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公正的中华经典名言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关雎》
2、手如柔荑,肤如凝脂。——《诗经·卫风·硕人》
3、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
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6、往者不可谏,来着犹可追。——《论语·微子》
7、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小雅》
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9、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而》
10、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1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郑风·子衿》
12、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13、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秦风·蒹葭》
14、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15、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
16、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17、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卫风·硕人》
18、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19、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2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21、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诗经·小雅》
22、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23、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24、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
2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26、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27、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左传》
28、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杂记》
29、不去庆父,鲁难未已。——《左传》
30、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31、是可忍,孰不可忍。——《论语·八佾》
3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33、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礼记·礼运》
3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35、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
1.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写怀》
2.贫而无诌,富而无骄。——子贡
3.其交也以道,以接也以礼。——孟子
4.谦逊是美德的色彩。——提奥格尼斯
5.秦恶闻其过而亡,汉好谋能听而兴。——薛瑄《读书录》卷十
6.让一得百,争十失九。——马克
7.人不可以不就师矣。 ——王符《潜夫论·赞学》
8.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唐〕韩愈《师说》。
9.人冀子孙贤,而不敬其师,犹欲养身而反损其衣食也。 ——(清)王卓《今世说》
1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12.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吕氏春秋?用众》
13.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 ——《礼记·学记》
14.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劝学》
15.最革命者,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成为最古老的'传统的人。——罗曼·罗兰
18.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
19.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魏征列传》
20.义,志以天下为芬。——《墨子·经说上》
21.义以生利,利以丰民。——《国语·晋语》
22.义者,心之养也;利者,体之养也。——董仲舒《春秋繁露·身之养重于义》
23.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董仲舒《春秋繁露·仁义法》
2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25.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己之短。——《吕氏春秋-用众》
26.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27.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28.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第三十三章
29.失信不立。——《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30.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秦伯》
31.事父母,能竭其力。——《论语·学而》
3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33.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转》
34.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35.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
36.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37.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3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39.仁者无敌。——《孟子·梁惠王上》
40.人告之以有过,则喜。——《孟子-公孙丑上》
41.人之有德与我也,不可忘也;吾之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战国策-魏策》
42.仁者寿。——《论语·雍也》
43.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论语集注>卷一》
4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45.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yì)》
46.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尚书·伊训》
47.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尽心上》
48.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 ——《荀子·荣辱》
49.源洁则流清,行端则影直。——王勃《上刘右相书》
50.知耻近乎勇。——《礼记·中庸》
5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53.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孟子·离娄上》
1.在民主的国家里,法律就是国王;在专制的国家里,国王就是法律。——马克思
2.在世界各主要文明中,中国是距离法治最为遥远的一种,甚至与欧洲形成了两极相对的反差。——滋贺秀兰
3.无论何人,如为他人制定法律,应将同一法律应用于自己身上。——阿奎那
4.真想解除一国的内忧应该依靠良好的立法,不能依靠偶然的机会。——亚里士多德
5.宪法是一个无穷尽的一个国家的世代人都参与对话的流动的话语。——劳伦·却伯
6.法律只不过是我们意志的记录。――卢梭(法)《社会契约论》
7.法律是人民意志的自由而庄严的表现。――罗伯斯庇尔(法)《革命法制和审判》
8.所谓人的法律,我是指生活的一种方策,使生命与国家皆得安全。――斯宾诺莎(荷)《神学政治论》
9.法律又是什么?法律就是取得胜利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的意志的表现。――列宁(苏)《社会民主党在~年俄国第一次革命中的土地纲领》
10.法是一套权威性的审判指南或者基础。――庞德(美)《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法律的任务》
11.法律是一种强制性秩序。――凯尔森(美)《法律和国家概论》
12.法者,天下之仪也。所以决疑而明是非也,百姓所县命也。――管子(战国)《管子·禁藏》
13.律者,所以定分止争也。――管子(战国)《管子·七臣七主》
14.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的状态中,哪里没有法律,那里就没有自由。――洛克(英)《论》
15.法律总是要遇到立法者的感情和成见的。――孟德斯鸠(法)《论法的精神》
16.法律的效力是以它所引起的爱戴和尊重为转移的,而这种爱戴和尊重是以内心感到法律公正和合理为转移的。――罗伯斯庇尔(法)《革命法制和审判》
17.如果我们的法律只是自然规律的幼芽,它毫无疑问是好法律。这样的法律可以抑恶扬善。――大仲马(法)《马希里选集》
18.当秩序成了混乱的时候,就不得不用混乱来维持秩序,拯救法律了。――罗曼·罗兰(法)《哥拉·布勒尼翁》
19.法律规定得愈明确,其条文就愈容易切实地施行。――黑格尔(德)《法哲学原理》
21.由于有法律才能保障良好的举止,所以也要有良好的举止才能维护法律。——马基雅弗利
22.法律解释者都希望在法律中寻获其时代问题的答案。——拉伦茨
23.立法者三句修改的话,全部藏书就会变成废纸。——基希曼
26.尽量大可能把关于他们的意志的知识散布在人民中间,这就是立法机关的义务。——边沁
27.没有信仰的法律将退化成为僵死的教条,而没有法律的信仰将蜕变成为狂信。——伯尔曼
28.宪法,就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列宁
29.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内心受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康德
30.在民法慈母般的眼神中,每个人就是整个国家。——孟德斯鸠
31.法律研究的目的是一种预测,即对公共权力通过法院的工具性的活动产生影响的预测。——【美】霍姆斯《普通法》
32.法律的真谛,就是没有绝对的自由,更没有绝对的平等。——我国著名法学家郭道晖
33.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司马迁(汉)《史记·循吏列传》
34.法令者,所以抑暴扶弱,欲其难犯而易避也。――班固(汉)《汉书·刑法志》
35.立善防恶谓之礼,禁非立是谓之法。――傅玄(晋)《傅子·法刑》
36.法,国之权衡也,时之准绳也。――吴兢(唐)《贞观政要·公平》
37.法者,所以禁民为非而使其迁善远罪也。――欧阳修(宋)《剑州司理参军董寿可大理寺丞制》
38.要使事物合乎正义(公平),须有毫无偏私的权衡;法律恰恰正是这样一个中道的权衡。――亚里士多德(古希腊)《政治学》
39.大海和陆地服从宇宙,而人类生活是受最高法律的命令的管辖。――西塞罗(古希腊)《法律篇》
40.圣人能生法,不能废法而治国。――管子(战国)《管子·法法》
41.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司马迁(汉)《史记·酷吏列传》
42.凡法始立必有病。――韩愈(唐)《钱重物轻状》
43.法大行,则是为公是,非为公非。――刘禹锡(唐)《天论上》
44.法小弛则是非驳。――刘禹锡(唐)《天论上》
45.规外求圆,无圆矣;法外求平,无平矣。――宋祁(宋)《宋景文笔记》
46.法宽则刑者少,刑者少则民为耻矣。――崔敦礼(宋)《刍言》
47.法律的真正目的是诱导那些受法律支配的人求得他们自己的德行。――阿奎那(意)《神学大全》
48.法者,治之端也。――荀况(战国)《荀子·君道》
49.法分明,则贤不得夺不肖,强不得侵弱,众不得暴寡。――韩非(战国)《韩非子·守道》
50.水者火之备,法者止奸之禁也。――桓宽(汉)《盐铁论·申韩》
51.刑一而正百,杀一而慎万。――桓宽(汉)《盐铁论·疾贪》
52.刑罚知其所加,则邪恶知其所畏。――诸葛亮(三国·蜀)《便宜十六策·赏罚》
53.石以砥焉,化钝为利;法以砥焉,化愚为智。――刘禹锡(唐)《砥石赋》
54.小恶不容于乡,大恶不容于国。――苏轼(宋)《策别安万民六》
55.解释法律系法律学之开端,并为其基础,系一项科学性工作,但又为一种艺术。——萨维尼
56.法律是人类为了共同利益,由人类智慧遵循人类
57.法治意味着,除非实施众所周知的规则,否则不得对个人实施强制。——哈耶克
58.有理智的人在一般法律体系中生活比在无拘无束的孤独中更为自由。——斯宾诺莎
59.法律显示了国家几个世纪以来发展的故事,它不能被视为仅仅是数学课本中的定律及推算方式。——霍姆斯
60.宪法创制者给我们的是一个罗盘,而不是一张蓝图。——波斯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