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合之众经典语录插画
——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
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备感安全的归属感。
《乌合之众》
——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
对历史而言,个人命运可能隐藏在很小的一个小数点里,但对个人而言,却是百分之一百的人生。
《乌合之众》
群体在智力上总是低于孤立的个人,但是从感情及其激发的行动这个角度看,群体可以比个人表现得更好或更差,这全看环境如何。一切取决于群体所接受的暗示具有什么性质。……群体固然经常是犯罪群体,然而它也常常是英雄主义的群体。正是群体,而不是孤立的个人,会不顾一切地慷慨赴难,为一种教义或观念的凯旋提供了保证;会怀着赢得荣誉的热情赴汤蹈火……这种英雄主义毫无疑问有着无意识的成分,然而正是这种英雄主义创造了历史。如果人民只会以冷酷无情的方式干大事,世界史上便不会留下他们多少记录了。
——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
能够感觉到的现象可以比作波浪,是海洋深处我们一无所知的那些乱象在洋面上的表象。
——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
令人难忘的历史事件,只是人类思想无形的变化造成的有形的后果而已。
——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
孤立的个人很清楚,在孤身一人时,他不能焚烧宫殿或洗劫商店,即使受到这样做的诱惑,他也很容易抵制这种诱惑。但是在成为群体的一员时,他就会意识到人数赋予他的力量,这足以让他生出杀人劫掠的念头,并且会立刻屈从于这种诱惑。出乎预料的障碍会被狂暴地摧毁。人类的机体的确能够产生大量狂热的激情,因此可以说,愿望受阻的群体所形成的正常状态,也就是这种激愤状态。
——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
——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
——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
个人一旦成为群体的一员,他所作所为就不会再承担责任,这时每个人都会暴露出自己不受到的约束的一面。群体追求和相信的从来不是什么真相和理性,而是盲从、残忍、偏执和狂热,只知道简单而极端的感情。
——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
《乌合之众》
我们以为自己是理性的,我们以为自己的一举一动都是有其道理的。但事实上,我们的绝大多数日常行为,都是一些我们自己根本无法了解的隐蔽动机的结果。
李敖微博语录
1. 古人误落尘网中,仿佛预见了网中有尘。我认识一位可爱的女人叫徐开尘,她的名字真好,尘是可以开的。现在天下大乱了,阿猫阿狗都会舞文弄墨了,康熙都低级趣味了。好吧,如凯撒所说:veni, vidi, vici. 我来了、我看见了、我征服了。
陈丹青语录
1、我讨厌中国人对明星的心态,复杂、阴暗。从古到今都是这样,对戏子的心态,暗中巴望人家出事儿,心理上满足。2、你可以看点新闻。相信不相信,随你。陈丹青谈电视3、文凭是为了混饭,跟艺术没什么关系。
最新说说
1、生活的最高境界:珍惜自己的过去,满意自己的现在,乐观自己的未来。2、真正的幸福就是,你只有放过曾经的自己,才能享受眼前的快乐。3、这一生,我们要经历许多事情,总有不舍的一页,那么深,又那么暖。
1、有的人说不清哪里好但就是谁都替代不了姚若龙《遗失的美好》2、我怀念的是争吵以后,还是想要爱你的冲动。姚若龙《我怀念的》3、如果他总为别人撑伞,你何苦非为他等在雨中。姚若龙《分手快乐》4、原来人会变得温柔 是透彻的懂了 。
1. 这世界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2. 我们这个行业,卖身卖艺卖青春,用欢笑泪水,献爱与自由。从未巧取豪夺,鱼肉乡里,干过什么伤天害理之事。演好了,鞠躬拜票谢观众,演砸了,诚惶诚恐不成眠。
1. 八一建军节,为你吹响祝福集结号:首先进行短信突击,占领友情至高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你送出诚挚问候,幸福已亮剑,好运正向你垂直降落!2. 八一到了,送你军人的气魄,愿你事3. 八一到了,为了与军同乐,送你枚陆军勋章,祝你...
1、如果你执意骗我,那请骗我一辈子,直到我生命的最后一天,都让我觉得我是你唯一爱的人。2、青梅枯萎,竹马老去,从此我爱上的人都像你3、如果你回头了就能看到身后的我可我们却彼此错过4、我们的路途,亦不过是在一个毫无意义的地上演...
查看更多>>
1、如果说,我们的意识是浮在海面上的可见冰山的话,那么,潜意识才是沉陷于暗黑海洋之中的巨大冰体。
2、所有有意识的行为,都只不过是遗传基因控制下的无意识深渊中的隐秘心理活动。
3、群众的叠加只是愚蠢的叠加,而真正的智慧却被愚蠢的洪流湮没了。
4、处于群体中的个人会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正义”力量,对他们来说群体就是正义,数量就是道理;即或不然,群体中的人也会有一种“法不责众”的想法,因而在他们的行为时表现得理直气壮。
5、但是当群众中的每一个人处于孤零零的单独个体的时候,后天的教育与内心的良知都在对他起着约束作用,他知道自己必须要对自己的这种本能行为加以控制。
6、单独一个人必须要为他的行为承担责任——法律上和道德上的。但是,群体则不然,群体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群体就是法律,群体就是道德,群体的行为就是天然合法的。
7、有的时候,那些最不明确的词语,引起的反响反而最大。
8、一个被群体情绪传染的人会感觉到自己前所未有的强大,他的行动完全听凭另一种陌生的力量所主宰。
9、在群体中,任何一种感情和行动——只要这种感情与行动不合常理——都会很容易传染开来,其程度之强,足以让一个人随时准备为另一个他毫不相干的人做出牺牲。
10、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必然地被群体情绪所传染——但如果他没有感受到这种情绪的话,那么他就会沦为群体感情的敌对方。
11、群体只接受暗示力量的影响。
12、群体中的人做事时有着明确的目标,但是他们却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13、群众中的人甘心被各种激烈的言辞和虚假的形象所打动,他们信奉在理智尚存的情况下决不会相信的一切。
14、正是群体,他们会为任何一种信仰——哪怕这种信仰他们从未听闻——而不惜血流成河。
15、群体相信一切不可能的事情,相信一切不合逻辑的事情,相信一切不合情理,相信一切不存在的事情,但唯独——不相信现实生活的日常逻辑。
16、群体的特点:每一个人的个性消失,他们的感情与思想都在关注同一件事。
17、只有在小说中,一个人的性格才会一生不变。
18、孤独的个人具有主宰自己的反应行为的能力,群体则缺乏这种能力。
19、他们不会接受一个与他们意愿不一致的现实。如果现实不符合他们的意愿,那么他们就会采取过激手段对现实的秩序发出挑战。
20、一旦群体形成,他们就会急切之中期待着点什么,无论是什么,只要能够让他们行动起来,他们就会欣然接纳。如果没有明确的指示,那么他们就在自己的群体无意识中创造出来。
21、群体想要的只是能够满足他们需要,打动他们心灵的人。
22、这些所谓的英雄或暴君,从来就未曾在真实存在过,他们只是人们为了满足心理需要而杜撰出来的产物。
23、群体总是对强权俯首帖耳,却很少为仁慈心肠所动。
24、群体可能会渴望着改朝换代,为这样的变革,他们甚至不惜发动暴力革命,然而革命并非是为了改变深层的东西,只是群体发泄情绪的手段而已。
25、群体对一切传统事物、传统制度,都有着绝对的迷恋与崇敬;它们对一切有可能改变自身生活基本状态的新事物,有着根深蒂固无意识的恐惧。
26、群体推理的特点,是把彼此不同,只在表面上相似的事物搅在一起,并且立刻把具体事物普遍化。
27、无论是独立的个体还是群体,一旦他们丧失了思考和推理能力,那么他们对自己的认识就变得十分模糊,甚至不认为世界上还有什么办不到的事情。
29、所有的屠杀命令,固然可以由君王来发布,却必须由群体的灵魂来贯彻。
31、时间是世界万物的真正创造者。时间也是世界万物的唯一毁灭者。
32、在特定时刻对一个民族有益的制度,对另一个民族也许是极为有害的。
33、哲学不管进步了多少,到目前为止,它还没有为人们提供一个能够让他们沉迷的愿景。永远是谬误而不是真理,在推动着民族的进化。
34、只有最极端的人,才能成为领袖。
35、在群体的灵魂中占上风的,并不是对自由的要求,而是当奴才的欲望。
36、犯罪总是犯罪,一旦一桩罪行被实施,那么就绝对没有高尚与卑劣的分别,至少对被害者来说,群体犯罪与普通犯罪所带来的'伤害是一样的,而且前者往往更为严重。
37、表面自由的增加必然伴随着真正自由的减少。
38、不管是什么信念,即使已经得到了普遍承认但仍摆脱不了虚无的特征。唯一能让它持续存活的方法就是,它不能接受理性的思辨。
39、不管哪个民族都明白普遍信念的重要性,一旦这种信念消失了,这个民族就会走向衰亡。
40、人类在一千多年的时间内,不想知道别的什么,只想在绚烂的梦境中寻找希望。
41、民族的团结和强盛,这样的品格会随种族理想的消亡而消亡。
42、这个种族的才智会随着古老理想地丧失而完全消失。种族散乱成一群独立自处的个人,他们一个个重新回到原始的野蛮状态,即一群乌合之众。
43、对所有民族而言,追求理想可以使它从野蛮状态走到文明状态。然后,一旦这个理想变得落后,失去优秀的品质时,就会走向衰落甚至灭亡。这是一个生命循环的过程,是任何一个民族都必须要经历的。
44、由于主导性的力量并不存在,还有基本信仰的毁灭,最终的结局就是人们所有的观念无不存在深刻的分歧。
47、一个种族的衰弱有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支撑种族生存的理想基石先坍塌下来。
48、一个民族的强盛和另一个民族的衰微,与社会政治制度没有任何关系。每个民族都由它们自己的特性决定,所有那些不能与这种特性相配的制度,都只能算是借穿了一下别人的衣服。
49、人大多数时候都保持自己的特性,只是偶尔会组成群体。只要是群体产物,不管他是什么性质的,都比独处的个体的产物要低劣得多。
50、一个民族在什么样的范围内互动,机遇如何去把握,都由这个本性来决定。
内容简介: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是解析群体心理的经典名著,虽然是一部学术性著作,但语言生动流畅,分析鞭辟入里,入木三分。因此,《乌合之众》一经问世,便广受欢迎,已被译成十几种语。《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颠覆了人们通常对群体的认识,将群体的特点剖析得淋漓尽致,让人先是惊异,后是佩服。
作者层层分析,逐步推进,明确指出个人一旦融入群体,他的个性便会被湮没,群体的思想便会占据绝对的统治地位,而与此同时,群体的行为也会表现出排斥异议,极端化、情绪化及低智商化等特点。进而对社会产生破坏性的影响。
《乌合之众》是社会心理学领域中最具影响力的著作,深刻思考群体行为并意欲有所作为的人们都应该读读这本书。
著者简介:
古斯塔夫·勒庞(1841-1931),法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社会学家、群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以对群体心理特征的研究而闻名于世,被后人誉为"群体社会的马基雅维利"。勒庞早年在巴黎学医,并获得了博士学位,毕业后周游列国,晚年开始研究心理学,并在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写下了一系列心理学著作,如《各民族进化的心理学规律》《法国大革命和革命心理学》《战争心理学》等,其中以《乌合之众》最为著名,被翻译成近二十种语言,至今仍在国际学术界有广泛影响。
作品目录:
勒庞《乌合之众》的得与失
作者前言
导言:群体的时代
第一卷群体心理
第一章群体的一般特征
第二章群体的感情和道德观
第三章群体的观念、理性与想象力
第四章群体信仰所采取的宗教形式
第二卷群体的意见与信念
第一章群体的意见与信念中的间接因素
第二章群体意见的直接因素
第三章群体领袖及其说服的手法
第四章群体的信念与意见的变化范围
第三卷不同群体的分类及其特点
第一章群体的分类
第二章被称为犯罪群体的群体
第三章刑事案件的陪审团
第四章选民群体
第五章议会
民主直通独裁的心理机制(代译后记)
译名对照表
创作背景:
勒庞(Gustave Le Bon,1841-1931)以法国大革命作背景思考个人与群体的关系,他通过革命中种种行为的分析发现,即使一个个有自己独立见解的人,一旦他们加入受人民崇拜意识形态蛊惑的群体,就变成了乌合之众中的一员,他们就如同发生化学反应一样变成了一群疯狂和无恶不作的家伙,而且他们在一种“历史使命感”感召下,并没有任何关于犯罪的意识。
勒庞的《乌合之众》自1895年出版以来被翻译为多种文本,一版再版,成为享誉世界的名著。勒庞的著作之所以风靡世界且长盛不衰,在于勒庞尽管是以法国大革命作为他写作的背景,而实际上他所写的是他所处的时代即十九世纪。
作品鉴赏:
弗洛伊德:“勒庞的这本书是当之无愧的名著,他极为精致地描述了集体心态。”
社会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在社会心理学领域已经写出的著作中,最有影响者,非勒庞的《乌合之众》莫属。”
社会学家墨顿:“勒庞这本书具有持久的影响力,是群体行为的研究者不可不读的文献。”