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语言学家名言
有个古代故事叫“运斤成风”,那故事写道——
有个极善于玩斧头的人,常在大街上当众表演他的绝活。他先在助手的鼻子尖上搽上白粉,然后举斧砍去,总能一斧头砍掉那鼻尖上的白粉——绝不要再来第二斧,而且决不会损伤助手的鼻子。这太让人佩服了!出神入化只要一斧头,还决不会伤及助手的鼻子!自然,这就是“巨匠”!
那么,巨匠何能?请听歌德的名言。
歌德的那句名言是这么说的:“巨匠在限制中表现自己。”
此言的确深刻至极:全无限制的发挥不能叫本事——那太随意,也太容易!只有在极严格的限制中大显身手才叫鬼斧神工呢!
一次,友人曾让齐白石老人画一幅画,题曰《蛙声十里出山泉》,细想此题很难,因为“蛙的叫声”既无形状也无色彩,的确虚幻之极!但这难不住白石老人,他淡淡几笔勾勒出山石与清泉,清泉中还游动着几个极活泼的蝌蚪。妙!今天的蝌蚪的确意味着明天的蛙鸣,如此出色的想象,能不让人拍案叫绝吗?
1983年6月,全国正在学习、宣传朱伯儒的事迹。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同志特地为学习朱伯儒题了词:“向朱伯儒同志学习,做一个名符其实的共产党员。”
当时,邓小平同志嘱咐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不要急于发表,应先请语言学家看看,有没有用字不准确的地方。
办公室的同志找到语言学家王力先生。王老接过写在宣纸上的题词,戴上眼镜,看过后说:“写得好。不‘符合’的‘符’字目前已不再使用,如果这样使用显得不大规范,最好改成‘副’字。”
邓小平同志得知此事后很高兴,马上提笔说:“再重写一张,用字不规范,这样不好。”邓小平同志又铺开宣纸,一笔一画写了起来,字迹苍劲有力:“向朱伯儒同志学习,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共产党员。”
从前有富家子弟,自幼好吃懒做,又不会治家理财,坐吃山空,不到40岁就把祖上留下的家业挥霍得所剩无几了。一天,他闷闷不乐地在院子里散步。抬头看见院中一棵根深叶茂的老槐树,似有所悟:“四四方方一个大院子,里面长一棵树,这不正是困难的‘困’字吗?唉!难怪生活这样贫困呢!”便风风火火地把儿子喊来,叫他赶快把树砍了。
儿子看着那棵树叶繁茂的老槐树不忍心动斧去砍,可又怕惹父亲生气,只好硬着头皮砍树。刚举起斧头,心中忽生一计,放下斧头对父亲说:“把这棵树砍了不难,恐怕还有更不祥的兆头呢!砍了树,咱们人不是还得住在这里吗?这不成了囚犯的‘囚’字了吗?咱们宁愿贫穷,也不能做囚犯呀!”
听了儿子的话,他一声没吭,砍树的主意无可奈何地作罢了。
脚踏实地
《庄子》中有这样一则寓言:朱平曼喜好剑法,总想练就一身独步天下的绝技。他听说有个叫支离益的人善长屠龙之术,便赶去拜支离益为师,立志将这种人间稀有、世上少见的剑法学到手。他苦学苦练了三年,倾家荡产也在所不惜。终于他的屠龙剑术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便辞别了老师,开始仗剑闯荡江湖,希望杀尽天下害龙,显姓扬名。然而他四处寻觅却找不到一条龙的影子。其所谓的一身绝技,最终也没有任何用武之地。
脚踏实地
这是一则禅宗故事。从前,有一位少年,渴望练就一身超群的剑术,便千里迢迢来到一座仙山求教于一位世外高人。这位少年一心想早日成名,跪拜之后,便说:“我决心勤学苦练,请问师傅需要多久才能学成下山?”师傅答道:“十年。”少年嫌太长,就说:“假如我全力以赴,夜以继日,需要多长时间?”师父说:“这样大概要三十年。”少年大吃一惊:“为什么全力以赴反而要三十年呢?”师父不答。少年又说:“我一定要不惜一切代价,拼死拼活修练,争取早日成功。”师父说:“那么,你就得跟我学至少七十年。”少年冥思苦想,良久,终于大悟。
事在人为
这是禅宗里的一个故事。古代有一位智勇双全的将军,一次,他率军对敌,但双方兵力悬殊,他的全部人马只及对方十分之一,因此众将士有点信心不足。这位将军就到一座庙里求神问卜,然后,他取出一枚铜钱,当着众将士说:“胜负在天,就让神灵决定我们的命运吧!如果铜钱落地后正面朝上,神将保佑我们战无不胜;如果正面朝下,是神让我们失败,我们只有听天由命。”说着,将军轻轻向上一抛,铜钱落地,正面朝上,顿时全军欣然。接着将军又抛了一次,还是正面向上。这样,将士们欢腾雀跃,士气大振,终于获得全胜。凯旋归来后,将士们纷纷提出要感谢神灵的保佑。这时,将军才拿出铜钱让大家看,原来,这枚铜钱的两面都是正面。众位将士这才恍然大悟,保佑他们获胜的不是神灵,而是自己。
有人问三个砌砖工人:“你们在做什么?”第一个工人不假思索地说:“砌砖。”第二个工人想了想说:“我在赚工资。”第三个工人却说:“我正在建造世界上最富特色的房子。”后来前两个工人一生都是普通的砌砖工人,而第三个工人却成了有名的建筑师。
阿基米德是古希腊数学家、力学家。在他75岁的时候,一天正蹲在地上看他画的几何图形,残暴的罗马士兵闯进来,拔出了利剑。阿基米德坦然说:“等一下杀我的头,给我一会儿工夫,让我把几条定理证完,不能给后人留下不完整的定理呵!”可是罗马士兵的剑已经砍下,阿基米德大叫:“我还没完成——”便离开了人世。
瑞典化学家诺贝尔,经无数次失败后,终于成功地发明了黄色炸药。在进行最后一次火药制作实验时,火药爆炸了。他从爆炸的火与硝烟中跑出来,全身多处都流着鲜血,而他却高兴地大呼:“我成功了!”
居里夫人成年累月在实验室里与镭、钍、铀等放射性元素打交道。由于长期受到放射性物质的照射,居里夫人后来患了恶性贫血而死。她所发现的放射性元素镭,曾用来治疗癌症,医好了许多病人,而她自己却死在镭的手中。
某鞋厂派了两名推销员,一同飞往一个海岛开辟市场。刚下飞机,他们就了解到所有岛民从来没有穿鞋的习惯。推销员甲心里凉了半截,立即向厂里发出电报:“这里没有市场,预计他们的需求量为零!”推销员乙却惊喜万分,也立即向厂里发了电报:“市场前景广阔,他们的需求量将从零开始。”
有关严谨的
1.图大者,当谨于微。——吕近溪
2.谨于言而慎于行。——《礼记》
3.慎易以避难,敬细以远大。——韩非子
4.力胜贫,谨胜祸,慎胜害,戒胜灾。——刘向
5.人之持身立事,常成于慎,而败于纵。——方孝孺
6.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做,不驰于空想。——李大钊
7.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
9.最容易打败仗的人,是已经打过胜仗的人。——拿破仑
12.在艰苦的日子里要坚强,在幸福的日子里要谨慎。——高尔基
13.细粒之沙不能小觑,积载过多亦足以沉船。——奥古斯狄尼斯
14.微小的过失,容易成为失败的缘由,因此我们不可疏忽细节。——佚名
15.君子敬始而慎终,始终如一,是君子之道,礼仪之父也。——荀子
16.特别值得警惕的是,古来一般学者最容易患的是穿凿的毛病。——邓拓
17.大凡做一件事,就要当一件事。若是苟且疏忽,定不成一件事。——吕坤
18.由于疏忽,你会发现许多本应属于自己的发明,却署上了他人的名字。——贝纳尔
19.要养成严谨和忍耐的习惯,要学会做科学中的细小工作,要研究事实,对比事实,积累事实。——巴甫洛夫
典型论据
齐白石严谨作画——创作态度要严谨
齐白石作画,一向严谨。他画的山石花草、鱼虫,无一不是经过细心观察才下笔的,因此了解他的人和画的鉴赏家们分辨齐画真假的一个标准,就是看画上之物与真实的有无不妥之处。有一次,老舍以《芭蕉叶卷抱秋花》为题,请齐白石画一幅画。但是老人因年事已高,记不清蕉叶新拔,是向左卷还是向右卷,而北京又没有多少芭蕉可供观察,于是他遗憾地说:“只好不要卷叶了,不能随便画呀 ! ”最终没有画上蕉叶。
邓小平一丝不苟——领导人需要严谨的品格
1983 年 6 月,全国正在学习、宣传朱伯儒的事迹。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同志特地为学习朱伯儒题了词:“向朱伯儒同志学习,做一个名符其实的共产党员。”
当时,邓小平同志嘱咐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不要急于发表,应先请语言学家看看,有没有用字不准确的地方。
办公室的同志找到语言学家王力先生。王老接过写在宣纸上的题词,戴上眼镜,看过后说:“写得好。不过'符合'的'符'字目前已不再使用,如果这样使用显得不大规范,最好改成'副'字。”
邓小平同志得知此事后很高兴,马上提笔说:“再重写一张,用字不规范,这样不好。”邓小平同志又铺开宣纸,一笔一画写了起来,字迹苍劲有力:“向朱伯儒同志学习,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共产党员。”
出版物为什么要错呢——关键在于有无严谨的态度
某出版社的领导谈到这样一件事。有一次出访日本,当谈及我们中国目前对出版物编校质量规定,出版物的差错率不超过万分之一为合格品时,日本出版家对此甚感惊奇。他们除了对我们制定“差错率标准”不能理解外,还连连反问:“出版物为什么要错呢?”
日本人的话让我们很不服气。但日本出版物所达到的“精益求精”的水准,的确又令人不得不服。仅就日本讲谈社所采取的出版保证质量措施看,出版物确实不应该也不可能出现差错。讲谈社现有职工 1053 人,在机构设置上,除了有分工细密的编辑局、编辑部外,还特别设有负责审校文字与图片的校阅局。讲谈社的校阅局有 160 人,相当于全社成员的 15% 。
一点一撇重千斤——一个小疏忽铸成大错
1930 年 4 月,阎锡山、冯玉祥结成反蒋联盟,发动了讨蒋的中原大战。阎、冯两部预定在豫、晋交界处的沁阳会师,以求一举聚歼驻河南的蒋军。谁料想,冯的参谋在拟制命令时,误将“沁阳”写成“泌阳”,正巧河南南部的泌阳一地,与沁阳相隔百里。结果冯部误入泌阳,贻误了聚歼蒋军的有利时机,使阎、冯联军处处陷入被动,导致联合作战的失败。后人戏称这场中原混战是败在一撇上的战争。若不是这一撇,或许中国历史部分章节就要改写。
18 万元付东流——一点都不能放过
乌鲁木齐市粮食局挂面厂 1980 年从日本一家厂商引进一套挂面生产线,随后又花 18 万元从日本购进 1000 卷重 10 吨的塑料包装袋,袋面图案由挂面厂请人设计,样品制出后,经挂面厂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经贸厅机械进出口公司审查,交付日方印刷。 1986 年 3 月当这批塑料袋漂洋过海运到乌鲁木齐时,细心的人们发现“乌”字上多了一点,乌鲁木齐变成“鸟鲁木齐”,于是,这一点之差,使价值 18 万元的'塑料袋成了一堆废品,真是一点值万金。如果挂面厂和进出口公司的同志认真细致地检查,怎会让 18 万元付之东流呢?
火箭发射的失败——极小失误,重大损失
1992 年 3 月 22 日,我国发射美制澳大利亚通信卫星的“长征二号”捆绑火箭,点火后出现故障,故障的原因是电爆管误爆,误爆是由于点火控制电路中的一个控制点上有微量铝质多余物,接点闭合后产生高温引起爆燃,使电爆管误爆,这个事件纯属极小概率事件,整个火箭的零部件多达几十万个,但极小失误就如冯玉祥的参谋拟制命令时“多一撇”,损失和影响是不可低估的。
刘志丹的笔记本——工作要严谨
1932 年,刘志丹在陕北根据地开展工作时,总是随身携带一个笔记本,他工作深入、细致、严谨,走到哪里,调查研究就做到哪里,他每到一个村子,村里的户数、人口、劳力、成分,甚至火炕和炉灶都登记得一清二楚,他布置工作任务自然有的放矢,部下对他都十分钦佩。
输在一块马蹄铁——一点疏忽可能造成全盘皆输
1812 年,拿破仑领导的法军在滑铁卢失败后仓皇撤退,俄军骑兵乘胜追击,法军骑兵只好迎战。在试图越过一条冰河时,法军的战马突然纷纷跌倒,慌乱中拿破仑下令炮兵向敌人开炮,但是拉炮的骡马一踏上冰面也跌倒在地,俄军乘机一路砍杀过来,法军大败。战后拿破仑一调查,发现原来是粗心大意的士兵忘了给马的脚掌装上防滑的冰钉,致使装备一流的法军惨败在俄军手中。
化学家追苍蝇——发现总在细微处
本生·罗伯特是 19 世纪德国著名的化学家。他 1831 年自哥廷根大学毕业后,从事化学研究和化学教学达 55 年之久。其研究的范围涉及电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等方面,在光化学方面贡献较大,还创制了本生灯等。他在科学上能有那样出色的成就,是与他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分不开的。
有一天,他在阳光下晒滤纸,纸上有铍的沉淀物。不料就在他走开的一会儿,一只苍蝇突然飞到滤纸上,贪婪地吮吸那有甜味的沉淀物。本生大吃一惊,猛地扑上去捕捉,苍蝇却飞走了。他又是追,又是喊,惊动和吸引了好几个小学生一同来追歼“敌人”,终于把苍蝇捉住了。本生非常高兴,把已经捏死的苍蝇放进了白金坩埚,把苍蝇焚化、蒸发,最后化验、称重,确定了被苍蝇吸走的沉淀物折算成氧化铍是01毫克。他把这01毫克的重量又加到沉淀物的总数中,最后得出了元素铍的极其精确的分析结果。
恩格斯认真钻研 ——科学著作李益
23、时间的步伐有三种:未来姗姗来迟,现在像箭一样飞逝,过去永远静立不动。作者:席勒
24、人之进学在于思,思则能知是与非。 作者:(宋)朱熹
25、教育!科学!学会读书,便是点燃火炬;每个字的每个音节都发射火星。
26、幼小读书要琢磨,休怪老师批评多,生铁百炼才成钢,宝剑再快也要磨。 作者:谚语
27、要读好书,必须先打好基础,读好了基础,才能在这基础上作个别问题的研究,基础要求广,钻研则要求深,广和深也是统一的,只有广了才能深,也只有深了才要求广。
28、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
30、书是个好伙伴。它满腹经纶,却不喋喋不休。——佚名
31、知识好像砂石下的泉水,掘得越深,泉水越清。——佚名
32、书中横卧着整个过去的灵魂。
33、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诵浪读,决不能记,久也不能久也。
34、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狄德罗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
35、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警世贤文·勤奋篇》
36、磋砣莫遗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
3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佚名
38、人就象钉子一样,一旦失去了方向,开始现阻力屈身,那么就失去了他们存在的价值。
39、提防那只念一本书的人。——拉丁谚语
40、读书一是为知。读书就是为了积累知识,增长学问、见识和智慧。英国哲学家培根所说的"知识就是力量",孔子所说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讲的都是这个道理。
41、谨慎和勤奋带来好运,勤勉是好运之母。
42、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书的影响下,仿佛在火上一样,渐渐溶化。
43、为学读书,须是耐心,细意去理会,切不可粗心。为数重物,包裹在里面,无缘得见。必是今日去一重,又见得一重。明日又去一重,又见得一重。去尽皮,方见肉。去尽肉,方见骨。去尽骨,方见髓。作者:朱熹
44、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问。作者:郑燮
45、我从未知道过有什么苦恼是不能为一小时的读书所排遣的。作者:孟德斯鸠
46、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长进先读书。作者:李若禅
47、凡读无益之书,皆是玩物丧志。
48、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
49、读好书,使人丰富。一个人活着依靠直接的人生经验,然而,我们的直接生活经验往往不多,我们的经验绝大多数来自间接的人生经验。我们通过读书获得前人的间接人生经验。——肖克凡
50、年轻的作者要多读书,善于思考,一个不懂历史的人,绝不会正确的看待现在。当然,要写好作品,也离不开对技巧的学习。要扩大美学视野,广泛浏览各种流派,取其所长,为我所用,而不是生搬硬套,食洋不化……——柯岩
51、宰相必用读书人。——程允升《幼学琼林·文臣》
52、要摘要作笔记。现在人们喜欢在书的旁边圈点,表示重要,这很好,但是还不够,最好把重要的地方抄下来。 王力
53、时代变了,现在机遇比以前更多,但代价更高,人们变懒了,不愿意读书不愿意思考。一个人的时间用在哪里,是看得出来的。当代人不读书,根本不是有没有时间的问题,而是一个选择什么的问题。作者:梁文道
54、我如果不读书,就会不知。
56、愈学习,愈发现自己的无知。——[法]笛卡尔
57、籍使人们成为宇宙的主人。——[前苏联]巴甫连柯
58、你可以写出一本值得被阅读的书,或活出一个值得被叙述的人生。——富兰克林 Benjamin Franklin
59、有许多比焚书更严重的罪行,其中一个就是不读书。——约瑟夫布罗茨基 Joseph Brodsky
61、读一本好书,如品一杯香茗,书香萦绕。
62、韬略终须建新国,奋飞还得读良书。——郭沫若
63、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匆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益也。——郑板桥
64、仅次于选择益友的,就是选择好书。 [德]考尔登
65、一本饶有趣味的书可能会有无数个谬误;一本无一处谬误的书也许是一本极其乏味的书。 [英]哥尔德斯密斯
66、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
67、一本好书,可以成为我们的莫逆之交。它已往、此刻、未来对我们始终如一。——塞莫尔·斯迈尔斯
68、书籍是年少人的导师,是暮年人的护士,在冷清的时候,书籍使我们欢娱,远离一切的疾苦。——柯里叶尔
69、时机是神的雅号。 ——桑弗
70、养子莫徒使;先教勤念书。——《春联集锦》
71、明灯常作伴;益书常为朋。——《春联集锦》
73、要是童年的日子能从头返来,那我必然不再挥霍功夫,我要把每分每秒都用来念书!——泰戈尔
74、或作或辍,一暴十寒,则虽念书百年,吾未见其可也。
75、念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朱熹
76、用心读书,是为了制止成为不顶用的人。 ——[尼]哈吉?阿布巴卡?伊芒
77、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辅佐下,成立本身的思想。 ——[法]鲁巴金
78、念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诵浪读,决不能记,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朱熹《训学斋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