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曾国藩的名言
引导语:
古语名言名句1、人有坎,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颜之推
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3、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5、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6、天下事以难而废者十之一,以惰而废者十之九。——颜之推
7、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格言联璧 处事》
9、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10、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易经》
11、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陆游
12、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
13、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王贞白
14、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1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16、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
17、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18、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19、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增广贤文》
20、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
21、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其专精。——章学诚
22、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古诗诗话》
2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24、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
25、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26、凿壁偷光,聚萤作囊;忍贫读书,车胤匡衡。——许名奎
27、读书不趁早,后来徒悔懊。——《清诗铎》
28、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29、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30、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31、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3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33、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34、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
35、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36、一日不书,百事荒芜。——李诩
37、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屈原
38、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39、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罗大经
40、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增广贤文》
4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
42、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生书》
43、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
4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
45、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
46、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刘禹锡
47、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石玉昆
48、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49、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5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5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52、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5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
54、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孔子
5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56、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荀子》
57、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58、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苏轼
59、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曹雪芹
60、人生不作安期生,醉入东海骑长鲸。——陆游
61、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62、三千功名尘与土,八千里云和月。——岳飞
63、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高明
64、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
65、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6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67、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孟东野
68、春花不红不如草,少年不美不如老。——袁枚
69、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
70、精诚所加,金石为开。——《后汉书》
7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
72、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
73、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74、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叶梦得
75、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苏轼
76、此生泰山重,勿作鸿毛遗。——苏轼
77、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苏轼
78、坚志而勇为,谓之刚。刚,生人之德也。——《练兵实纪》
80、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黄糵禅师
81、花经雨后香微淡,松到秋深色尚苍。——袁枚
83、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吕氏春秋》
古语名言名句1. 曲则全,枉则直。 (老子)
2.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
3.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老子)
4.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老子)
5. 将欲取之,必先之。 (老子)
6.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老子)
7. 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
8. 既来之,则安之。 (论语季氏)
9. 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
10. 是可忍,孰不可忍。 (论语八佾)
11.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论语述而)
12.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
13.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14.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论语子罕)
15.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述而)
古语名言名句1.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卫风淇奥)
2.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诗经王风采葛)
3.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诗经郑风子衿)
4.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5.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周南关雎)
6.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采薇)
7.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经王风黍离) 。 (诗经秦风蒹葭)
8.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诗经卫风硕人)
9.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诗经卫风硕人)
10. 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鄘风相鼠)
11.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大序)
12.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诗经小雅车辖)
13.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诗经小雅)
14.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诗经小雅)
15.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1、读书欲精不欲博,用心欲专不欲杂。——黄庭坚
2、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苏轼
3、疑则勿用,用则不疑。——陈亮
4、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刘义庆
5、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魏徵
6、读书好处心先觉,立雪深时道已传。――袁枚
7、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曹学
9、劳于读书,逸于
10、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
11、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
12、或作或辍,一暴十寒,则虽读书百年,吾未见其可也。——吴梦祥
13、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14、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示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需要急思量。——陆九渊
15、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
16、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陈善
17、读书数万卷,胸中无适主,便如暴。——列子
18、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19、人有坎,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颜之推
20、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欧阳修
2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22、读之以为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读之以友朋,幽忧读之以当金石琴瑟。——尤袤
23、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2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25、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
26、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惧求时之过已。——曹丕
27、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28、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29、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
30、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31、圣人不贵尺之壁而重寸之阴,时难得而易失也。——刘安
32、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陈寿
33、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王安石
34、凿壁偷光,聚萤作囊;忍贫读书,车胤匡衡。——许名奎
3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
36、读书贵神解,无事守章句。——徐洪钧
37、水可载舟,亦可以覆舟。——魏征
38、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
39、天波易谢,寸暑难留。——王勃
40、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梁萧绎
41、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2、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不见只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飞。——李峤
43、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郑板桥
44、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荫。——陆机
46、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
47、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杜牧
48、素食则气不浊;独宿则神不浊;默坐则心不浊;读书则口不浊。——曾国藩
49、用心不杂,乃是入神要路。——袁牧
50、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曹操
51、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韩愈
52、将欲取之,必先之。——老子
53、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荀子
54、莫轻易,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55、三日不读,口生荆棘;三日不弹,手生荆棘。——朱舜水
56、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57、勉之期不止,多获由力耘。——欧阳修
5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59、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曹丕
60、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屈原
6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62、要知天下事,须读古人书。——冯梦龙
63、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孟郊
64、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子
65、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66、一日不书,百事荒芜。——李诩
67、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68、读书务在循序渐进;一书已熟,方读一书,勿得卤莽躐等,虽多无益。——胡居仁
69、凡欲显勋绩扬光烈者,莫良于学矣。——王符
70、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71、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程颐
72、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范晔
73、落日无边江不尽,此身此日更须忙。——陈师道
74、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
75、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王符
76、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77、当以读书通世事。——倪元璐
78、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
79、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
80、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8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
82、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83、天下事以难而废者十之一,以惰而废者十之九。——颜之推
84、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86、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87、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刘备
88、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89、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诸葛亮
90、人寿几何?逝如朝霜。时无重至,华不再阳。——陆机
91、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1、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道德经》
2、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3、家勤则兴,人勤则俭,永不贫贱。——《曾国藩》
4、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苏轼》
5、足下不死,孤不得安。——《罗贯中》
6、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德经》
7、不要因路远而踌躇,只要去,就必到达。——《成吉思汗》
8、运筹决算有神功,二虎还须逊一龙。初出便能垂伟绩,自应分鼎在孤穷。——《罗贯中》
9、求上者得中,求中者得下,求下者必败。——《孙子兵法》
10、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增广贤文》
11、天旱误甲子,人穷误口齿。——《增广贤文》
12、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增广贤文》
13、知人者智,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道德经》
14、似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怨,便凄凄惨惨无人念。——《汤显祖》
15、须有宁拙毋巧之意,而后可以持久。——《曾国藩》
16、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根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洪应明》
17、富贵气太重,亦非佳象耳。——《曾国藩》
18、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
19、百种弊病,皆从懒生,懒则弛缓,弛缓则治人不严,而趣功不敏,一处迟则百处懈矣。——《曾国藩》
20、开创则更定百度。尽涤旧习而气象维新:守成则安静无为,故纵脞废萎而百事隳坏。——《康有为》
21、黄口孺子,怎闻霹雳之声;病体樵夫,难听虎豹之吼。——《罗贯中》
22、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施耐庵》
23、昨宵爱春风桃李花开夜,今日愁秋雨梧桐叶落时。——《王实甫》
24、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25、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盼母归。——《白居易》
26、正己然后可以正物,自治然后可以治人。——《岳飞》
27、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罗贯中》
28、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论语》
29、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30、人生一世,草生一春,来如风雨,去似微尘。——《增广贤文》
31、居心不净,动辄疑人。人自无心,我徒烦扰。——《曾国藩》
32、势力之交难以经远。——《诸葛亮》
33、大梦将寤,犹事雕虫。——《张岱》
34、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经》
35、生为同室亲,死为同穴尘。——《白居易》
36、周郎妙计安天下,陪了夫人又折兵!——《罗贯中》
37、灵根孕育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吴承恩》
38、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易经》
39、祸从口出,病从口入。——《增广贤文》
40、我不如人我无其福,人不如我我常知足!——《增广贤文》
41、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不问收获,但问耕耘。——《曾国藩》
42、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诗经》
43、容得性情上偏私,便是一大学问;消得家庭内嫌雪,才为火内栽莲。——《洪应明》
44、一国有一国之气,一家有一家之气,一身有一身之气,元气者,生气也。能养生气,则日趋于盛矣。——《曾国藩》
45、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道德经》
46、见人不正,虽贵不敬也;见人有污,虽尊不下也。——《史记》
47、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易经》
48、满腹闲愁,数年禁受,天知否?天若是知我情由,怕不待和天瘦。——《关汉卿》
49、世人大多眼孔浅显,只见皮相,未见骨相。——《醒世恒言》
50、涵养、致知、力行三者,便是以涵养为首,致知次之,力行又次之。——《朱熹》
51、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论语》
52、生死无二志,丈夫何壮哉!不从金石论,空负栋梁材。辅主真堪敬,辞亲实可哀。白门身死日,谁肯似公台!——《罗贯中》
53、争先的路径窄,退后一步自宽平一步。浓艳的滋味短,清淡一分自悠长一分。——《洪应明》
54、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增广贤文》
55、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56、无恒者,见异思迁也,欲求长进难矣。——《曾国藩》
57、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论语》
58、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白居易》
59、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明》
60、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张岱》
61、腐草之萤光,怎及天心之皓月?——《罗贯中》
62、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林则徐》
63、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论语》
64、不怕慢,只怕站。——《增广贤文》
65、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白居易》
66、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论语》
67、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张岱》
68、德而不威,其国外削。威而不德,其民内溃!——《冯梦龙》
69、暂来还似客,归去不成家。——《司马光》
70、为官择人,不可造次,用一君子,则君子毕至,用一小人,则小人竞进矣。——《司马光》
71、但愿苍生皆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于谦》
72、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屈原《楚辞》
73、好便宜不可与共财,狐疑者不可与共事。——《曾国藩》
74、正不容邪,邪复妒正。——《曹雪芹》
75、冤有头,债有主!你们这些军士,不要替刘高卖命!那两个新来的教头,还没有见过你花爷爷的本事,今天我让你见识见识!——《施耐庵》
76、人生几番存厚道,才臣一意进权谋。——《罗贯中》
77、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易经》
7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79、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战国策》
80、守口如瓶,防意如诚;宁可负我,切莫负人。——《增广贤文》
81、宁可无钱使,不可无行止。——《增广贤文》
82、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岳飞》
83、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84、沽虚誉于小人,不若听之于天。遗货财于子孙,不若周人之急。——《曾国藩》
85、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论语》
86、不妄取,不妄求,不妄想,不妄求。——《易经》
87、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礼记》
88、自立志自新以来,至今无声余日,未曾改得一过。——《曾国藩》
89、家贫出孝子,国乱显忠臣!——《增广贤文》
90、胜人者力,自胜者强。——《道德经》
91、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92、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
93、你的心胸有多宽广,你的战马就能驰骋多远。——《成吉思汗》
94、千里始足下,高山起微尘。吾道亦如是,行云贵日新。——《白居易》
95、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96、人之有生也,如太仓之粒,如灼目之电光,如悬崖之朽木,如逝海之微波。知此者如何不悲?如何不乐?——《洪应明》
97、暗红尘霎时雪亮,热春光一片冰凉。——《孔尚任》
98、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
99、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诸葛亮》
100、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
101、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诸葛亮》
102、虎卑其势,将有击也;狸缩其身,将有取也。——《冯梦龙》
103、言常苦于有余,行常苦于不足。——《朱熹》
104、一举首登龙虎榜,十年身到凤凰池。——《增广贤文》
105、贱不能临贵,贫不能役富,疏不能制亲。——《冯梦龙》
106、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明》
107、今日人情有三反,曰弥谦弥伪,弥亲弥泛,弥奢弥吝。——《顾炎武》
108、天生德于予,桓雎其如予何?——《论语》
109、治生不求富,读书不求官。——《苏轼》
110、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增广贤文》
111、怠慢则不能不开精,险躁则不能理性。——《诸葛亮》
112、妻贤何愁家不富,子孙何须受祖田。——《增广贤文》
113、小处不欺隐,暗处不掺漏,末路不怠慌,才是真英雄。——《洪应明》
114、念头起处,才觉向欲路上去,便挽回理路上来。一起便觉,此是转祸为福,起死回生的关头,切莫轻易放过。——《洪应明》
扩展:
为了读书效果好,读书时最好也讲究一些方法。古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我们该怎样读书呢?
首先要圈画。要圈画的书必须是自家的。然后借阅的图书请勿圈画,然后这是基本常识。圈画时最好用红笔,这样一目了然。圈画时可以在优美句子下面画波浪线,可以方括号画出精彩部分的开头结尾,可以在左右两边画竖线等。圈画的内容可以重点读读,也可以经常温故知新。
第二做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对于借阅的图书,优美的、富有哲理的句子可以抄下来。抄写的过程不仅增强记忆,而且加深理解,还能过后重温,可谓一举数得。但是,摘记有时占用的时间比较多。
第三,思考。我们都知道爱迪生那句名言“天才是99%的汗水加1%的灵感。”然后其实,爱迪生的这句话后面还有一句——“那1%的灵感更重要。”然后这说明动脑子的重要性。就像我们的身
先说读前,看到题目,一定要想想就这个题目,如果我写,我会怎样写?然后在脑子里迅速勾画自己的文章。然后阅读文章,阅读中不仅要有意识地记忆自己需要的知识,还要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写的,我能学习作者什么写作方法。读完一篇文章后,再与自己构思的文章比一比,看看作者高明在哪里,我们以后何不模仿学习他。《培根随笔》尤其适合这样读。
第四,重读。苏东坡曾在《送安敦秀才失解西归》一诗中写过“旧书不厌百会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的诗句。这里的“旧书”指的是经典。我们阅读的大浪淘沙后的名著都是经典,阅读一遍收获不会很大,有些经典一遍甚至读不懂。百读不厌、熟读深思收获才会大。
第五,写体会感悟。我们读书,我们思考,我们收获,有时刹那间有灵感和感悟,这时,最好随时记下来。要不,灵感就像口袋里的钱,如果不存入银行,迟早它会跑掉一样,然后我们的灵感也常常跑得无影无踪。如果我们有了灵感,能迅速而且认真地记录下来,那这灵感我们就存入了自己的智慧银行。
第六,这是最重要的,读书,读书,真读才行。就像假货不绝一样,读书也要打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