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情于山水之间唯美句子
NO.1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NO.2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NO.3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聂夷中《咏田家》
NO.4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陆游《病起书怀》
NO.5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NO.6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扬子江》
NO.7 寸寸山河寸寸金,瓜离分裂力谁任。——黄遵宪《题梁任父同年》
NO.8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NO.9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NO.10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NO.11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NO.12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NO.13 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陆游《金错刀行》
NO.14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NO.15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韩愈《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
NO.16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NO.17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NO.18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曹操《蒿里行》
NO.19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NO.20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NO.21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
NO.22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NO.23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NO.24 青山看不厌,流水趣何长。——钱起《陪考功王员外城东池亭宴》
NO.25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NO.26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
NO.27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戴叔伦《塞上曲二首》
NO.28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NO.29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
NO.30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NO.31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NO.32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NO.33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NO.34 归老宁无五亩田,读书本意在元元。——陆游《读书》
NO.35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
NO.36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NO.37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夏完淳《别云间》
NO.38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NO.39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NO.40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NO.41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于谦《咏煤炭》
NO.42 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谢灵运《初去郡》
NO.43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
NO.44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NO.45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NO.46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杜牧《山行》
NO.47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NO.48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NO.49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NO.50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NO.51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王维《汉江临泛》
NO.52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NO.53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寻隐者不遇》
NO.54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NO.55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NO.56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NO.57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NO.58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悯农》
NO.59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NO.60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
NO.61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NO.62 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张养浩《双调令》
NO.63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NO.64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李纲《病牛》
NO.65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NO.66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NO.67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NO.68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NO.69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屈原《国殇》
NO.70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
NO.71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NO.72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NO.73 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NO.74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咏鹅》
NO.75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NO.76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可人总是这样,在失去之时才后悔当初没有好好珍惜眼前美景,只留下唉声叹气,抱怨当时的无知。
文中作者在兰亭集会上情绪愉悦,此时的他却突然领悟到,快乐时光的短暂。“死生亦大矣”证明了王羲之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我想每个人都期望“好景常在,好花常开”,王羲之也不例外,他也想留住此刻,尽情地享受在“生”的乐趣中,和志同道合的人畅谈志趣抱负;但是同时代有的人却随着自己的性情、爱好,不受拘束,放纵无羁的生活,这是他们所追求的。()当他们沉浸在自得、愉悦时,衰老却在背后不知不觉地到来,于是,人们感叹人生无常。有心智生活的作者更是感到悲痛,他明白只有珍惜此刻的生命,因为他无法改变下一刻的事态变迁。
对人生的倔强执着,对死的厌恶排斥是人所共有的感情,我们痛恨时间的一去不复返。哪怕是回头看看走过的足迹的机会都没有,它无情地朝着没有尽头的终点走去,一路上,留下多少人悲哀的泪水,痛苦的呻吟,它也不闻不问,只是冷酷的走着,把我们甩在一边。
为什么人会有生老病死?为什么我们不能够掌控命运?好想永远停留在此刻,这幸福的瞬间,然后把所以令人烦恼的东西都赶走,只留下完美的。
但我们只有无奈地摇头。
兰亭集序读后感四
轻轻地打开书本,我的心跃入了文字中,来到了另一个世界。
会稽山阴。兰亭。置身于崇山峻岭之中,四周是一片高高的茂密的竹林,清清的流水匆匆而过,“叮咚叮咚”,他在和我说一个故事。一代书圣王羲之,在那里写下了“遒媚劲健,绝代更无”的序文,一个个“飘若游云,矫若惊龙”的字,仿佛有了生命。
我想王羲之是一个“怕死”的人。因此,他更加珍惜生命,珍惜眼前的完美的事物。为了使自己的生命更加充实,他“尝极东方,寄情于山水之间”,又临池学书,创造出“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的行书。王羲之陶醉于山水,书法之时,定是十分快然自足,忘记了时间的流逝。
那么,如此短暂的一生,不是更加迫近死亡了吗?不是这样的。对他来说,虽然时间匆匆而逝,但并不是什么也没有留下。正如流星一般,很快便消逝了,却擦出极其夺目的光芒!珍惜时间,并不是珍惜时间本身,把时间当成宝贝一样,而是珍惜生命,怜惜如何度过时间。无所事事的人感觉时间是漫长的,他们似乎有了更长久的生命。但是,他们就像纸上的一条长长的线,单薄而苍白!
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他告诉了我们如何看待死亡。而看了《兰亭集序》之后,我明白了自己该如何活着。正如泰戈尔所说:“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想起自己以前,不知蹉跎了多少时光。以前坐在电脑旁边,几个小时不停地玩着游戏,还津津有味,不亦乐乎;以前和同学们出外游玩,吃喝打闹,还以为年轻便是如此;以前坐在桌子旁,对着书本一筹莫展,还觉得时间是如此漫长……我真为自己感到羞愧!
人生无常,时不我待!清晨的阳光洒进窗子,请不要用昨夜的梦拒绝她,我们就应用朗朗的读书声回报她灿烂的笑;五彩缤纷的网络世界向你招手时,请不要轻易地把整个身心投入她的怀抱,我们就应友好地和她握握手;当你想亲近大自然的时候,请不要带着喧闹同行,静静的一个人,大自然才会向你展示她的全部魅力……
“花开时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时间如白驹过隙,在时间的长河里,我们是激起千层大浪,还是默默无闻,随之而逝?完美的生命是易逝的,我们就应珍惜眼前,珍惜生命的一分一秒。
一条单薄而苍白的线已经成了过去,此刻我们要用生命绘出一幅唯美的画卷――一朵灿烂的夏花!
兰亭集序读后感五
“花开时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时间如白驹过隙,在时间的`长河里,我们是激起千层大浪,还是默默无闻,随之而逝
景趣之美:《兰亭集序》属写景抒怀之作,但其真正描述自然风景的语句并不多。原因在于作者写景的追求,不在景而在趣,不为形而为意,不重实而重虚,即以最少的笔墨,创造一种最能体现自我审美追求、最便于抒发独特情理的清淡脱俗而又空灵虚净的意境。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急湍,映带左右”。“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这便是文章第一段、也是全文最迷人的有关自然风景的两句描述。前句不写水美山肥、青山叠翠,也不写绿水白浪、彩石丽鱼,而是避开一切具体的色彩,用最简洁的线条、最少的笔墨、最清淡的语言,极写山高林茂竹修长、水清流激映兰亭的和谐与疏朗。
水是山的灵魂,山是水的骨肉。唯其水美,方使林茂竹秀;缘何山崇岭峻,只因清流映带。正如某些古代山水画一样,看似无色,其实有意,看似简单,其实搞笑,这既是作者独特的审美意趣之所在,也是时代审美精神的体现。魏晋时期,思想界崇尚老庄,高谈玄理,在山水描述中,往往表现为一种清淡空灵的意象美。后句写天气与风力的描述更突出了人对自然的一种感悟与亲近,实中有虚,虚中有实。其景中清净淡雅,舒适宜人的灵性美,绝非鸟语花香、虫鸣蝶舞的艳丽与欢快所能比及。
这种以少胜多、以虚当实、以简驭繁的写法,除了表现作者的审美趣味而外,更重要的是以留白的方式,为兰亭盛会中曲水流觞的禊祓之事带给了一个适宜的背景,有利于把读者的注意力引向文章整体情趣与理趣的阐发。这也是作者写景的意趣之所在。
情趣之美:从文章的整体结构来看,本文情感呈现一种动态的变化过程,而且“乐”“痛”“悲”“感”有张有弛,情趣超凡。作者写景记事,意在抒情。流觞曲水,畅叙幽情,其乐融融,自不待言;天朗气清,游目骋怀,仰观俯察,亦视听之娱。这是人在自然美景面前所产生的生理上的一种快感,是一种比较浅的感官享受,当属一种本能的体现,所以作者感到“信可乐也”。比这种自然的情趣美更深的是一种人生社会的情趣美。无论静躁,无论内外,人之相与,欣然所遇,快然自足,事过境迁,感慨万千。由此及彼,不难想象,人之一生,修短随化,终归于尽。抛开一切的事务,无论多大的情怀,应对无奈的死生,孰不觉其痛哉!
这种生命的感悟,表面看来与前文之乐截然相反,其实,这正是由耳目之乐联想到了人世间的一切快乐及其快乐过后的感慨,并紧承其怀,想到死生,顿生痛感,此等情怀,绝非俗人所感。
第三段先言“悲”,后得“感”。“悲”不是简单地对前文“死生亦大矣”的痛感的强调,而是为人类永远无法超越的认识上的局限性而感到悲伤。具体说来,包含两层意思。不明白为什么昔人兴感之由与自己能如符契一般相吻合,因此只能临文嗟悼,叹息不已,此其一也。明知时人崇尚的老庄思想中视生死为同一是荒诞和虚幻的,可后人依然会和今人有同样的感慨。
文中“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觞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许多人以为此处之悲仍为死生,其实不然。那里的“悲”系指人类对死生认识上的局限性,即对当时社会文人士族借老庄思想来逃避现实,逸情山水,麻醉自己,漠视生命的态度,而且这种无法摆脱的认识上的局限性古今同一,此为其二。
结尾的“感”出自“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由“悲”类推而来。正因为古人和今人在认识上有不可抗拒的共性,所以兰亭盛会的诗文也将使之后的读者产生同样的感触,即情感上的共鸣。文情至此,作者的“悲”与“痛”就应说已经被“感”所代替,转变为一种相对平和舒缓,甚至趋于欣慰或愉悦的状态,进而使文章的情感走向与开头的“乐”产生呼应的迹象,使文章感情境界得到升华,较之前文的视听之娱,当属难得的精神享受或超凡的情趣转化。
理趣之美:理趣之美,在于文章二三段快然自足、倦然有感和临文嗟悼、世殊致一中所蕴涵的人生哲理与人文价值。
1、夕阳山外山,春水渡边渡。
2、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3、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5、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6、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7、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9、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10、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11、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12、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13、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14、山中有桂花,莫待花如霰。
15、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16、泰山嵯峨夏云在,疑是白波涨东海。
17、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8、百川沸腾,山冢碎甭。高谷为岸,深谷为陵。
19、朱实山下开,清香寒更发。
20、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2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2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23、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24、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25、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6、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27、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28、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29、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30、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31、日映青丘岛,尘起邯郸陆。江移林岸微,岩深烟岫复。
32、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欲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
33、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
34、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35、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36、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37、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38、自有山泉入,非因采画来。
39、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40、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41、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4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43、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44、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45、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46、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47、借问襄阳老,江山空蔡州。
48、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49、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50、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51、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52、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53、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54、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5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56、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57、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58、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59、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60、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6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62、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63、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64、旦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
65、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66、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67、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68、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69、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70、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