,飘飞着对爱情和人生的祝福。(《落雪》)
这段文字作者用想象写成,写出了雪夜的灵动,写出了雪夜的美。没有想象,不管用细描还是白描,都不会有如此美丽的雪夜展示在读者面前。
(2)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簿上的一个红五分。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双洁净的旧鞋。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孝心无价》)
(3)面对有缺憾的事物,我们必须学会包容,而不是求全责备。你若欣赏塞北的美丽雪景,就必须包容它难耐的严寒;你若品尝江南水乡的独特韵味,就必须包容它那潮湿多雨的天气;为了感受月圆的动人,就必须包容残月,包容乌云;为了领略昙花的绚美,你必须包容等待,包容时间。(《勿要求全责备》)
这两段文字用联想写成。(2)通过排比和正反对比告诉读者赶快尽一份孝心,无论以怎样的方式,但在“孝”的天平上是等值的;(3)为了论述要学会包容,而不是求全责备,作者广泛联想,从塞北到江南,从天上到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