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名言 > 文章内容页

敬业与乐业名言大全

来源:励志帝 日期:2023-03-01 00:20:42 分类:励志名言 阅读:

《敬业与乐业》一文的作者梁启超(1873年—1929年),是我国近代著名思想家、维新派领袖、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省新会人,与其师康有为一起领导了“戊戌变法”。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他一生勤奋著述,至死不辍,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

1922年,梁启超先生在对上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中,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生活原则,虽然时间已经过去八十二年了,但他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同学们,在你们的学习生活过程中,是否能做到全神贯注,无旁骛呢?怎样才能把学习生活当作一件乐事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梁启超先生的《敬业与乐业》一文仔细领会吧。

这篇讲演词的开头交代了题目的

15、《岳阳楼记》宋代文学家范仲淹选自《范文正公集》

16、《醉翁亭记》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

17、《满井游记》明代文学家袁宏道与其兄袁宗道,其弟袁中道并称“公安三袁”

九上册

1、《谈读书》作者英国哲学家、作家培根,著有《随笔》。

2、《智取生辰纲》选自《浒》,作者元末明初小说家施耐庵,主人公杨志。

3、《杨修之死》选自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三国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

4、《隆中对》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作者晋朝史学家陈寿。

5、《范进中举》选自我国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作者清代小说家吴敬梓。

6、《香菱学诗》选自《红楼梦》。作者清代小说家曹芹。

7、《陈涉世家》选自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作者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迁。

8、《唐雎不辱使命》节选自西汉末年刘向整理编辑的国别体史书《 战国策 》。

9、《雨说》台湾诗人郑愁予

10、《蝈蝈与蛐蛐》英国诗人济慈《夜》俄罗斯诗人叶赛宁

11、《敬业与乐业》作者梁启超,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著名的“戊戌变法”著有饮冰室合集。

12、《致女儿的信》作者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13、《不求甚解》作者当代作家马南邨,是邓拓的笔名,著有《燕山夜话》

14、《出师表》作者三国诸葛亮

15、温庭筠唐范仲淹宋苏轼宋李清照宋辛弃疾宋

九下册

1、《乡愁》作者台湾诗人余光中。

2、《我这土地》作者诗人艾青

3、《黑人谈河流》作者美国诗人休斯。

4、《变色龙》作者俄国作家契诃夫,主人公:警官奥楚蔑洛夫。代表作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

5、《威尼斯商人》作者英国戏剧作家莎士比亚塑造了一个吝啬鬼形象——夏洛克。

6、《音乐之声》的作者是美国剧作家勒曼,主人公玛丽亚。

7、《曹刿论战》选自《左传》,这是战国时期的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

8、《关雎》《蒹葭》选自《诗经》,是我国最早的

9、《我爱这土地》作者是浙江金华人艾青代表作《大堰河-我的保姆

10、《我用残损的手掌》作者戴望舒,生于杭州,诗人。

11、《祖国》俄国诗人莱蒙托夫《黑人谈河流》美国诗人休斯

12、《蒲柳人家》当代作家刘绍棠。

13、《热爱生命》美国小说家杰克·伦敦

14、《那树》作家王鼎钧

15、《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我所欲也》选自《孟子》,作者孟子,儒家经典之一,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

16、《公输》选自《墨子》,春秋战国时期墨家学派创始人。

17、《惠子相梁》《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选自《庄子》

18、《邹忌讽秦王纳谏》选自《战国策》

19、《愚公移山》选自《列子》

近几年中考对文学常识的考查,侧重于课本上的重点作家及其作品。另外,成语出处、重点文章内容和写作特色、精彩片段、

(1)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和

(2)了解现行教材所涉及的古今中外著名作家及其作品;

(3)了解现行教材涉及的文学流派及中外著名作家的国别及代表作;

(4)了解现行教材涉及的作品中著名的文学典型;

(5)了解现行教材有关作品涉及的文化常识等。

【应对技巧

文学常识主要是考查考生对课文所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以及作品内容、作品人物的识记情况和相关文体知识、文化常识的了解情况。考生平时要以课文为依托,作相应的知识。同时还要与名著阅读配合起来进行。因为文学、文化、文体常识是与名著分不开的。

文学常识也是中考积累与运用的必考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作家的生活年代、朝代(外国作家的国别);

2.重要作家的作品及出处;

3.作品中的主要人物与性格

4.与课本相关的内容,包括诗文内容、写作目的。

对于文学常识的复习,考生要以基本篇目所涉及的古今中外重要作家、作品为主,可将众多的作家、作品按古代、现当代、外国三个方面分类整理,再列出表格,将作家姓名(字号)、朝代、作品、出处、作家简介或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名句都网进去,力求全面。复习可与“诗文背诵默写”部分结合起来。除此之外,文学常识的复习方法还有:

1.穿针引线法。

零散的文学常识就像是没有穿好的一大把针,只要有一根线将它们贯串起来,这些文学常识就显得非常系统了,这根线可以是时间、空间、风格、内容等等。例如:记忆中国古代文学史,可以以内容为线索,用这条线串起各个朝代的文学现象这些针,例如,韵文类:诗经——楚辞——乐府民歌——唐诗——宋词——元曲;散文类:尚书——先秦散文——六朝陶渊明散文——唐宋八大家——明初诗文三大家(宋濂、刘基、高启)——明中叶唐宋派(归有光)——明末公安派(三袁)——清代桐城派(姚鼐、方苞、刘大櫆)什么时候想记忆文学常识了,就先拉一条长线,一根针一根针地穿过去,哪根针(朝代作家作品)穿不过去了,就停下来,细细地查究竟什么原因,该补的补上了,就可以继续穿,这样既快又能随时检查自己的记忆情况。

2.联想法

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比如:记忆屈原时,由屈原想到他的作品《离骚》,又因《离骚》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想到西方浪漫主义三大家:雪莱、雨果、拜伦。这样举一而反三触一而发十,能较系统地记住许多知识。经常这样记忆,也有利于联想能力提高

3.积少成多法。

文学常识内容多,涉及面广,短时间内是没有办法全部记下来的。心理学认为,记忆由四个环节组成:识记、保持回忆和再认。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影响到记忆的质量,考生记不住是因为保持不够,如何才能很好地保持呢?心理学上有一条著名的遗忘曲线,它告诉我们,识记后最初一段时间遗忘较快,以后遗忘逐渐减慢,稳定在一个水平上,所以要保持识记的内容就应该在识记后及时复习。

4.口诀法。

考生平时背诵诗文时有这样的

汉代文赋,首推贾谊。刘向司马,《战》《楚》《史记》。班固《汉书》,断代开启。魏晋建安,三曹领先。父有乐府,《神龟》《蒿》《观》。曹丕《燕歌》,《典论》批评。子建七步,五言奠基。《鲁迅全集》,著作颇丰。小说有三,《彷徨》《呐喊》。旧事新说,《故事新编》。中学课本,除了《祝福》,皆入《呐喊》。散文一部,《朝花夕拾》,另加《野草》,略带诗体。杂文十六,《热风》与《坟》,《华盖》二集,《而已》《三闲》,再多《二心》《南腔北调》《伪自由书》《准风月谈》,三《且》二《集》,文学花边。

近几年的中考题,考查范围较广泛,要求考生按时代了解我国古代、现代文学中的作家、作品,按国籍了解外国的著名作家及其代表作品,熟悉基本篇目文学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和作品出处及评价掌握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的基本特点和要求,掌握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的一般体裁常识的阅读要求,掌握应用文的特点和写作格式,以及常见常用的文化知识。

【真题讲解】

1.(2010年山东省中考语文试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说》一文的作者是我国唐代文学家韩愈,他是我国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

B.《杨修之死》选自清代小说家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

C.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在《傅雷家书》中心孤诣地教导儿子,他希望儿子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艺术家”。

D.《童年》是苏联作家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这部小说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考生对重要作家、作品及有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这是文学常识类试题最常见的.考查题型。此道试题的解误方略是牢记教材涉及的重要作家的相关情况。看完此题,不难发现B项表述错误,因为罗贯中是元末明初著名的小说家。

参考答案:B

2.(2010年山东省聊城市中考语文试题)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唐宋八大家”是指包括韩愈、苏轼、欧阳修、曾巩在内的八位著名文学家。

B.我国古典名著中很多文学形象除名字外还有别称,如:贾宝玉——怡红公子;宋江——及时南;诸葛亮——卧龙;孙怡空——弼马温。

C.“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行书第一”而唐代颜立卿的书法对后世影响也很深远。有“学书当学颜”之说。

D.春节雨水、惊蛰、清明冬至都是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

解析:本题是对文学常识中节气的考查,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考生平时稍加留意,便会知道春节不属于二十四节气,故选D项。

参考答案:D

3.(2010年四川省自贡市中考语文试题)下列文字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堂吉诃德》的作者是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

B.鲁迅的《孔乙己》和《故乡》都是短篇小说。

C.《关雎》和《蒹葭》是《诗经》中歌咏纯真爱情的爱情名篇。

D.“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是崔颢《黄鹤楼》中的名句。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考生对重要作家、作品及有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只要平时留心,考生便会很快判断出D项中“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是白居易《塘湖春行》中的名句,而不是崔颢《黄鹤楼》中的名句。故选D项。

参考答案:D

4.(2010年北京市燕山中考语文试题)下列作家、作品均为同一朝代的一项是()

①《陋室铭》②《望岳》③《过零丁洋》④《行路难》⑤王安石⑥王维⑦陶渊明⑧苏轼

A.①②④⑥B.③⑤⑥⑧

C.①④⑥⑦D.②⑤⑦⑧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考生对重要作家、作品及有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作为此类文学常识题,只要平时牢记在心,考生便会很快判断出①刘禹锡②杜甫④李白⑥王维都是唐朝,均为同一朝代;而③文天祥⑤王安石⑦陶渊明⑧苏轼中,王安石、苏轼是北宋诗人,文天祥是南宋人,陶渊明则是东晋诗人。故选A项。

参考答案:A

5.(2010年重庆市中考语文试题)下列选项中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朱自清的《背影》中,父亲的背影虽已远去,却永远地定格在了作者的泪光中。

B.在德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里,韩麦尔先生书写了一曲悲壮的爱国主义之歌。

C.“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在国难当头、山河沦陷的年代,诗人艾青抒发了他对祖国——大地母亲最深沉的爱。

D.小说《孔乙己》中,鲁迅把旧中国浓缩为一个鲁镇,把焦点聚集在咸亨酒店,把悲剧演绎在街边的柜台旁,把炎凉的世态投影到孔乙己身上。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所学文学作品的正确理解能力。要做对此题,只要考生在平时学习和复习中,对重点的作家作品做到正确理解和重点把握即可。结合此题,可运用排除法,故选B项。

参考答案:B

6.(2010年重庆市綦江县中考语文试题)下列各项中作家、作品及相关信息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鲁迅——《故乡》——小说

B.苏轼——《小石潭记》——北宋文学家

C.余光中——《乡愁》——台湾诗人

D.都德——《最后一课》——法国作家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考生对重点作家作品的识记能力。在考生平时记忆的基础上,可运用排除法,B项中的《小石潭记》是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而不是苏轼的,故选B项。

参考答案:B

【综合训练】

1.下列文学常识的内容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陈涉世家》——司马迁——西汉

B.《范进中举》——吴敬梓——明代

C.《藤野先生》——鲁迅——《朝花夕拾》

D.《变色龙》——契科夫——俄国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初唐“四杰”是指杜牧、王勃、骆宾王、王维。

B.普希金,俄国诗人,俄罗斯近代文学的奠基者。

C.“燕雀安知鸿鹄之志”选自司马迁的《陈涉世家》。

D.蒲松龄,清代小说家。他的代表作《聊斋志异》是我国古代优秀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3.下列作家均为同一朝代的一项是()

①王维②王安石③苏轼④吴敬梓⑤柳宗元⑥欧阳修

A.②⑤⑥B.②③⑥

C.①③④D.①④⑤

4.下列文学常识表达正确的一项是()

A.鲁迅,原名周树人,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

B.朱自清,现代著名散文家,初中阶段我们学过他的《春》《背影》;余秋雨,当代著名散文家,我们学过他的《信客》。

C.司马迁,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他创作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史记》;司马光,北宋史学家,编有纪传体通史《资治通鉴》。

D.契诃夫与莫泊桑均是法国著名作家,他们与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5.“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朝赵翼的这首诗中,“李杜”指的是唐朝的_______和_______,“风骚”是指_______里的_______和_______里的_______。

6.我国古典四大名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被称为我国古代长篇小说现实主义高峰的作品是_________,因假托故事刻于一块补天,又名_________。

7.莫泊桑是____国著名文学家,他的批判资本主义人与人之间金钱关系的名篇是_________。

8.高尔基是_____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无产阶级艺术最杰出的代表,他的散文诗_________中讴歌了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

9.文学常识填空。

(1)“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是我国的古典文学名著_________的开卷诗。

(2)《醉翁亭记》的作者是宋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__________。

(3)一个人如果能像英国作家________笔下的鲁滨逊那样在困境积极主动、保持尊严活着,就不仅值得,而且是足以自豪的。

10.下面对文学常识和名著内容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都出自鲁迅的小说集《朝花夕拾》。

B.《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的早期作品,是一部具有极大社会讽刺性的喜剧。

C.《格列佛游记》讲述的是英国船医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以及马国等地的经历。

D.《伊索寓言》中《乌龟和老鹰》的故事通过乌龟非要学飞翔不可,结果摔死的悲剧,说明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规律性,不可违背规律。

11.下面对作家作品的描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读<堂吉诃德>》的作者是德国著名诗人亨利希·海涅。

B.唐代王湾的《次北固山下》、杜牧的《夜雨寄北》和元代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都是表达思乡之情的名篇。

C.杜甫、白居易、李清照都是唐代著名诗人。

D.《小石潭记》的作者是宋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

12.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敬业与乐业》选自《饮冰室合集》。作者梁启超。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著名的“戊戌变法”。

B.《范进中举》节选自《儒林外史》。《儒林外史》是我国宋代一部中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C.《我用残损的手掌》是诗人戴望舒的作品。《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曾因此而赢得了“雨巷诗人”的雅号。

D.小说《变色龙》是俄国作家契诃夫的作品。他的代表作有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剧本《万尼亚舅舅》等。

13.名著阅读。

(1)A果举扇,径至火边,尽力一扇,那山上火光烘烘腾起,再一扇,更着百倍;又一扇,那火足有千丈之高,渐渐烧着身体。

上面文段节选自一部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文段中的A指的是______(人物),请再写一个与A相关的故事情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鲁迅在他的作品中曾不止一次写到“长妈妈”,除了《阿长与<山海经>》外,你还在哪篇文章里认识了她?鲁迅在该文中提及了关于“长妈妈”的什么事情?

14.“你以为我是机器而没有感情吗?你以为我、低微、矮小、不美,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心灵和你一样,我的心也和你完全一样,……我们站在上帝的面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这段节选表现了女主人公怎样的性格?

15.如果没有借得东风,孙刘联军就无法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所谓“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在《水浒传》“智取生辰纲”一回中,好汉们的取胜也与巧妙利用“天时”有关,请你说说当时的“天时”是怎样的。

16.在《格列佛游记》中,“我”获得自由两个星期后,小人国的内务大臣告诉“我”:“在外国人看来我们的国势显得很昌隆,实际上却被两大危机所苦。”请问这两大危机是什么?

17.在《骆驼祥子》中,祥子有一个最大的梦想,后来发生的诸多事情使他的梦想最终破灭了。请说出祥子最大的梦想是什么?并说出导致他梦想破灭诸多事情中的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